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冷落民生.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739956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应冷落民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应冷落民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应冷落民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应冷落民生.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应冷落民生一旦面临经济颓势,高增长时期中收入分配当中掩盖的问题便会很快暴露,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经济复苏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关口刺激消费的政策说来也简单,就是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居民负担。对此,提高社会保障是一条重要途径。2008年的冬天并没有比往年更晚些到来,但中央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掀起的热潮,无法不令普通人或多或少增添了新的期许。仅从政府文件的条文、专家学者积极的诠释或者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人们还很难想象这个庞大的数字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具象化,从而真正令未来生活有所改变。政府宣称,“民生”二字是计划重点之一。但是,11月5日公布的投资方案本质上还是一个庞大的基建工程投资计划。除了保障性住房

2、建设,与普通人有直接关系的投资内容主要存在于两句话当中,分别为计划的第四点,要求“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第八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骤降的气温中,再无一个政府机构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司更“热”。通宵达旦的方案研讨,部委之间接二连三地讨价还价,更有来自地方政府的“公关小组”频频奔走于此。据该司有关人士透露,投资项目的细目已经列出,只待投资到位便付诸实施。最受关注的还是基建投资。那些以民生为目标的项目,完全由各级政府之手层层落实之后,最终将收到多大的效果,究竟能惠及多少普通百姓,民间仍存有巨大疑虑。复苏的关口“出手要快,出拳要狠”,语言是振奋人心的。但是,所谓“民生”的现状

3、并不令人轻松。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过去30年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出现全方位扩大。同时,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税收收入增速远高于GDP增速,财政收入连年超收,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持续下降。今年以来,扣除价格因素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幅同比明显下降。对此,一个共识是,中国经济连续高增长的支撑,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普通百姓的钱袋。这一事实,早已给经济增长前景投下阴霾。无论是飞涨的房价、油价,还是银行低利率,无一不令普通人的荷包愈发干瘪,相当一部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诸多民生问题凸显。收入分配当中的这一格局,不但拉低社会总体的消费能力,抑制总需求,还意味

4、着社会分配有失公平,埋下社会矛盾的隐患。进入2008年年底,通胀风险虽去,经济却面临滑坡。在高增长时期中收入分配当中容易掩盖的问题,一旦面临经济颓势,潜在的矛盾便会很快暴露。正因为如此,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经济复苏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关口。被冷落的民生遗憾的是,从投资方案看,一系列的投资计划又是以往“重投资、轻消费”政策的延续。根据方案,“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对应的具体措施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人们期待的“医改”、“教改”只字未提。这或许是因为投资计划急迫,而有关改革方案尚需部门之间反复权衡与测算,因

5、此最先考虑的仍然是切实可行的基建工程。财经记者获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在硬件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房和设备还不足;在软件上,服务人员的数量不足,急需业务培训。而基层精神卫生防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也都需加大投入,予以完善。此前,卫生部财务规划司司长赵自林曾表示,中央将于2009年安排近27亿元中央专项投资支持县、乡、村农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4万亿”计划出台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究竟能获得多少投入增量,如何细分,目前不得而知。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事实上也是往年发改委与教育部确定的投资项

6、目,新增投资情况同样尚未明确。对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案则细化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对农民的补贴,即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参见本期“农村消费启动不在眼前”)。其二主要是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即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这显然是个有针对性的计划,其中几项补贴农民的措施,其实也非新内容,此前因粮食丰收,粮价面临跌势,发改委不久前公布的“托市”措施当中已有上述条文。由于受益人口相对集中于农村以及城市弱势人群,社保投资其实并非普惠性政策。专家分析,

7、总体而言,“4万亿”方案描绘的是一幅通过巨额投资拉动总需求,从而通过扩大就业来惠及大多数人,同时振奋市场信心的蓝图。因此,直接投入社保用途的财政资金恐相对有限,甚至很有可能最终被其他投资所挤占。民生项目之所以被冷落,最关键的原因,在识者看来,在于各级政府强势控制投资的制度惯性。增加投资非最优解据发改委副主任穆虹介绍,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用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的投资达130亿元。然而,不少学者看来,要真正激发百姓的消费活力,仅靠政府投资拉动需求更像是舍近求远。刺激消费的政策说来也简单,就是增加居民收入,减轻居民负担。对此,提高社会保障是一条

8、重要途径,但这一点,在目前的方案中仅限于弱势群体保障和农民的补贴。由此,民间呼吁提高社保水平,由此可减少预防性储蓄,带来稳定的收入预期,从而促进消费。11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披露,将从2009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是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五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也是4万亿投资当中最先获得落实的民生项目。这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对象,为2008年12月31日前退休人员。他们的养老金,平均将按照当地2008年企业退休人员月均水平上调10%左右。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共有4000余万人,经过几年连续调整,月人均养老金约为1000元左右。平均提高10%,大约

9、需要增加约400多亿元的基本养老金发放额度。不过,部分地区近年来养老金收缴出现大量结余。在新增的养老金发放额当中,究竟有多少由财政补助承担,又有多少将由统筹账户结余资金支付,目前尚无进一步消息。事实上,根据发改委有关统计,中国投资与消费比例目前并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在公开场合表示,影响消费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村人口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力不足。“4万亿”计划当中,社保投入主要向这两个群体倾斜,显然也与此认识有关。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即便经过五年时间连续不断地上调养老金额度,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仍大幅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1993

10、年时,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差距仅为40元,至目前,有关官员估算,总体上看,全国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大约相差一倍。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水平上调,差距仍有扩大趋势。大量早年在企业工作,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老人”,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差别,退休后沦为看不起病,吃不好饭,依靠子女接济的贫困人口。而诸如此类的差距,目前仍普遍存在于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领域。要填平制度鸿沟,现有的安排显然是杯水车薪。应从减税着手刺激消费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减税。实际上,随着中国税收收入不断创下新高,一段时间以来,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负的呼声十分高涨,然而政府部门始终行动迟迟。今年初

11、,普通百姓翘首以盼的提高个税起征点终获落实。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人民币。然而,这个经过长期呼吁换来的成果,也不过令月收入在1600元至2000元之间的纳税人,免除不高于20元的纳税额;全月应纳税额在2000到5000元的纳税人,免除不超过60元的纳税额。相对于去年以来物价涨幅,实在是少得可怜。近期,市场关于财政部拟定千亿减税方案的传闻纷纷,却也始终未获证实。不少学者相信,只要政府能够“让利于民”,令百姓收入获得实质性增长,必然能够在短期内拉动需求。其中,除降低企业税的诉求外,由于个人所得税目前占全国税收盘子的7%左右,比例较小,减税相对容易,且

12、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对其减负尤其是众望所归。更有学者建言,政府在对企业减税的同时,可以直接向中低收入者退税以刺激消费。国家行政学院“治理通胀课题组”甚至曾公开建议,国家应“对中等收入阶层,特别是依靠工薪收入的人员降低所得税;对低收入阶层发放消费券补贴”。有关政府部门自去年底便酝酿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性收入的有关办法,在专家眼中,均不如减税之举更加直接易行。因为政府的减税,很大一部分可以立刻转化为新的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速的增长,对抗企业出口减缓的压力。减税的同时,可探讨增加百姓财产性收入的有效措施。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至今尚未出台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可发展公司债市场,令百姓增加一个投资渠道,老百姓收入可有相对快速的增长,又可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最终能否落实,关键还在于决策者的魄力。本刊记者刘京京对此文亦有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