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诗词入门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26534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才算诗词入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怎样才算诗词入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怎样才算诗词入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怎样才算诗词入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才算诗词入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才算诗词入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才算诗词入门】分享人:逸今天和大家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学诗要怎么样才能入门,才算入门?不管学什么东西,如果门径不对,不管学习多用功,永远都不可能到达目的地。我和很多诗词爱好者交流过,发现很多人都会说:老师,我是一个还没入门的爱好者。但我反问他们,你们觉得要怎么样才算是入门呢?这个问题他们完全没有思考过。门在哪里都不知道,还谈何入门呢?至于入门途径、入门方法就更不用说了。因此,知道入门标准实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诗词入门的标志和常见误区简单的说,诗词入门的标志是自己对诗的好坏能有准确的判断。能知道什么样的诗是好诗,什么样的诗是不合格的诗。已经入门的爱好者则不然,他不但能找出不知名的优秀

2、作品,甚至能发现破诗里出彩的句子或生新的词汇。不仅如此,他还能准确地指出名篇里的瑕疵,不会被名篇或作者的名气所迷惑。有了准确地判断诗词的好坏的能力之后,可以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你不用再拿着自己的诗到处发,到处问:“老师,我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啊?”自己写的东西是什么水平自己心里都没数,这样怎么能继续提高呢?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你就只能在原地打转,永远都不可能有进步。很多人改诗都是越改越破,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毫无目标,一通瞎改。有朋友会问,现在的诗词入门不都讲四声、平仄、律句之类的“格律知识”吗?掌握了这些难道不算入门吗?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算!完全不算!常见误区一、懂得

3、近体诗“格律”就算诗词入门。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误区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纠正一个错误的说法。现在大多数人口中的“诗词格律”,其实只是诗词声律而已。把近体诗声律上的这一系列要求称作是“格律”,这本身就非常不严谨。王昌龄在诗格中说:“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四声、平仄、律句、粘对只是诗里“声”的部分,和诗里的“意”没有任何关系。既然不涉及“意”的部分,“格”字也就无从谈起。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意”是更为核心的内容。知道了这一点之后,“为什么掌握了近体声律规则也不算诗词入门”就非常好回答了。首先,不是所有的旧体诗都必须合乎近体诗的声律规则。比如古体

4、诗,它就另属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和近体诗不同,你不能因为古体诗不合近体声律,就说它不是诗或者说这些诗中没有好诗。其次,合乎近体声律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诗。道理很简单,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挑几十个字按照近体声律规则来排列组合。这样组合出来的东西虽然完全符合这套声律规则,但它一定不是诗。要知道,近体诗并不是符合一套声律规则这么简单的。掌握近体声律以后,连近体诗入门都不算。朱熹说:“至律诗出,而后诗之与法,始皆大变。”声律、对仗以及篇幅的限制直接影响了近体诗的写法,让近体诗本身就具备了独特的造句方式和谋篇技巧。有的句式只能用于近体,有的句式只能用于古体;有的写法只能适用于近体,有的写法只能适用于古体。

5、只有把握住了近体诗本身的文字特点,并且了解它与古体诗的差别,才能算是近体诗入门。能分别四声、平仄,不过是辨音而已,在有拼音和音标的今天并不是什么难事;律句和粘对等等都只是对音节排列的要求,掌握起来也很容易。归根到底,这些东西都在“声”上打转,并不涉及对“意”的讲究。总而言之,学诗要重视把握诗歌文本本身。要对“意”也就是“格”有相当深入的了解。这需要在拣择词汇、熔铸诗句、深化立意方面下功夫。一味在“声”上打转,永远是没有办法入门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套声律规则不重要。其实,用“重要”和“不重要”来衡量这套规则本身就不合理。这套声律规则实际上就是近体诗的基本要求,就和下象棋要求“象飞田”、“马走日

