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246790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指导 .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复习指导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学法指导 建议和展望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一 列强侵华 1 武力侵略2 经济侵略3 扶植代理人 干涉中国革命 20世纪上半期 4 侵略周边国家和我国的边疆地区 1 武力侵略 1840 20世纪初 五次侵华战争 20世纪30 40年代 一次侵华战争重点认识 1 三个国家的侵略活动 英 美 日 2 背景 影响 2 经济侵略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重点认识 方式 影响 3 扶植代理人 干涉中国革命 20世纪上半期 注意 1 干涉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国民大革命 人民解放战争 2 扶植 清政府 袁世凯 蒋介石重点认识 方式 目的 4 侵略周边国家和我国的边疆地区重点

2、认识 结果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二 抗争和探索 1 地主阶级2 农民阶级3 民族资产阶级4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1 地主阶级 改革派 新思潮的萌发 洋务派 洋务运动 2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3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派 戊戌变法革命派 辛亥革命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国民大革命 激进民主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 实业派 实业救国 4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工作失误及纠正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动工人阶级 开展工人运动 发动农民阶级 开展土地革命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合作革命 建立革命武装 军队建设 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根

3、据地 建立革命政权 政权建设 提出思想 思想建设 建立理论 理论建设 召开会议 制定方针 路线 政策 参加和领导进行的大型活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建立和巩固政权 政权建设 改变和调整生产关系 在农村 在城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建设 工业化建设 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展科技教育等文化事业 文化建设 思想和理论建设 召开会议 制定方针 路线 政策 努力促进祖国统一 工作失误及纠正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两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一次 注意 该专题十分重要 其内容涵盖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 而且是重点内容 复习时要注意认真整理 重点认识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抗争和探索 专题

4、分类和重点分析 三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1 主要经济类型2 不同类型的经济表现出的特点3 不同时期的经济结构 1 主要经济类型封建的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的过程 洋务经济 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的 本民族的 官僚的 发展过程 新民主主义经济 根据地 解放区 社会主义经济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发展过程 2 不同类型的经济表现出的特点 3 不同时期的经济结构 19世纪60年代 90年代 20世纪初 20年代 20世纪初 20年代 1949年 1956年 1956年 1979年 1979年 注意 不同时期的经济结构和不同类型经济的特点是难点重点认识 洋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5、过程及其特点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四 政权的更迭 1 晚 清政府 1912 2 12 2 南京临时政府 1912 1 1912 3 3 北洋军阀政府 1912 3 1928 12 4 南京国民政府 1927 4 1949 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1949 10 注意 阶级属性 内外政策重点认识 每一届政府的内外政策及活动表现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五 革命理论 1 洪秀全 宗教理论2 康有为 变法理论3 孙中山 三民主义4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5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注意 特点 基本内涵 指导的实践及其结果重点认识 后三大理论的基本内涵 指导的实践及其结果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六 政治

6、民主化的实践 1 法治意识2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3 言论自由 选举和被选举 废除特权 机构改革4 民主协商 民主联合 5 党派政治 党派 团体 中共与民族党派的关系6 外交7 军事 注意 军事和外交都可以划入政治范畴重点认识 法律文件 政治制度 民主协商 党派政治 外交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七 社会性质的变化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1949 形成过程 特点 经济上 政治上 2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 1956 特点 经济上 政治上 3 社会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 1956 特点 经济上 政治上 注意 不同社会的特点是难点重点认识 半殖半封社会的形成过程 特点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八

7、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 近代史上 1840 1949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2 现代史上 1949 1956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3 现代史上 1956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注意 认识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难点重点认识 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九 革命性质的变化 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以后 新中国成立前 民主革命继续 社会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8、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 注意 1 革命目标 革命对象 2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是难点重点认识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及革命表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表现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十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1 旧有的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2 新产生的阶级 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产生于19世纪40 50年代 资产阶级 买办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注意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来源 特点 产生时间 登上政治舞台 建立政党 指导思想 开展的活动重点认识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和评价 无产阶级的特点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十一 先进思想的学习和传播和思想的解放 1 先进思想的学习和传播

9、 1 林则徐 魏源 师夷长技 2 洪仁玕 发展资本主义 3 早期维新思想家 发展资本主义 4 资产阶级维新派 发展资本主义 救亡图存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5 资产阶级革命派 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发展资本主义 救亡图存 6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发展资本主义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7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人 反帝反封建 实现独立 自由 富强 民主 统一 2 思想的解放 1 新思潮萌发 2 维新思潮 3 民主革命思潮 4 新文化运动 5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6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注意 这

10、一专题内容很重要 其内容比较抽象 是难点 重点认识 先进的思想家们学习和传播的主要内容 思想解放运动 专题分类和重点分析 十二 主要人物 1 正面林则徐 洪秀全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毛泽东 邓小平2 反面李鸿章 袁世凯 蒋介石 注意 对以上人物要全面认识重点认识 这些人物的活动及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学法指导 一 对待教材 熟 准 实 要清楚哪些考 哪些不考1 加强记忆 系统化 网络化 三多 多看 多想 多写 2 加深理解 多听 多记 多思 学法指导 二 对待练习册和习题 精 通 审1 有选择2 有计划3 有目的4 多做有价值的习题 勤思多问5 不盲从 学法指导 三 对待考试

11、心态稳 善反思1 端正态度2 摆正心态3 及时总结 错题集中 分析原因 注意教训4 增强自信心5 将每一次考过的试卷集中在一起 临考前翻阅 学法指导 四 其他1 注意平时的积累2 注意倾听课堂上和课后辅导时老师的讲解3 注意必要的记忆4 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归类总结5 注意合理分配给历史学科的复习时间6 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建议和展望 1 立足基础 回归教材 过教材关 2 强化重点 关注热点 3 做常规题 拒绝偏 怪习题 4 学会答题 审题 理解题意 提高判断力 5 侵华史 背景 影响 英 美 日三个国家侵华的特点和表现 6 抗争和探索史仍然是重点 民族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抗争和探索 中共的抗争和探索 国共合作 统一战线 外交 7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中共领导的工业化建设 文革 结束后的建设 8 思想发展史 先进思想的学习和传播 思想解放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