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男**** 文档编号:130235437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龙海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A. 人心离散天下大乱B. 分封割据上下失序C. 封建集权国家动荡D. 天子昏庸欺诈渐起【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诸侯独立割据,使礼乐秩序遭到破坏。故答案为B项。

2、A项材料未体现人心离散,排除;C项此时还未实现封建集权,排除;D项材料与天子昏庸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需依据“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并且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2.“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A. 郡县制B. 君主专制C. 宗法制D. 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的根本特征是家国高度一体化的伦理政治,即以伦理秩序为政治本体所建构而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管理结构。其中,血缘关系是赋予家国同构政治有机体以生命力的鲜活血液。古代宗

3、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将“国”、“家”结合起来,是“家国一体”观念的来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现的,按照地域划分的,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不符合“家国一体”的特征;B选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中央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君主独揽国家政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家国一体”观念的来源;D选项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不是“家国一体”观念的来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封建制之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

4、;郡县制之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行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在此作者旨在强调A. 封建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郡县制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团结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 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作者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作出分析,并指出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故项错误;中说法错误,不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内部团结;说法不符合题干意思。4.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由此可见周朝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周天子实现了

5、权力高度集中C. 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 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 “汉阳诸姬”说明周朝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选D;商朝的政治特征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排除A;周朝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材料反映不出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排除C。5.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众说纷纭,近代大部分史学家持否定的态度,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 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 确保政府选拔官员的公平公正C. 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 能使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答案

6、】D【解析】【详解】材料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故D选项符合题意。专制独裁是其弊端,A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和官员选拔公平与否无关,B选项排除。中央集权是相对中央和地方,而分割相权是皇权和相权,C选项排除。6.“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在政治方面,秦朝给中国留下的印记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答案为B项。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的选官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C、D项。7.秦朝三公九卿、西

7、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 相权不断削弱B.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C. 皇权不断加强D. 中枢机构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三公九卿、内外朝特别是内阁、军机处等均是皇权加强产物,所以说这些机构的设立在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材料不是强调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以及中枢机构完善等问题,所以本题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8.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B. 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C. 监察制度不断发展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答案】D【

8、解析】“地方”官员任期的缩短、考核制度的严格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加强,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体现出科举制度完善和监察制度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9.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

9、中的始皇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表明其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其所确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以及实施的郡县制确定了后世两干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影响深远,故A项正确;秦统一后,郡县制得到全面推行,商鞅变法实行以军功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但这些只是秦始皇的部分事迹,故B、D项错误;分封子弟的制度在周朝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10.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

10、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责是A. 监察官吏B. 征收赋税C. 行政管理D. 笔录政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御史台主要职能是监察官吏,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征收赋税,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行政管理,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笔录政事,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台11.“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

11、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秦汉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三省六部制C. 元朝的行省制度D. 明朝的内阁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这种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排除个人丞相专断、威胁皇权;二是增强施政的合理性,提高效率。只有三省六部制使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决策、审核、执行分权制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皇权下的民主,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决策失误,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正确;A项不符合“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元朝的行省制度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涉及的是皇权、相权的问题,属于加强专制主义措施,排除C项;明朝已经废除宰相,D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12、三省六部制度的认识理解,考查学生依据我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12.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同时有所不同,有学者说汉初采用的是一种混合体,“混合体”指的是A. 郡县制B. 皇帝制C. 刺史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采用的混合体指的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分封制,即郡国并行制,故D项正确;郡县制、皇帝制和刺史制均不符合“混合体”,故ABC错误。13.秦和西汉时期郡守拥有行政处置、赏罚、司法、监察和财权。如果因事发兵,须有皇帝虎符。东汉初郡守有了发兵、领兵之权,后来更增加了募兵权。这反映出A. 专制皇权逐渐削弱B. 汉承秦制有所损

13、益C. 郡县制度遭到破坏D. 汉代出现割据隐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叙述的是郡守权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不仅拥有财权,东汉时还拥有兵权,这使地方很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故D项正确。专制皇权并未削弱,排除A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变化创新,而题干材料是用东汉与秦西汉对比,排除B项。汉代时郡县制只是出现破坏的隐患,但还没破坏,排除C项。1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

14、【详解】依据表格中两宋、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有半数是来自于平民、贫寒家庭,可知科举制促使部分平民阶层进入统治阶层,故B项正确;材料显示部分官员来自平民而非地主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的隐含信息说明部分官员仍来自社会上层,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完全”“公平、公正”,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15.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礼仪规范不断完善B. 等级制度趋于森严C. 专制政治走向极端D.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意思是,汉朝,皇帝为丞相起立相迎;晋朝

15、、六朝以及唐朝,君臣都是坐着的;只有宋朝,皇帝坐着,大臣站着;元明清时期,大臣必须跪见皇帝。丞相地位变化的实质其实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并走向极端,故C项正确;君臣相见的礼节在不断地完善不是实质问题,而是一个外在的表象,故排除A项;封建等级制度越来越趋向森严并没有将皇权与相权间关系的实质问题概括出来,故B项错误;丞相权力逐渐削弱不是实质,只是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错误。16.清代明文规定:“军机处交兵部加封寄往各省书字,其封面书写何人姓氏者,应交本人拆阅,如本任官升调他处并来京陛见,其护理及接任之员不得拆阅。”这一规定A. 意在防止军机大臣专权B. 提升了军机政务的保密性C. 表明皇帝故意显示威严D. 使奏折上报的渠道被阻塞【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其封面书写何人姓氏者,应交本人拆阅,如本任官升调他处并来京陛见,其护理及接任之员不得拆阅”可知这一规定提高了军机处处理政务的保密性,故B正确;本题主旨是旁人不得拆阅军机信件,与防止军机大臣专权无关,故A错误;材料是保密措施的体现,未体现皇帝威严,故C错误;材料是中央对下发送的文件,不是下级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