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0440202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明清时,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达到顶峰。明朝时,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请问,下列选项中的做法哪一个与上述材料中明朝的做法属同一种性质?A. 汉朝时汉武帝实行了内外朝制度B. 清朝时康熙皇帝设置了南书房,来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C. 清朝时,实行总督与巡抚制度,总督与巡抚相互牵制、互不统属D. 唐朝时,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说明明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的内外朝制度加强了专制主义,故A项排除;清朝南书房也是加强皇权,故B项排

2、除;清朝实行总督与巡抚制度,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符合题意;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故D项排除。【点睛】“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是解题的关键。2.梁启超在论述中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程度随着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而不断

3、强化,故C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为2012年全国高考课标卷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代以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强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3.下列表格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关于表格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A.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答案

4、】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后,宝钞在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已经不能再执行支付的职能,这说明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货类别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均可作为”;D与材料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反映的现象相悖,排除。4.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A.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

5、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 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秉礼”,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A。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5.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祸,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

6、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北伐战争D. 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这场战争波及江、浙及赣、皖、鲁及上海地区,使官绅商贾和外国人感到害怕,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发生,波及江、浙及赣、皖、鲁及上海,这场农民运动也威胁了官绅商贾和外国人的利益,故A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山东和直隶地区,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北伐战争并没有打击商贾利益,且主战场在湖北、湖南、江西、闽浙,不符合材料,故C错误;淞沪会战在上海地区,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故选A。6.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

7、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目的很可能在于A. 开启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B. 抛弃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C. 希望引起清政府对边防安全问题的重视D. 推动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反映出姚莹的康輶纪行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加强沿海及边疆的防务,因此该书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故A项正确,C项包含在A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抛弃”;洋务运动推动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故D项排除。7.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

8、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 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B. 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C. 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D.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主要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根源在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故D项正确;ABC项是原因,但不是“出现的根源”,故排除。8.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这一

9、现象反映出A. 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B. 清政府官员心态开放,所以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D. 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可知宁波商人开设的民营火柴厂采用的是近代机器生产方式,反映了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9.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商人非常高兴,他们认为通过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

10、岸足以使自己的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并迅速占领中国的市场。但结果却令英国商人比较失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出口商品并没有迅速占领中国的市场,对华商品出口量也没有很大的提升,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B. 中国人保守的消费观念C. 中国人民非常贫困D. 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因此人们往往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故A项正确;BCD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根本原因”。10.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

11、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C.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人人心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晚清到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均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社会转型而造成的,所以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

12、题意,排除;选项C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社会转型11.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发表了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提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两种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李大钊A. 反对东方文化崇尚西方文化 B. 主张在中国大力推行理性主义C. 混淆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界限 D. 主张纠偏当时激进的文化观念【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肯定西方文化,李大钊认为二者“缺一不可”,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当时新文化运动激进文化观念,故D正确;A与李

13、大钊思想不符合;理性主义不是李大钊思想主张,故B错误;材料是主张东西文明互相采纳,不是混淆二者界限,故C错误。1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

14、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材料一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

15、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材料二“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答案】(1)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