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0407499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二、古代诗歌鉴赏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解读 鉴赏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该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 鉴赏评价层级 鉴赏古代诗歌 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 感受诗歌的形象 品味诗歌的语言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 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理解诗歌的语言 是读懂诗歌的前提 而 品味诗歌的语言 则是诗歌解读的深化 古代诗歌的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有着特定的含义 在描绘形象 表达情感 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效果 须细细品味 诗歌的表达技巧 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的技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

2、泛 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清诗 完成1 2题 晚菊和蔗泉观察韵 清 袁牧千红万紫尽漂流 开到寒花岁已周 晚节不嫌知己少 香心如为故人留 影摇落叶东篱短 帘卷西风小室幽 白发渊明谁作伴 一枝黄雪满庭秋 注 蔗泉 赵蔗泉 袁牧的好友 观察 官名 清代对官员的别称 周 究 1 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了岁末时节菊花凋零 衰败的样子 B 颔联将菊花人格化 写其 晚节 和 心 C 颈联化用典故 营造出冷寂 静谧的氛围 D 尾联用了设问 内容上呼应了颔联的 知己 和 故人 答案 A 答案解析 首联描写的是 曾经万紫千红的那些花卉 现在大都

3、随风逝去 而菊花在寒冬里依然绽放 时光飞逝 一年又要过去了 所以 首联写的是菊花开放的样子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首诗写 花中四君子 之一的晚菊 写菊花开放较迟 当春花夏卉辉煌不再 风流云散之后 它本姗姗迟来 于清秋霜天之日呈妍播香 不随潮流 傲霜挺立 诗人以菊花自比 尽显无羁无绊 优游自在 正如诗中所说 他以靖节先生自况 只喜欢幽静小院一枝黄菊 多则滥 多则无所适从 一叶知秋足矣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初步鉴赏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理解诗中所描写的菊花形象 理解陶渊明与菊花的典故 在此基础上 理解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再进一步鉴赏诗人借菊花所抒发的追求高洁

4、情操的思想情感 方法指引 1 读懂诗歌是鉴赏诗歌的前提 要能够鉴赏古代诗歌 首先要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须逐字逐句阅读诗歌 把诗句 泡开 古代诗歌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语言极其凝练 寥寥数语即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如马致远的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仅28字 却描绘了一幅内容无比丰富的画卷 如果把诗句 泡开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 枯萎的藤蔓 垂老的古树 黄昏时的乌鸦 扑打着翅膀 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 潺潺的流水 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 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 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 在异乡的寒冷 萧瑟的

5、秋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 但是在外的游子 何处是归宿 家乡在何方 念及此 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依托诗句的基本结构特征 将被作者省略的部分补充回来 完整理解诗歌的内容 这才是读懂诗歌 2 抓住诗中的关键点理解诗歌 古诗中的关键点 例如标题 尾句 尾联 诗眼 意象等 这些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把握诗歌的关键点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诗歌的标题往往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如杜甫的 登高 标题 登高 已指出诗歌的内容 即 登高 时的所闻所见所感 又如王维的 山居秋暝 标题已包含了全诗的内容 山中隐居 秋日傍晚之景及由此触发的情感 又如刘禹锡的 石头城 诗歌标

6、题已标明了吟咏的对象 石头城 中国古代诗歌讲究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从诗的结构看 往往先写景描物 后抒情言志 卒章显志 是最常见的 因此把握诗歌的尾句 尾联 成为解读诗人的情感的最佳途径 如李商隐 锦瑟 的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清晰地传达了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所谓 诗眼 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它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 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 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诗眼的获得 需要提炼字句 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 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 能最充分 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 而且这样的词句 要在诗词的关

7、键部位 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所以 诗眼的锤炼 要立足于全篇 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意象 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 意象就是寓 意 之 象 是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 物象 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善借景借物传情 因此读懂诗中的意象就能够快速把握诗人的情感 如诗歌中的 月 的意象往往寄托着思乡怀亲之情 柳 的意象多传达殷殷惜别的不舍离情 菊 的意象每每包含着隐逸孤高的出世之情 3 结合诗歌作者 创作背景鉴赏诗歌 在诗歌鉴赏中 知人论世 十分重要 因此诗歌往往是诗人生活的记录 是借以抒发情怀的 因此鉴赏诗歌总要结合诗人自身才

