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知名企业文化-参考资料)

上传人:办*** 文档编号:13040 上传时间:2016-11-07 格式:DOC 页数:224 大小:7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知名企业文化-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知名企业文化-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知名企业文化-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知名企业文化-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知名企业文化-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知名企业文化-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茶文化、酒文化资料大全(知名企业文化-参考资料)(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 文 化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 21 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 50 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

2、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第一章 茶的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 、 “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在这样一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可能的。后来这些部族不断北移

3、或东徙,西北才成为华夏政治中心到舜帝禅让王位于大禹,氏族社会的政治中心已移到河南登封一带,前几年己在该处王城岗发掘出夏代遗址遗物,大禹接位,并非一帆风顺,当初在江浙沿海治水,疏流入海,导苕溪、余不溪、入太湖,克服了洪水之患。后又战败防风氏,逐渐北上。舜帝得知大禹治水有功,就让位于他。而“三苗”后裔不服,所以, 史记五帝本纪有“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的记载。大禹治水在江南,史书也有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上会稽、祭大禹” ,司马迁 2 0 岁时,也“登会稽,探禹穴。 ”所以今日浙江绍兴留有大禹遗迹。夏禹原让位于“百虫将军”伯益,但为儿子夏启夺权,启有太康、仲康和少康三子,不断发生王位之争,

4、到禹的第六代孙夏杼时政局统一,国力强盛,他曾率部南下寻根,至浙西、驻骅金斗山东南延峦妙峰一带,故这一带山称之为杼山。当时在山南至今尚留有避它城夏王村等遗迹。夏杼之后八代而衰,履癸(桀)为契灭,契建立先商世代。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也不难看出,氏族社会“三苗氏”生息之地,产茶历代不衰,如南北朝时, 刘琨购茶书中提到安州(今湖北安陆) ;桐君录中提到酉阳(今湖北黄风东) 、巴东(四川奉节) ;荆州土地记中提到武陵(湖南常德) 。都盛产茶叶。唐代的史料中提到湖北江陵、南漳、四川彭景、安景、邛崃等地盛产茶。陆羽茶经中提茶叶品质不详的十一州中就有鄂州即今湖北武昌。由此可见,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

5、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事应发生我国中原。即使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用到“产、供、销”的过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第一节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

6、间定为公元前 2737,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 ,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第二节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第三节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 年陆羽著茶经 ,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

7、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 、 煎茶水记 、 采茶记 、 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第四节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 、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

8、 、有客来,要敬“元宝茶” ,定婚时要“下茶” ,结婚时要“定茶” ,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第五节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 ,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 、 品茶图 ,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 、 陆羽烹茶图 、 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第六节现代茶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 1949 的年产 7500T 发展到 1998 年的 60 余万 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

9、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 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人之家” ,1983 年湖北成立 “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1990 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 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 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 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 ,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10、第七节茶 说 中国茶文化点滴“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 5 年一公元前 221 年)的著作。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 ,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

11、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 ,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 、 “茶台

12、子” ,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 ,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

13、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 、 “以茶可雅心” 、 “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第三章 茶说第一节茶史的发展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 21 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

14、及全球,全世界已有 50 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 。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一、野生药用阶段。茶的利用始作药料,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注:茶原名荼) ,说是远在公元前 2737茶被神农所发现,并用为药料,自此后,茶逐渐推广为药用。但何时开始作为饮料,史料极缺,只有公元前 59 年的王褒僮约一文,曾提到

15、“武阳买茶” “烹茶尽具”等工作内容,这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二、少量种植供寺僧、贵族饮用阶段。饮茶的习惯,最早应当起源于川蜀之地,后逐渐向各地传播,至西汉未年,茶已成为寺僧、皇室和贵族的高级饮料,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更为经常。三、大量发展阶段。从晋到隋,饮茶逐渐普及开来,成为民间饮品。不过,一直到南北朝前期,饮茶风气在地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南方饮茶较北方为盛,但随着南北文化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但茶风的大盛却是在大唐帝国建立以后。唐代饮茶兴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唐朝建立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使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大发展;2、饮茶的兴盛还与唐朝政府

16、颁布的禁酒令有关。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战乱所造成的农民大量的流亡、土地的丧失,使得唐中期以后的粮食十分匮乏,而造酒却需要消耗大量粮食,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唐肃宗于乾元元年颁布禁酒令,开始在长安禁酒,这便使许多嗜酒而不得饮的人转向饮茶,以茶代酒,促进了饮茶风气的传播。3、唐代饮茶的兴盛与贡茶的兴起、诗风的大盛以及科举制度、佛教的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以前的饮茶是粗放式的。唐代随着饮茶的蔚然成风,饮茶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细煎慢品式的饮茶方式,这一变化在饮茶史上是一件大事,其功劳应归于茶圣陆羽。宋人饮茶继承了唐人饮茶方式,但比唐人更为讲究,制作也更为精细,而尤为精细的是宫廷团茶(饼茶)的制作。宋代饮茶虽以饼茶为主,但同时也有一些有名的散茶,如日铸茶、双井茶和径山茶,散茶尤为文人所喜爱。在饮用上,改唐代的煮茶法为点茶法,即不再把茶末投入水中煎煮,而是放在茶盏 用开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