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康工程工作规划..doc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0552852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户小康工程工作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户小康工程工作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户小康工程工作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户小康工程工作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户小康工程工作规划..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农户小康工程工作规划 为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全面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镇”战略实施,根据省、市、县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镇“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施规划。 一、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部,是半山区和平原的内陆区域。全镇面积为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1120亩,林地面积为8万亩。全镇共有55个行政村、400个村民小组、15370户、5.1万人。年工农业总产值8.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0.8亿元,占比例9.6%。农民人均收入为5413元,其中:人均农业收入仅为836元。工业是的经济支柱,农业只是解决吃饭问题,离农业致富还差距较大。 2、低收入农户及集中村的状

2、况 根据调查核实,全镇有低收入农户1060户,低保户81户,收入在1000-1500元的农户有86户,低收入农户集中村7个,有低收入农户76户。虽然镇经济水平在县里列在前面,但在镇内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辖区可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块;西部是以工业经济为主,中部即镇政府周围,工业经济与集市贸易经济并举发展;南部农业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工业经济也有小规模发展;东部即括苍片紧靠括苍山脉,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户的经济水平相对低下。况且各村内的经济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事工业经济毕竟是少数人,占总人口10%左右,从事农业经济的人群,大都是传统农业经济,充其量是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总体上看大部分农户的经济水平还达

3、不到小康水平。 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原因 1、传统农业观念较强。全镇农户在家务农的人,大部分守着自己的责任田,以传统农业耕作制度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理念淡薄。即使有小部分农户改变单一种植,发展经济作物,但规模较小,局限在自家的责任田上发展,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深加工开发产品观念落后,难以形成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 2、抗风险能力差。现代经济主要是市场来调节,产品产销要靠稳定的市场。单户独干农户的农产品销路不能经受市场的不稳定波动,在发展农产品上选择比较艰难,顾虑思想严重,把握不住产品的市场情况。所以市场风险让农户的发展想法被迫放弃,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了政府引导的一个难题。 3、集

4、体经济薄弱,村庄基础设施落后。自农村实行农业承包责任制后,至今村级集体经济可利用的资源都已耗尽,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都十分单薄,难以承受集体事业的经济运行,更谈不上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大多村由于集体经济缺乏,村容村貌较差,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农户居住环境落后。 4、缺乏资金。单纯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目前只能说是解决温饱问题,若有资金积累也是不多。要投资规模经营,或高效农业,自然是一笔不少的启动资金,相对农户手头较少的积蓄,肯定是慎之又慎,举债投资的农户毕竟是极少的,除非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否则被迫放弃投资的想法,资金的缺乏是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规划对象、期限 对象:全镇所涉及的

5、年底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以及7个低收入集中村。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凝心聚力,创业创新,加大“产业开发,素质提升,自主创业,结对帮扶”的扶贫力度,进一步改善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 2、工作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自主创业相结合原则;坚持以户为基础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原则;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户决策的原则;坚持着眼当前与长效增收相结合原则。 五、规划目标 1、到2012年,实现低收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2、通过

6、各种途径,使低保户的生活水平相应有所提高。 3、改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六、规划实施措施 (一)推进产业开发,促进自主创新 全镇目前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2家,各类水果、蔬菜基地25个,充分利用合作社、基地的现有发展优势,搭建产业发展帮扶平,扩大合作社、基地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户入社,利用其优势,以项目争取帮扶资金。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及时为低收入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术及销售信息服务。围绕杨梅、樱桃、大白桃、三元猪、土鸡、菌菇、大棚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努力培育区域化布局、组织化联结、专业化生产的特色效

7、益农业强村。帮助农户开发特色农业,创优质品牌,切实提高农业产出率,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稳步增长。 (二)拓展来料加工渠道 充分利用本地工业较为发展的优势,把发展来料加工作为低收入农户创收渠道之一,大力培育农村来料加工经纪人。鼓励企业把适应于农村加工的产品运往农村,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来料加工业。积极搭建来料加工市场信息交流平,为经纪人和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在政策上对来料加工的较好经纪人给予支持和奖励。 (三)大力加强各个领域技术培训 以实现稳定就业和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镇政府搭建种养殖服务站和转移就业服务平,根据

8、本地产业发展及企业所需的劳动力情况,切实做好有针对性地各领域的技术培训,到2012年完成劳动力培训6000人。 1、大力推进农民专业技能。围绕蔬菜、水果、畜禽、绿色稻米等优势产业,结合农户需要,邀请技术专家,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低收入农户自主发展、科技致富的能力。 2、大力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根据本镇的企业较为发展的特点,结合企业产业需求,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加快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转移,进一步扩大来料加工范围。 3、大力推进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根据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劳务输出较多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按岗位要求,提高其劳动技能,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 (四

9、)大力开展信贷帮扶服务 在上级政策支持下组建村级资金互助组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大力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家庭工业等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尽可能解决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和开展创业的资金需求,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房保险覆盖面,解决低收入农户生产和生活的后顾之忧。 (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不断深化“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推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的新一轮村庄整治,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重点应予考虑。深入实施康庄工程,加快村内及村与村之间道路硬化。加大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工作,增强防洪减灾能力

10、,切实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管理。成立“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业务指导、任务分解、督查考核等工作。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解决存在问题。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推进档案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切实把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增进低收入农户的利益上。 (二)加强责任考核。把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列入全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做到“分类指导、分户决策、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把结对帮扶列入档案,以便监管,实实在在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解困,创业致富。根据档案,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杜绝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现象。 农户小康工程工作规划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