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0440014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汇编古诗词文体常识(一课时)一、古诗分类1、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唐以前的诗歌和唐以后的非近体诗都是古体诗。主要有四言诗(以诗经为主)、骚体诗(骚体,亦称楚辞体,是屈原创立的,多为七言,常用“兮”字结尾,如离骚)、乐府诗(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民歌,多为五言,如迢迢牵牛星)、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2)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绝句:全诗四句,分五绝和七绝,无需对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全诗八句,分五律和七律;三与四句对仗,五与六句对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即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

2、、按题材分为:(1)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开创。如孟浩然过故人庄、陆游游山西村。(2)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而创作的诗歌。如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3)写景诗:是指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歌。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王维鸟鸣涧。(4)咏物诗: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如王安石梅花、于谦石灰吟。(5)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如李清照绝句、刘禹锡乌衣巷。(6)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如王维送

3、元二使安西、李白赠汪伦。(8)爱情诗:是抒发男女间爱情的诗歌。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汉乐府涉江采芙蓉。(9)感遇诗:对所遇事物抒发感慨的诗。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龚自珍己亥杂诗3、按表达方式分为:(1)叙事诗:杜甫石壕吏、白居易卖炭翁。(2)抒情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杜牧泊秦淮。(3)议论诗:朱熹观书有感、苏轼题西林壁。二、词1、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乐府、长短句如白石道人歌曲、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片或一阕,第一段叫上片或上阕,第二段叫下片或下阕。3、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

4、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词可以无题,但一定有词牌名。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一课时)1、知识储备(1)人物形象的分类: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江雪中渔翁的形象。(2)鉴赏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描述人物生活的环境,指出其特点;描述人物的生活,指出其特点;用一句话表述人物的性情特点及身份。2、范例精讲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 隐 者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隐者”的形象。一、二句写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通

5、向山的深处,半山坳寒云缭绕着山泉岩石,表现了隐者生活环境的僻远、幽深。三、四句写隐者酿制的酒熟了,他自饮自酌,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的情景,表现了隐者生活的闲适自在、与世无争。全诗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淡泊闲适的隐者形象。【译文】我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寒冷的云朵环绕着山泉和岩石。隐者酿制的酒熟了,他自饮自酌,足不出户,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鉴赏】这首小诗,前两句写“访”。诗说一条小路,沿着山崖,靠着青翠的山壁,直通向山的深处,山中寒云缭绕着山泉危石。诗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

6、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第一句的诗眼“踏”字下得很切,呼应诗题“访”字,使山景是作为诗人在来访途中所见,山路与山坳的两组景色也分出了先后层次,益显得山高幽深。如改成“近”、“贴”等类词,便成了单纯写景,跌入下乘。第二句的“抱”字,形象地刻绘出泉水蜿蜒、山石清秀、云气缭绕的景况,很见锤炼之工。三、四句写隐者喝着自酿的酒,颓然醉倒,足不出户,门外落红满地,无人洒扫。这两句不直说隐者之高,只是通过他疏懒闲适、脱略形骸的生活,表现他与世无争、万事不关心的淡泊情怀,与宋邵雍安乐窝绝句中的后两句“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极为相近。诗即事达情,与上两句的景物描写合成一个整体,由此表达自己对隐者的崇敬。在

7、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出仕与归隐是一对矛盾。由于自身的抱负与向往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促使诗人们转而赞美自然,赞美返回自然的隐士。自从陶渊明热衷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的生活以来,不少诗人讴歌无忧无虑、沉湎自然的生活,要“独无外物牵,道此幽居情”(韦应物幽居)。发展到最后,把疲倦于现实生活的观念进一步变化成疲倦于一切,连日常的应酬、洒扫,朋友间的来往也不放在心上,以门外青苔、落花不扫、人迹不到为高,如贾岛诗所述“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郭祥正这首诗的三、四句,赞赏隐士闭门饮酒,门无人迹,落

8、花狼藉,也是这种思想的延伸,可视作中国写隐士的诗的共同点。3、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首联写清风吹开柴门,刚辟的小径新栽了许多竹子;颔联写竹梢的影子追随茶碗细细地落在轩中,竹叶的清音追随篆烟轻轻地飘来。这两联表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简朴、清幽。颈联写暑天倦来躺卧,看星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闲来吟诗,看素雪覆压着竹枝,反映了诗人生活的闲适、洒脱。尾联诗人设想这儿的冬季

9、一定更好,不要移走墙下的一株梅花,表现出诗人高洁、闲雅的情趣。全诗塑造了一个生活简朴、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译文】柴门被风吹开,轩的前面,小径才开辟,竹子刚栽下。竹梢的影子追随茶碗细细地落在轩中,竹叶的音响追随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倦卧,可以看到星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闲来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景象。设想冬季,这儿的景象,一定更好;不要移走墙下的那一株梅花。这首诗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可以从中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鉴赏】开头两句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

10、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三四两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第五六两句写竹轩清趣,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映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

11、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鉴赏古诗词的景物形象(一课时)1、知识储备(1)几个重要的概念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意象是指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意境是指由意象所创设的生活画面而呈现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或孤寂清冷,或恬静优美。(2)鉴赏景物形象的答题思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景)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2、范例精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赏析。新 晴 刘攽青苔

12、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从景物形象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此诗是写初晴之后,青苔长满湿地;昼梦之余,绿树了无人影;只有旧时相识的南风,悄悄地吹开大门,又拂动着书页。描写出夏日田园和谐静谧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译文】新雨初晴,满眼尽是碧绿的青苔;午梦醒来,绿树摇曳却寂静无人。阵阵南风,是我那旧识老友来访;悄然而来,你推开房门翻动书页。【鉴赏】第一句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相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地”,比起刘禹锡“苔痕上阶绿”来,这“苔”要多得多。同样描写幽静的境界,无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无苔以表现“净”

13、,刘禹锡用上阶绿之苔写独处陋室之“静”,这首诗满地之苔则因久雨初晴,其中差异不能不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第二句写午梦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一树碧无情”,但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经过长时间雨洗之后,树更是绿油油的,多么令人惬意!诸葛亮高卧隆中,一觉醒来,不是还高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吗?想到这,诗人会心地笑了。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权当属唐

14、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使诗作显得自然亲切,意趣盎然。3、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西 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诗是写如云的海浪汹涌而来,又咆哮而去;北风呼啸,雷声阵阵;千山连绵,急雨来临。描写出海滨暴风雨来临前雄浑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处惊不变、乐观豁达的豪情。【译文】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

15、又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鉴赏】这首诗写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状况。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前的风云雷电,因为在海边,便加上了浪,更显得气派场面的闳大。第一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第二句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诗写这派景象,仅淡笔以“如云”二字轻点浪,没有作过多的铺排,但自然能让人感受到雨前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场面。“朱楼四面钩疏箔”,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