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0 现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436593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0 现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0 现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0 现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0 现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0 现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共26分)一、现代诗歌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骆驼(节选)郭沫若骆驼,你沙漠的船,你,有生命的山!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看呵,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纵使走到天尽头,天外也还有乐园。骆驼,你星际火箭,你,有生命的导弹!你给予了旅行者以天样的大胆。你请导引着向前,永远,永远!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笔下的骆驼,是一个奔波者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生命追求的过程。B.诗歌中的骆驼本身既是沙漠的船和生命的山,同时又以自身的风貌帮助和鼓舞了“旅行者”。C.这首诗的最

2、后两节,已经不仅仅在写骆驼这一具体的生命形象。诗人有意地把诗境扩展向一个更为辽阔的空间。D.所谓“璀璨的火云/已在天际弥漫”,而“长征不会有/歇脚的一天”,其艺术境界的指向都不是对个体生命的赞美,而是升华成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实现了。解析A项,“是一个奔波者的形象”错误。答案A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写出这种动物的形象的同时,又以“生命的山”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达出“高山仰止”的敬慕之情。B.从这首诗歌的内涵来看,一种沧桑之感流露于字里行间,游子情怀贯穿诗歌中。C.诗的情绪由以往的奔放豪迈而转向苍劲沉雄,诗的语言则不再是那种一泻无余的流畅,而

3、是有着某种因沉思而产生的顿挫之音。D.诗歌中的“生命的山”,既是对“驼峰”的暗喻,又是一个抽象的观念象征,可以说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解析B项,“游子情怀贯穿诗歌中”于文无据。答案B3.虚实结合是这节诗的突出特点,请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诗句。(4分)解析实写是直接描述事实,虚写则是通过感受、想象等手法间接渲染。答案实写的诗句有“你,有生命的山”“导引着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线”。虚写的诗句有“骆驼,你沙漠的船”“在黑暗中,你昂头天外”。4.诗中的“骆驼”象征了什么?诗人借骆驼歌颂了什么精神?(6分)解析了解“骆驼”的形象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不难答出“骆驼”的象征义及诗人借骆驼所

4、歌颂的精神。答案“骆驼”象征坚韧不拔、引领人们前进的无畏战士。歌颂了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最终引导到“天外也还有乐园”这样一种境地的一往无前的精神。二、作文审题(10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审题立意。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

5、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认真审题,确定立意。我的立意: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富于启发意义的新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的是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向长辈们请教如何与同学、室友相处,长辈们给出建议的事情。从整则材料来看,长辈们给出的建议非常具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且题中明确要求“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位大一新生的“请教”只是为了引出这些“建议”,“请教”这一话题自然不能作为作文立意的重点,这些“建议”才应是立意的关键。这些“建议”一共有四句话,既有来自古代的以文言形式呈现的,也有源自当下的以白话形式呈现的,这样先必须准确理解这些建议的含义,然后将之提炼出立意的角度。由此,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角度,可以立意“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角度,可以立意“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角度,可以立意“宽容对方,活得快乐”;从“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角度,可以立意“勇于拒绝,慎重交友”。如果立意“感恩”“真诚”,或者谈如何做人,这些都没有吃透材料的本意,显然不是好的立意角度。5实 用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