8、能更准确贴切 也正因为此 平常积累一些诗人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知识 积累一些诗歌体裁特征方面的知识 在鉴赏诗歌时结合诗句进行鉴赏分析 准确度就有保障了 4 运用诗歌体裁知识 意象知识 表达技巧知识辅助鉴赏诗歌 要能够鉴赏诗歌 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不可少 如体裁知识 意象知识 修辞知识 表达技巧知识等 因为任何一首诗歌都应该是符合诗歌的基本规律的 而诗人在写作诗歌的过程中 也或多或少 有意无意地都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技巧 以使表达更出色 因此 积累并熟练掌握一些与诗歌鉴赏有关的知识 能起到帮助我们鉴赏诗歌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1 花草树木柳 柳 与 留 谐音 古人在送别之时 往往

9、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菊花 隐逸孤高的出世之情 凌霜傲骨的高洁之情 梅花 冰清玉洁 无惧风雪的勇敢 孤芳自赏的寂寞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梅 松 竹 兰及香草 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 莲 莲 与 怜 音同 有怜爱 怜惜之意 借以表达爱情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芳草 喻离别之情 2 鸟兽虫鱼类鸿鹄 飞得很高 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的伤感 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 杜鹃鸟 杜鹃啼血 是凄凉 哀伤的象征 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猿啼 常常象征

10、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3 自然现象类落日 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 怀古幽情 月亮 思乡的代名词 流水 人生苦短 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 品格的高尚 霜 苍凉 凄清 4 其他羌笛 塞外荒凉 凄切之感 二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 抒情方法类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 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 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 通对物的描写和叙述 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物我合一 分不清哪是景 哪是情 乐景写哀 属反

11、衬手法中的一种 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 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 凄楚的情绪 2 叙述 描写方法类动静结合 指对人 事 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 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 渲染 反衬出静态 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实虚结合 实写 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 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 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 即两种手法在叙述 描写中同时使用 铺排 即 诗经 表现手法中的 赋 赋者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借用来指为突出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 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烘托 衬

12、托中的正衬 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 亦称 烘云托月 借指一种写作技法 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 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 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 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 后借用于文学写作 指使用简练的笔墨 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 工笔 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 后指精雕细刻 重彩浓墨的描绘 抑扬 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 为了使别人信服 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 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 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 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 抑扬可分 欲扬先

13、抑 和 欲抑先扬 两种 意象组合 多个意象叠加构成画面 创设意境 如同电影中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的生活的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 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3 语言使用技巧类用典 也叫用事 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 用典有明用 也有暗用 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 进行再加工创造 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 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 把同一个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 互相渗透 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

14、 能力突破 题型示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1 2题 登高 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 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B 首联用 风急 二字带动 描绘了猿啸 鱼潜 鸟飞 水清 沙白的秋景 C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 直到颈联才点出 秋 可谓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 本来是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 但悲愁更难排遣 诗人的矛盾心情溢于言表 答案 B 答案解析 没有 鱼潜 2 结合全诗 谈谈你对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

15、滚来 两句的理解 答案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 萧萧而下的木叶 俯视奔流不息 滚滚而来的江水 在写景的同时 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 不尽 使 萧萧 滚滚 更加形象化 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 长江汹涌之状 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 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 展现了磅礴的气势 对点练习1 阅读下面的宋词 完成1 2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

16、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开篇气势宏大 前三句不仅写了大江的气势 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 B 乱石 以下五句是写江水奔涌的壮观景象 穿 拍 卷 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C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 首先表现在对长江的非凡气象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生动描写上 D 诗人在诗中重点写的是 三国周郎 集中塑造了他大智大勇 儒雅风流的神韵风度 答案 D 答案解析 词中 三国周郎 的形象集中表现在儒雅风流 而非 大智大勇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 这首词上阕咏赤壁 下阕怀周瑜 怀古伤己 作者吊古伤怀 借传颂古代英雄的业绩 思自己历遭的挫折 不能建功立业 壮志难酬 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题型示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词 完成1 2题 卖花声 题岳阳楼 宋 张舜民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 休唱 阳关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 应是长安 注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 1083 作者被贬往郴州 途经岳阳楼时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起首二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