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37251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统一国家的需要A. B. C. D. 【答案】B【解析】据题干“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的出现,没有巩固部落联盟,故错误;随着生产力和私有制的发展,“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正确;私有制的发展,家天下的出现,阶级对立,导致“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正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与统一国家无关,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都错误。

2、故选B。2.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嫡长子成为大宗,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嫡长子,故错误;周王嫡长子、嫡长孙一定是大宗,故正确;诸侯嫡长子、嫡长孙也是分封的诸侯国内部的大宗,故正确;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在卿大夫封地内一定是大宗,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

3、条件是熟练掌握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结合嫡长子继承制的相关内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制度是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C【解析】【分析】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因此选C。A和B说的是王位传承制度, D项宗法制是周天子为确保贵族内部权力、财产等分配秩序,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稳定而采取的制度。详解】4.山东省常被人们简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A. 大汶口文化B. 西周分封C. 甲骨文记

4、载D. 古代地名【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当时在今山东境内,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因此后世对于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5.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女儿(王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王位该传给谁A. 大儿子B. 二女儿C. 老三D. 小儿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西周通过宗法制,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

5、王权的稳定。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而王后就是周天子的正妻,因此选D.考点:宗法制点评: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 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B. 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C.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D. 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的大一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灭掉六国,实现了自春秋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

6、统。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7.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详解】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文化专制政策,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根据“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可知秦始皇是为了解决地方割据攻战,所以其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B项;攻打匈奴和修筑长城都是秦始皇稳定北方边境的措施,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CD项。【点睛】“又复立国”指的是重新进行分封,而

7、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割据,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秦始皇为避免出现地方割据,因此废除了分封,实行郡县制。8.在秦郡中负责监察的官职是A. 郡守B. 郡尉C. 监御史D. 郡丞【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推行郡县制。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和郡丞。监御史掌监察工作,故C符合题意;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故A不符合题意;郡尉掌管全郡军事,故B不符合题意;郡丞专司辅佐郡守,故D不符合题意。9.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 负责管理军事B. 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 执掌群臣奏章D.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直选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

8、本史实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是秦代御史大夫掌握的职权,A属太尉的职守, D是宰相的职能,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10.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A. 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皇帝制度包含皇帝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其中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A正确;三公九卿属于秦朝的中央官制,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错误;郡县制度的推行属于地方制度,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错误;颁布秦律属于法律,不是皇帝制度的内容,错误。11.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9、.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代官员由中央在皇帝的同意下直接任命到地方,直接听从皇帝和中央的调遣,D项符合题意; 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下官员的产生方式;考试选拔是科举制下的官员产生方式; 地方推荐是察举制。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12.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 促进的封建经济的发展B. 提高了政令执行效率C. 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答案】

10、C【解析】秦朝是在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霸混战的局面后完成统一的。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把地方官吏的任免权牢牢抓在手中,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局面,故答案选C。A项是从经济的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影响,与材料角度不符;B项说的是行省制度;封建社会地方割据经常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不变,割据无法消除,D项说法错误。13. 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C【解析】该图显现的是 三省六部 制度,这是唐朝时期的中央制度。14. 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 门下

11、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省六部制是唐朝重要的政治制度,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职责负责起草;门下省的职责封驳审议;尚书省的职责负责执行。六部是指礼户礼兵刑工,其中工部掌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六部隶属于尚书省。所以答案选D。A项起草的是中书,不是尚书,故排除。B项起草的不是尚书,故排除。C项起草的不是门下,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运作程序【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异同;唐朝的三

12、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15.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时期由于疆域广阔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不仅加强对于疆域的管理,还专门设立机构管理边疆地区,从而促进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完善以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16.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

13、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 三省六部制B. 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孝廉”是汉代察举制选官制度标准,D正确;A属于唐朝中枢机构,不是选官制度;B选官依靠才能和学识;C依靠的是门第选官。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材料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 汉高祖B. 明太祖C. 宋高宗D. 唐太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有明”中“明”是指明朝,“高皇帝罢丞相始”是指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故B项正确。汉高祖、宋高宗、唐太宗时期仍然设丞相,与材料不符,排除AC

14、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本题以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可知高皇帝是指朱元璋,明朝时明太祖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以后成为定制,专制皇权进一步发展。18.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 460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A. 设立中朝B. 设立丞相C. 设立内阁D. 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十作为侍从顾问,但他们很少能参与决策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19.赵翼檐曝杂记中说:“发出即封入纸函,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材料体现“军机处”的特点是A. 行政效率高B. 机构健全C. 人员复杂D. 制约皇权【答案】A【解析】【详解】“即封入纸函”“始密且速矣”说明军机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故A项正确。军机处机构简单,并不是健全,故B项错误。军机处人员较少,并不复杂,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中枢机构,并不能制约皇权,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