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6讲(人教版) 新高考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645014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6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6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6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6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6讲(人教版) 新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6讲(人教版) 新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6讲(人教版) 新高考(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6讲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知识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1)经济上: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1)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偿还外债本息;自然灾害。(2)清政府的应对措施增收:增加地丁银等旧税征收额度,增加商税,扩大纳官。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3

2、)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使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2)影响4.维新思潮的兴起与传播(1)早期改良思潮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影响: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2)康梁变法思想康有为: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变法图强;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

3、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发表仁学,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思想观念。严复: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3)康梁实践活动联合会试举人,发起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成立政治团体强学会,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知识点二百日维新1.准备(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2)康有为呈递上清帝第六书,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3)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坚定维新变法的决心。(4)1898年

4、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2.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3.内容(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取消旗人特权。(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等;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兴办邮政等。(3)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科举制度;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京师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4.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

5、,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5.意义: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1)政治: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4)军事: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知识点三戊戌变法失败及认识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3.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

6、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4.历史意义(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富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漫画解史】 瓜分中国的狂潮信息提取:这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图解历史】 宏观掌握戊戌变法信息提取: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西方思想的传入之下,中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内容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

7、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意义深远。【图解历史】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信息提取: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依据,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减少了变法的阻力。【漫画解史】 戊戌六君子信息提取: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探究1重要“历史概念”解读1.维新思潮维新思潮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早期维新思想从洋务运动中逐渐分离出来,针对具

8、体问题提出变革并涉及到政治制度领域。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2.资产阶级改良派、立宪派与革命派(1)改良派:是诞生于维新变法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人物的,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目的的政治派别。(2)立宪派:是指20世纪初期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及其政治代表所组成的政治派别。代表人物有国内为从事实业的大资本家和绅士(如张謇),国外为已沦为保皇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其基本主张是既反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要求改革,也反对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3)革命派: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

9、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2019山东滨州模拟)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写道:“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此言论旨在()A.否定洋务运动的成果 B.批判保守的传统文化C.变革封建的政治体制 D.传播西方的启蒙思想解析题干引用的康有为的言论,购置西方的物质、开办企业称不上是变革政治。表明康有为认识到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器物、兴办企业,没有触及中国的政体,意在强调变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必要性,故C正确。答案C2.(2019湖南怀化模拟)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

10、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解析“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表明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故B正确。答案B探究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1.变法的时代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空前高涨,在此情形下康有为连续三次向光绪帝上书,请求变法。2.维新变法时的国际国内形势(1)国际:政治方面,主要资本

11、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改革等措施纷纷确立起代议制民主,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经济方面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2)国内:政治方面,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开始建立,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经济方面,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2018重庆高三适应性考试)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向日本派出近代中国第一个驻日外交使团,黄遵宪为参赞随团赴日。十年后创作完成日本国志,该书刊行后更多地是受到日本人的关注,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这反映了()A.国人真正意识到了落后 B.

12、民族危机的加深C.国人认同君主立宪制 D.洋务运动的破产解析根据材料“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表明,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华民族的危机不断加深,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答案B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派提出的官制改革主张,在百日维新中,大大打了折扣。有的条目干脆不被批准,有的则被偷梁换柱失去了本意。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还屡次下诏,要求设立农工商分局并裁汰府、州、县的冗员。但各省认真办理者极少有的根本没有变动。核心论点:戊戌变法的措施触动了众多既得利益者,而维新派又没有找到变法可以依靠的力量,内容贪大求全,急于求成,这一切让变法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

13、了一纸空文。(2018枣庄市期末考)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解析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所以D符合题意。答案D考法1维新变法的特点【考题1】 (2016

14、海南单科,16)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明立意从维新变法的手段这一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抓关键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对维新变法时面临的挑战不太清楚,当时顽固派势力强大,封建思想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借助传统文化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考法2综合认识戊戌变法【考题2】 (201

15、8江苏单科,24A)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