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必修2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614877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必修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学法指导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2.通过图示法理解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2.四大区域地区项目山东地区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分布河南崤山以东,史称中原河南崤山以西特点经济最发达,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是传统的农业区之一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是传统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地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相差距大经济实力十分有限3

2、.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2.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3.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过程(1)初步开发: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2)加速发展:时间:中唐以后。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南移完成:时间:南宋时期。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2)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知识拓展 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

4、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图示巧记 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知识拓展 我国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迁的共同点(1)三次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之后,政局混乱之时。(2)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3)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图示巧记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主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探究1.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史料思考据史料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

5、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答案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2.南方得以开发史料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卷五十四注:指丰收之年。杞梓:指木材。仞:满足的意思。思考史料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答案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3.人口的南迁史料思考“靖康之变”后人口大量南迁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

6、什么影响?答案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促进南北方文化的相互融合。4.经济重心南移史料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代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注: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思考史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唐代南方户口增加

7、,数量接近北方,北宋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史论形成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2)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3)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

8、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较快发展。2.影响(1)对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5)

9、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全国划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和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从魏晋至两宋之际,北方人口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3.两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课中思考题提示

10、:这个思考题是和教材内容直接相关的。史记中的这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也很低,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宋书中的这则材料则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经相当繁荣,人烟稠密,生产力水平已经有长足发展,生产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郡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好几个郡几年的需求。自我测评1.提示: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江南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者是半农半牧区。2.提示:(1)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步伐开始加快;

11、中唐以后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2)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再加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1.(2017山东东营一中月考)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解析由于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所以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答案C2.(2017山

12、东济南模拟)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A.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B.河南冶铁业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解析汉代时期,铁农具是耕作的主要工具,冶铁手工业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书中提到“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冶铁遗址,本质反应了生产力的进步,故B项错误;在冶铁遗址中,没有政府政策的说明,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始于魏晋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河南新乡一中月考)无家别

13、中写道:“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社会动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七国之乱第一次高潮西汉B.永嘉之乱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C.安史之乱第二次高潮唐朝D.靖康之变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解析中国历史上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分别是:第一次是两晋之际,第二次是唐安史之乱后,第三次是两宋之际。答案A4.(2017辽宁沈阳一中月考)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解析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三次南迁,故相同原因是战乱频繁。答案B5.(2017江苏连云港期中)下面示意图显示

14、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东汉 B.南朝 C.隋朝 D.南宋解析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对应的是南宋。答案D6.(2017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南北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解析材料中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更具优势,导致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以维护南北地区取士人数之均衡,这表明文化重心南移,而文化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在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故C项正确。答案C7.(2017山西大同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安史之乱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太平广记卷403.404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夫以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汴(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