6、”一样。你不能说“象飞田”“马走日”之类的棋子走法很重要,因为你就算知道这些走法也不会下棋。你想下象棋,不管是下得好还是下得坏,除了知道棋子的走法之外,还得知道赢棋的规则。一盘棋怎么算赢都不知道,光知道棋子的走法又有什么用呢?合格的近体诗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就相当于象棋的赢棋规则因为这是你努力的方向。努力的方向你都不清楚,知道其他规则有什么用呢?但你也不能说棋子的走法不重要。因为,只要是下象棋,就必须遵守这套棋子的走法。写诗也一样,只要你写的是近体诗,就必须要遵守这套声律规则。归根结底,这套声律规则只是一套规定,它并不会对作品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这次系列课之所以免费,就是想让大家把这套死规定彻

7、底弄明白。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应该花的地方,不要总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没有任何难度的规则上。常见误区二、好诗没有硬标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诗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是有不可违背的艺术规律的,比如:语言要准确、细节要生动、立意要高妙等等。唐朝以诗赋取士,如果诗的好坏没有硬标准,那还怎么通过诗来选拔人才?由此可见,诗的好坏必然是有硬标准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会再讲。我们先来看两个常见的辩白。第一个常见辩白,是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句话并不能证明“文学作品的好坏没有标准”这个观点。恰恰相反,这句话已经把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标准,告诉了你,这个标准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经得起来着不同领

8、域、不同角度的挖掘。这句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哈姆雷特本身,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文无第一”,是另一句被外行人拿来说明“文学作品没有好坏”的昏话。我们以诗人为例,李白和杜甫谁是唐代诗人第一?这不好说。因为李白和杜甫的水平本就极为接近。这两个人的诗总体来说谁更好,这自然是难以分辨的。但李白和许浑二人,谁在诗上的成就更高呢?这是毫无疑问的,李白的诗更好,成就更高。如果文学作品的好坏没有硬标准,那么古往今来,怎么没有一个懂诗的人说许浑的诗比李白的要更好呢?如果文学作品的好坏没有硬标准,那李白诗和杜甫诗的好坏,又为什么这么难判断呢?难判断正是说明有标准。没有标准全凭个人好恶的话,哪里有难以判断这一说呢?

9、所以,诗词的好坏必然是有硬标准的。但凡持这些和稀泥说法的人,要么是根本不懂诗,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大家千万不要上这种弱智的当。常见误区三、只要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就一定是好诗。如果说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诗就一定好的话。那最悲伤的诗一定就是哭丧时的那些无意识的呻吟。这些呻吟大多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真是不假人工、真情流露,而且确确实实痛彻肺腑。我们把这些无意识的呻吟全都记录下来,就成了最悲伤的诗句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对他人丧亲之痛的切肤之感,并不是来源于他们哭嚎的词句,而是因为看到了他的表情、动作;听到了他悲戚的声调;甚至是感慨于他的生平遭遇。我们能够接受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文心雕龙练字篇把这个问题

10、说的很明白。刘协说:“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矣。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练择。”这句话是说:我们的心声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而语言又必须通过文字来保存流传。在诵读时,作者心声的展现有赖于音调的高低起伏;而写作时,想要展现自己的心声,就只能通过文字了。因此,在写诗作文之时,必须重视炼字、择字。我们现在都在说炼字炼字,但炼字之前,其实还有择字功夫:你要知道哪些字能用,哪些字不用,哪些字是活泼泼的字,哪些字是没有生命的呆木的字。我们经常说驱遣词汇,试问没有词汇你驱遣什么?没有词汇又拿什么来表达?因此,对初学者来说,一味强调情感真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相信在这里听课的每一个人

11、,都是怀着对诗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来的。大家都是有真情实感的,都是有诗心的。其实,每个人都有真情流露的时候,拥有真情实感实在是算不得本事。如果把握不住,表达不出,对于写诗来说,这个真情实感就是没有意义的。要想把握住自己的情感并且很好的表现出来,词汇的积累和拣择是第一步。大家真想在诗上有所提升的话,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词汇。这比费尽心机,耗尽心力地去寻找打动自己的事、打动自己的景色要快速得多,也有效得多。常见误区四、技法是对情感的束缚,应该摒弃。我们还是用下棋来打比方。下象棋的时候,当头炮、屏风马之类套路有用么?卧槽马、双车错之类杀法有用么?毫无疑问,这些东西对下象棋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因

