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15.《文具的家》-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30433729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15.《文具的家》-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15.《文具的家》-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15.《文具的家》-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15.《文具的家》-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15.《文具的家》-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15.《文具的家》-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15.《文具的家》-人教部编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5文具的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13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7个字。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2幅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第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3、4、5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

2、的“家”。第6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中。 读好对话要作为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第3自然段出现了疑问句“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是妈妈对贝贝说的话。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妈妈的神态,并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境读出带有吃惊、责备的语气,感受妈妈当时的心情。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也可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出妈妈耐心教育贝贝的语气。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你认识这些文具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3、(课件出示文具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文具的作用。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这些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可是这些小伙伴却总是被他们粗心的小主人弄丢(课件出示捡到的文具),它们很伤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自由发言引出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文学习(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圈画生字。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对照自读情况,相互交流通过自学认识的生字,并交流识

4、字方法。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认识13个生字和1个偏旁。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如加减偏旁生字变熟字、形近字认字等方法。强调本课的生字大多可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读。4学生自查学习情况。可采用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抽卡片读、点名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其中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可采用生字去拼音读,把生字送回课文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学习。5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范字“文、次、找、平、办、让、包”,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字书写动画,教师提示书写要领,并在黑板上范写易错难写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包”的笔画和字

5、形,记住它是半包围结构,掌握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 3学生书写,写完反馈点评。学生再书写,写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设计意图在识字过程中,通过自读、教师点拨、检测等环节来进行识字教学。写字时,以教师范写、动画演示讲解、学生练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巩固练习1描一描,写一写。办办 文文 找找 包包 2组词开火车。新平些参考答案:1略。2新年 新书 新手 清新 平安 平时 平常 平地 这些 那些 一些 哪些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读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并书写了生字。在识字过程中,同学们用上了加偏旁生字变熟字、形近字认字等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我们也初步懂得要爱护文具的道理。五、课后作业1

6、朗读课文,抄写生字。2检查书桌和书包,把文具送回家。板书设计文具的家包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2理清课文内容,理解“文具的家”的意义,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难点:理解“文具的家”的意义,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第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3、4、5自然段

7、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6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中。 读好对话要作为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第3自然段出现了疑问句“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是妈妈对贝贝说的话。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妈妈的神态,并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境读出带有吃惊、责备的语气,感受妈妈当时的心情。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也可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出妈妈耐心教育贝贝的语气。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复习课文教学过程

8、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字方法认识了一些生字,其中一些还长得很像,你还认得它们吗?(出示考题:课文的生字、组词)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还会读吗?(出示课文朗读)设计意图利用典型练习题来检测学生上节课学习的效果和复习情况,便于学生巩固旧知,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的学习中。二、课文学习(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问题1课文有一个小朋友,她经常丢失文具。她是谁呢?2后来,贝贝是怎样爱护她的小伙伴的?(二)指导朗读,理解第一、二自然段1朗读训练:全班齐读,注意重读“只”“一次”“一回”。2练习说话:说说贝贝是个怎样的小朋友。3合作交流:分析贝贝总是弄丢文具的原因,并说说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

9、历。(三)指导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1朗读训练:指名读,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2练习说话:用“一就”说话造句。3再读课文,注意观察插图中贝贝和妈妈的动作、表情,读好人物的对话。 (四)指导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1朗读训练:指名读,读出语气。2讨论“平平安安”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平平安安”就是“没有事故,没有危险”的意思。(五)指导朗读,理解第六自然段1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即时纠正字音。2思考:你从哪里看出贝贝现在对文具的爱护?3交流讨论: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打算如何爱护文具。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解析文本、朗读体会、说话训练、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具都有

10、自己的“家”,同时也懂得了要珍惜、爱护文具。三、巩固练习1用上“一就”,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1)我回到家。 天开始下雨了。 _ (2)上课铃声响。 我们回到教室。_ 2明明是个粗心的孩子,总是弄丢文具。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参考答案:1(1)我一回到家,天就开始下雨了。(2)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回到教室。2略。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解析文本、朗读体会、说话训练、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所有的文具都有家,也懂得了要珍惜文具、爱护文具。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爱护自己的文具,让它们每天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家。五、课后作业和身边的朋友交流生活、学习中还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板书设计文具的家 文具盒:铅笔橡皮转笔刀珍惜 爱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