三农基础知识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0741731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农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农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农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基础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农业 主要的生产工具是铁木制农具,以人畜力作为动力,实行手工劳作,生产者根据累世相承的经验和技能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既包涵有高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等特征;更重要的特征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农业现代化 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

2、方法两层含义。 根据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可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体系。技术 科学是知识,而技术则是与人们的实际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技能。 在现代,技术是经物化的科学知识,是人类根据生产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总称。广义来说,技术还包括物化了的各种生产手段和其他物质装备。农业技术 是人们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和物质设施等,包括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科技进步的概念1、狭义科技进步 指自然科学技术本身(包括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

3、成功应用。2广义科技进步 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后,所有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份额之和。即除了狭义科技进步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水平、决策水平、智力水平等软科学的进步,如经济体制改革、组织管理和决策方法的改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农业科技进步 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技术创新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指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激励制度 是组织者为了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其目标相容,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而执行的一种制度框架,它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行为规范和设计的奖惩制度来运转。农村

4、 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概念,泛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空间。农业科技成果 指对某一农业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思考观察、试验研究所取得的,经过鉴定确认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一般分为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三大类。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具体是指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推力和市场需求的外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把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由生产部门对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实现科技与经济全过程的结合。 农业技术推广 是指利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农业

5、 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民“是主要利用家庭成员的劳动从事生产并以此为经济来源的居民户,其特点是部分参与不成熟的投入要素和产出市场”道德 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等的观念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来实现的人们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农业政策 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制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劳动节约型技术是

6、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中活劳动消耗的农业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指能使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的农业技术。中性技术 是将劳动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农业技术。中性技术综合上述两种技术的优点,能够使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提高。政策:一定阶级为实现一定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农业政策实施 又称农业政策执行,是指农业政策方案正式确定批准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观念形态的内容变为现实行动的过程。农业政策评估 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对具体的农业政策做出优劣判断。

7、传统农业的特点(1)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 (2)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亦长期变化甚微; (3)人力资本稀缺。现代农业的特点(1)现代农业是高效益多功能的产业.(2)现代农业是高度科技依存型的产业。(3)现代农业是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 (4)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保护的产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体现在:目的、任务不同。形态不同。 成果和奖励方式不同。科学和技术也有本质的联系,是密切相连、相互促进的。它们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是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促进技术不断进步;技术成果的不断创造,为科学发展提供新动力。科学与技术

8、逐渐交融,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线将更加模糊,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 农业技术的作用(1)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力的首要要素。(2)农业技术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变革。(3)农业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4)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变革的主导因素。 农业科学技术的结构 农业科学技术由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构成的。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一)劳动节约型技术(二)资源节约型技术(三)中性技术(一)根据农业技术的存在形态 1、物化形态。主要指工具、肥料、良种、农药等。 2、设计形态或意识形态。如技术资料、设计书、专利权、

9、发明权等。3、能力形态或经验形态。如劳动生产技能、经验等。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由育种学提供的有关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技术知识。(二)有关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的技术知识,(三)有关农产品收获、采伐、捕捞和贮藏、加工的技术知识,是关于农业生产过程产后环节的知识体系;(四)为改进生产手段,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施各种农业技术的农业工程学知识,(五)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分析的知识体系及方法论,可以有效地指导人类对自身经济行为的选择,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科技进步 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经济系统。作为经济系统,它至少包括农业

10、科学研究体系、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教育体系等四个亚系统。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 1、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物化为生产资料。2、农艺制度的变革与新农艺方法的出现。3、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的出现与应用(软科学)。 4、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进步的阶段1、农业利技成果的生产(创新); 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3、农业科技成果的扩散与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的类型(一)按照农业生产部门可划分为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等科技进步;(二)按照科技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科技进步;(三)按照科技贡献的不同方式可划分为机械型和生物型科技进步;(四)按照科技对农业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不同影

11、响可划分为劳动集约型、资源集约型和中间型科技进步等。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 (一)系统性(二)渐进性(三)外生性(四)周期性(五)复杂性 1、区域适应2、综合性、相关性 3、研究开发周期长 4、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农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一)追求产量目标 (二)追求质量目标 (三)追求利润目标 (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目标 农业外部发展的拉动 (一)农村产业结构变(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一)拓展经济赢利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替代稀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变革 (五)提高农业

12、的效益21世纪的农业科学技术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农业科技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 3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的更大进展和更广泛应用,使农业成为生物技术最有应用价值的产业;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更紧密结合 技术创新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新组合应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产业的新组织。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创新的主体就是“企业家” 技术创新的分类 一是宏观与微观分类法,二是创新客体与主体分类法,此外

13、,还可以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技术创新的特征 创造性风险性连续性。 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安排 (一)激励制度 (二)组织制度 实现农业科研组织结构的模式转换,将原来松散型,板块式结构转变为社会网络结构,明确管理职责和分工,建立起有明确分工的科研开发组织体系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投入制度农业科技产品及服务拥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属性特点,具有很大的溢出效应。由于农业企业数量偏少,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弱,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农业科研与开发的投资主体仍然是政府。(四)科技管理制度 按照有利于技术创新与农业产

14、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原则,首先应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其次,努力形成国家层次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的协商机制,建立相配套的创新项目评估与监督体制,(五)其他制度环境 除以上制度安排外,农业技术创新还受到法律制度、土地制度、风险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 1、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重点 以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选择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面向2l世纪,确保我国食物安全的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优先领域 高产、优质、高抗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节水、节肥、节约能源和节省饲料的农业资源高

15、效利用技术。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 农业技术创新道路 具体涉及:实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自主研究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 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前期的障碍 (1)农业科技成果供方的障碍 (2)农业科技成果需方的障碍(3)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障碍 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中的障碍 (1)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主体障碍 (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障碍 .一般而言,农业技术扩散从而农民接受新技术主要经过三个阶段:了解新技术;被说服,喜欢新技术;决定采用(或拒绝)新技术等三个阶段。 一、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一)农业科

16、技成果产业化的必然性 1农业发展现状与新形势迫切需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二)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含义 适合于产业化的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特征是: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和可控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经济效用比高。物化性强。(三)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模式1以大型企业为依托,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科研转化模式 2以农业科技成果科研单位为依托的科研开发一体化模式3农业科技示范区模式 4技术推广网络模式技术特性对技术扩散的影响 农业新技术的特性是影响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易于扩散的新技术具有以下特性:1、获利性 2、简明性和易操作性 3、可分性。 4、传播性 农业技术推广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选定推广项目,进行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