12、为这些技术都是为一个目标服务的,那就是让你能够更快、更轻松、更有保证的赢棋。这些技法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随着赢棋标准的出现,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诗法也是同样的道理,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诗法,是为了让作者能够更有保障的写出一首好诗。好诗既然有标准,诗法也就随着这个标准自然而然的产生。诗法对每个学诗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它是在告诉你,诗的语言要怎样组织;要怎么做才能把写出来的东西变成诗。任何懂诗的人都不会说出诗法无用这样的昏话。现在总有人喜欢强调天赋,事实上,强调天赋没有任何意义。天赋是天生的,谁也无法去改变它。但拼天赋总是最后阶段的事情,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就算你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对这个世界非常敏感,

13、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有东西能打动你,都有东西能勾起你的情绪。但是,你没有经过有效的文字训练,没有办法把这些情感用文字很好的表现出来。老天给了你十分的天赋,你却只能表现出两分,最后写到诗里的,也就只有两分。而另一个人是个普通人,他对这个世界并不这么敏感,十天八天才有一件事能打动他,但是他接受过有效的文字训练,他有能力把这仅有的一次感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天只给了他五分的天赋,但是他能把这五分的天赋全部发挥出来,写进诗里。他的天赋虽然只有五分,但写出来的诗就是能比天赋十分的你要强。因为你的诗只能表现出两分的东西。 李白的天赋是要高于杜甫的,但杜甫在诗学上的地位却比李白更高。况且,就算天才如李白

14、,也接受过近乎苛刻的文字训练。李白曾经三拟文选。就是说把文选里全部的诗赋都模仿了三遍。李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在文字上却还是要下这番苦功。天赋尚不如李白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否定技法呢?一个会下象棋的人会去否定象棋的技法么?可以这么说,凡是持诗法无用论的人,都是不懂诗的人。二、如何考察一首诗的优劣,去学习一首好诗归纳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就两点:第一、语言;第二、思力。先来说说语言。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语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创作者,所有的思想情感都要通过文字来表达;作为读者,前人的作品大多都是通过文字流传的,你首先接触到的也是文字。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及格线有两个:第一、诗句

15、通顺无语病;第二、诗意连贯不矛盾。诗的句子要通顺无语病,这个要求看起来就是句废话。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很多诗词爱好者并不具备判断诗句是否通顺这个基本能力。这并不是故意贬低爱好者的水平。很多诗词爱好者,都看不出作诗机生成的作品存在的明显语病,还不断感慨:作诗生成的诗可以以假乱真了。这让我觉得非常奇怪。语句不通也是常见的毛病。这个毛病在今天随处可见。我们来看一首某诗词论坛的获奖作品。秋叶朔雨髡千树,南枝独抱穷。生涯沦落尽,骨气折磨空。自誓相依傍,今难共始终。愿君康且直,寿与北山同。这首诗,句子的好坏先不论,语句不通的毛病是不少的。第一句“朔雨髡千树”就有问题。“朔雨”是不能构成一个合理词组的。朔是

16、北方的意思,朔风是北风,朔方,是北方。那朔雨是什么意思呢?风有北风,雨没有说北雨。不管是朔雨还是北雨,都是没有的。甲骨文用词非常精练,说雨从封地的北边开始下,尚且要用“自北来雨”四个字。“来北雨”或“来朔雨”之类的表达尚能接受,但直接压缩成“朔雨”是不能成立的。第二句“南枝独抱穷。”是典型的凑韵。“南枝独抱”四个字就已经把意思说完了。这句话就说有一片叶子还在南枝上没落。这不就是“独抱南枝”么?“穷”字在句子里没有任何用处,就是为了押韵硬加上去的。第八句“寿与北山同”也经不起推敲。寿比南山,这个词是有典故的,出自诗经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作者为了符合声律,强行把“南山”改为“北山”,根本就是瞎改。再说第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