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670060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艺术形象分析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阿喀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诗极力颂扬的理想英雄人物之一。阿喀琉斯是人与神的儿子,英勇善战,战无不胜。他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刚愎任性,固执己见。“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阿喀琉斯的性格还表现出残忍的一面,比如杀死赫克托耳之后拖尸绕城三圈;但当赫克托耳之父请求归还尸体时,望着老人的白发,又流下同情的眼泪,答应其请求,表现了极富人情味的一面。所有这些都表现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品质和鲜明个性,同时在他身上体现了部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奥德修斯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他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

2、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故乡。在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曾多次献计建功,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但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比如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又怀疑妻子的忠贞。他财产观念颇重,归家之前先把所带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所有这些特点都丰富了一个早期奴隶主的艺术形象。史诗通过奥德修斯的经历,充分歌颂了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赫克托耳是史诗伊利昂纪中的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军的主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长子。他性格稳重,遇事冷静,作战英勇高强,指挥英明,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他在战争中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与对方的强大,但为了

3、保卫城邦,为了部落集体利益,仍然勇敢无畏地迎战阿喀琉斯,视死如归。诗中有其父母劝阻他出战的情节,有妻儿的哭声,但他忍住悲痛,走上战场,为了部落英勇牺牲。因此,他是一个富于人情味的十分感人的氏族领袖形象。4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在他身上,一方面是其喜剧性:由于读骑士小说入迷,便身体力行地将小说中的情节搬到现实中,把风车当巨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成受害的骑士,把绵羊当作恶人的军队,总之,一切在他眼里都变成奇景险境。而他,则自认为是一个著名骑士,要扫尽天下不平,便一路冲杀过去,结果伤痕累累。这种荒唐行为使他成了一个滑稽的喜剧性人物。另一方

4、面,当不涉及骑士之道时,他又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辩才,明晰的思路,从文治武功、贵贱等级、战争观念到教育文艺等,都有一套见解,广泛地涉及了人文主义者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如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同情下层民众等等。也正是具备这种高尚的理想,才可能将消除天下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才可能不顾性命危险单枪匹马见义勇为。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脱节,常常害人害己,这是其悲剧性的一面。从本质上看,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形象,这种复杂的典型性使他成了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5、分析堂吉诃德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幽默可笑的特点,

5、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6分析夏洛克的艺术形象。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他是一个高利贷者,集贪婪、吝啬、狡猾和残酷于一身,视金钱如命,浑身散发着铜臭。他对待女儿和对待仆人一样吝啬,独生女儿与人私奔,他痛不欲生,是因为女儿带走了珠宝和金钱。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息”,妨碍了他赚钱,他怀恨在心,借机报复,设下“一磅肉”的诡计,在法庭上振振有词地钻法律的空子,欲置安东尼奥7死地,这是他作为邪恶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夏洛克是gC太人,在一个基督徒的环境中备受歧视,这种境况

6、也积聚了他对 基督徒安东尼奥的仇恨,因此在法庭上发出“难道犹太人不是人吗?”的责问,使他具备了某些受害人的意味,在人们对他的本质性厌恶中,加进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因此夏洛克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这 种复杂性使他成为莎土比亚戏剧中三大艺术典型之一(哈姆雷特、福斯塔夫、夏洛克)。7论述答尔丢夫的艺术形象。答尔丢夫是一个伪装虔诚的恶棍,他用欺骗手段博得了富商奥 尔恭的信任,混进奥尔恭家里充当良心导师。奥尔恭将他奉若圣徒, 为表达自己的信任与崇敬,不仅每天供养着他,不断地送他钱财,还 将自己的政治秘密交付与他,将女儿许配给他,最后把家产全部赠 给答尔丢夫。而所有这一切正是答尔丢夫的目的。等到奥尔恭醒悟

7、过来认清其真实嘴脸时,答尔丢夫却以其政治秘声欲置奥尔恭于死 地,以维护自己骗到手的财产,露出了他的凶残本性。 答尔丢夫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职业的宗教骗子。他的手段是假虔诚,一边贪食、贪色、贪财,一边嘴里说着最为圣洁的言辞。当时的法国教士假仁假义、口是心非,已 成普遍现象,答丢尔夫集中体现了这种伪善的恶习。因此当该剧演出后,不少宗教人士被对号入座,于是顽固势力出面施加压力,使伪君子禁演多年。这是剧作的现实性。从艺术角度来看,莫里哀运用了高度概括的喜剧化手法,将一种伪善丑态推到极致,因此“答尔丢夫”已经成为“伪善者”、“伪君子”的同义语。他是莫里哀创作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8、。8、答尔丢夫形象。答尔丢夫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的主人公。他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普遍性,人们从生活中的宗教界人士以及冒险家身上不难看到他的影子,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他跨越国界,飞渡时空,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9、桑丘潘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桑丘潘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一个纯朴劳动农民的典型。一方面,他具有劳动人民机智、善良的品质和乐观主义精神,在当“海岛总督”期间表现出惊人的

