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637264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定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定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定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定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供25小题,50分)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由材料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这说明了当时政治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所以答案选C。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 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所以排除A;当时是

2、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到阶层的固化,排除D。点睛: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材料通过当时诸子对社会现况的描述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也体现了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对哲学关系。2.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A. 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B. 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C. 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

3、重D. 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答案】B【解析】抱怨“儒”生过于迂腐等字眼可以看出独尊儒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遇阻力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代中央当然真正掌握选官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懦家并非崇尚空谈,也被社会尊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北宋程颐答寡妇能否再嫁时所说的。然二程集中程颐又云“大夫以上无再娶礼自大夫以下有不得已再娶者,盖缘奉公姑,或主内事尔”。程颐意在()A. 约束妇女婚嫁B. 勉励士大夫要守节C. 强调男女平等D. 反对儒家纲常礼教【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程颐曾劝士大夫男子不当

4、再娶,可见“失节”的“节”并非特指贞操,而多指精神气节,故材料是勉励士大夫要守节,故选B;“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非仅仅约束妇女在家,也在约束士大夫男子再娶,排除A;宋明理学倡导遵循三纲五常,并不提倡男女平等,排除CD。4.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天理”、“人

5、性,故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D项正确。题干恰恰体现顾炎武反对程朱理学,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排除A。题干强调顾炎武主张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与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无关,排除C。题干强调顾炎武主张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而没有提到治学的方法,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5.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B. 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C. 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许多科技发明无法得到社会的推广应用,往

6、往出现中断、失传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存在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故A项正确;B项是思想方面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项说法错误,错在“历代”;D项包含在A项之中。6.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B. 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

7、知,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因素,形成了京剧,故D正确;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错误;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B错误;书法艺术以魏晋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C错误。7.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B. 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C. 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D. 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8、、商业的繁荣和市民数量的增加,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通俗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A正确。小说的发展与民族融合、理学没有直接关联,BC错误。印刷成本上升会制约小说的发展,D错误。8.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A. 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B. 这段话体现了整体的历史观C. 强高科学技术对落后社会的巨大冲击力D. 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

9、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作者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体西用9.梁启超、唐才常等在要求学生“熟读噩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等书”之后,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这一做法意在A. 革除传统儒学教育的弊端B. 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C. 增强学生的政治民主认知D. 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97年”“时务学堂”“发挥民主民权之说”“以启发思想。由所学知识可知,时务学堂由维新派创办;梁启超等为维新派代表,其借用黄

10、宗羲、顾炎武等著作,研讨他们思想中的民权民主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关心时局的意识、宣传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服务,增强国人的政治民主认知,因此选C。A、B均不是其主要目的,梁启超等不是革命派,因此D错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唐才常10.陈独秀认为:“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世界上绝没有“空间上人人必由之道,时间上万代不易之宗”。陈独秀意在A. 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B. 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C. 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D. 说明中外思想的相通性【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

11、理”可知宇宙的真理就是包罗万象,日新月异,保守停滞是行不通的;由材料“空间上人人必由之道,时间上万代不易之宗”可知世界上没有人人适用、万世不变的道理,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故可知陈独秀提倡人要具有改革思想,为此提倡改革旧文化,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精神,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道路,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陈独秀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而是强调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排除B。陈独秀不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不是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外思想的相通性,而是强调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排除D。11.30年代初,“在张学良统治下的北平,宣传马克思主义,只要限于学校范围内,多少还有那

12、么一点自由”,山西军阀阎锡山为标榜“开明”和“民主”,也曾允许一些进步人士在当地有条件地讲授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这说明当时地方政府A. 马克思主义对当时中国社会影响力巨大B. 以学术宽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C. 对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还有一定宽容度D. 积极推动学术争鸣和思想自由【答案】C【解析】“允许一些进步人士在当地有条件地讲授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说明当时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还有一定宽容度,C正确;此时马克思主义影响并不是巨大,A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还没有开始,B错误;D是建国后百家争鸣时期。点睛: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四个阶段全面理解(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至

13、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以学习西方的科技为主,以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为代表,学习内容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2)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3)第三阶段:从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学“思想”,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精神,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4)第四阶段: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

14、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2.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 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 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C.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D. 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并不能体现民族独立的主题,故“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

15、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而变化,故B正确;民族独立并不等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错误;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是相结合的,不是相对立,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过程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史实或材料信息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3.“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为此,毛泽东发表了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论十大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是指全国人民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御辱抗敌,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为此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故B项正确;A项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发表于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