9、才智。另一方面,他又有封建制度下小私有者眼光短浅、狭隘自私和贪图小利的弱点。他当骑士侍从是为了摆脱贫困,求得温饱。桑丘的形象反映了农民的困苦处境和变革现实的民主要求。10、简析桑丘的形象及意义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的形象; 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是在外表特征还是内在性格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两人还相互影响、互相感染,逐渐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德国诗人海涅曾认为堂吉诃德和桑丘合起来才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11、守财奴阿巴贡的形象。 阿巴贡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剧作吝啬鬼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高利贷者,为了金钱,他要儿子娶个又老又丑的有钱寡妇,要女儿嫁给富有

10、的、年过半百的老头。他放高利贷,儿子是借债人。儿子追求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阿巴贡却要娶她做续弦,还要姑娘带进一笔丰厚的陪嫁,闹得父女为仇,父子反目。儿子的仆人为了帮助小主人,故意拿走阿巴贡埋在花园的一万金币。阿巴贡不见了金币,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要求开动一切国家机器,替他找回这“命根子”。当儿子用那一万金币要挟他时,他马上不要玛丽亚娜而要金币。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莫里哀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他爱财胜过一切,金钱是他的命根子,他把搜刮来的钱埋在地下,在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金钱的贪欲泯灭了他的良心,父子之情、天伦之乐全部淹没在

11、金钱至上的冷酷之中。阿巴贡成了“守财奴”、“吝啬鬼”的代名词。12、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方面,他又

12、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13、“否定精灵”梅非斯特形象分析。梅非斯特是浮士德中的 另一种重要人物,是一个来自北欧传说和基督教传统的形象(即圣经中的撒旦)。他在诗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这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典型,是情欲的化身,“恶

13、”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梅非斯特是情欲的化身,寡廉鲜耻是他的本性。美非斯特主观作恶,客观改善,是对浮士德形象的补充。他对浮士德探索人生的过程,客观上起着推动作用。他把浮士德引入尘世,主观目的是要诱惑浮士德堕落,实际上却帮助他摆脱阴暗的书斋,投身于社会实践;他多次诱惑浮士德作恶,客观上却使浮士德从错误和挫折中猛醒,向更高的境界进步;他忠实的完成了上帝赋予他的使命:鞭策人们精神中的懈怠和贪图安逸的惰性,激发人们更加努力。另外,作为长期观察社会邪恶的厌倦者,作为虚无主义者,梅非斯特不相信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好事情,他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使他能机械的表现社会的邪恶和人的弱点,所以他

14、有时候能将一些精辟的话语。 总之,梅非斯特在诗剧中的调侃、讥笑,不可否认的构成了对社会的邪恶的批判,虽然他主观上是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站在魔鬼邪恶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现实中的邪恶。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嘲讽就格外辛辣,他的批判就更切中要害,产生了以毒攻毒的效果。同浮士德一样,在梅非斯特身上,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14、分析靡非斯特在浮士德中的意义靡非斯特首先与天帝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作为至善的对立面,他与天帝一起,将浮士德作为赌赛的对象,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 其次,浮士德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而靡非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的价值。

15、他同浮士德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解释了恶的力量在人类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中的作用。魔鬼两次打赌为的是证明人类必然堕落,可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恶”的刺激,才把浮士德推出了书斋。每当浮士德沉溺于尘世时,是靡非斯特的“恶”使他奋进。所以,浮士德的追求如果没有靡非斯特的帮助是无法实现的。再次,他的恶并不等于“坏”,他本身对社会丑恶现象一针见血的讽刺和揭露,也起到了让浮士德明是非、近真理的作用。 这样,歌德笔下的靡非斯特正如黑格尔哲学观念中的“恶”一样,是历史发展的运动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15.靡菲斯特的形象?A靡菲斯特是否定和邪恶的象征性形象。他否定爱,否定人们的创造精神和人生价值,

16、冷酷无情的对待一切,把破坏和作恶当做自己的使命。作为象征性形象,这“恶”字含有哲学上的否定意义。所以靡菲斯特把自己说成是“否定的精灵”。否定就是无为。虚无主义给社会带来了破坏。他是资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等消极因素的诗化,也是浮士德自己身上消极因素的艺术外化。B靡菲斯特又是一个造善者。这是因为,既然世界万物有生有灭,那么有无为才有有为”。所以,从哲学意义上说,“无”是“有”的条件,破坏是创造的前提,否定是肯定的伴侣。恶与善在他身上相互包含和渗透,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所以他自我介绍为“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16、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几个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