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高二历史试题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0234548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高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高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高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高二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2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

2、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4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5.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适应了政治统一

3、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6.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D.明清的小说7.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钩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8.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想法。下图为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墨鱼图,图中鱼的眼睛瞪得很大,被称为“瞪眼鱼”。作者这一夸张的艺术手法的主要寓意是A.反映了

4、时代变迁、社会动荡和对现实的不满B.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绘画风格C.讽刺中国人闭目塞听,不了解世界大势D.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9.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B颂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10.明清时代,大量以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11.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

5、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A.B.C.D.12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A长期的海外贸易 B繁荣的商品经济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13.“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最先提出这一理论并付诸实践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达尔文D.哥白尼14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

6、问题是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5.下列作品与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创作风格相似的是A.人间喜剧 B.战争与和平 C.母亲 D.西风颂16.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A.双城记 B.唐璜 C.悲惨世界D.等待戈多17.“他一方面是天才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材料中列宁评

7、价的“他”是A.雨果B.巴尔扎克 C.列夫托尔斯泰D.高尔基18.卢梭、拜伦、贝多芬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D.强调个性、想象和情感19.“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派D.现代主义20.借助科技领域的光学成就,渗透光和色的微妙变化,有“光的诗人”之称的画派是A.新古典美术 B.印象画派 C.现实主义美术D.现代主义美术21.从2009年底开始,3D电影阿凡达一举横扫了整个世界的电影市场,也在2010年打破了中国单

8、片票房纪录。之所以有这样的辉煌,主要是因为它A.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B.拍摄准备时间比较长C.代表了未来电影发展方向的技术进步 D.敏锐地回应了影响文明发展的问题22. “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A.电影成为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C.电影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情趣23.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 24.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

9、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5.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26.“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事,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

10、定宪法。”提出上述建议的是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27.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8.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提出“中体西用”29.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

11、.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0.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于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3分,32题10分,33题17分,共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老师为帮助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三则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材料。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 中国世界其它国家件百

12、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但16世纪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

13、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请回答:(1)请你依据材料一、二拟定你的研究课题 ,简述两点你选择该课题的理由。(4分)(2)据材料三找出需要研究的三个对欧洲以及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3分)(不得摘抄原文)(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6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材料三 14世纪16世纪,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据保罗富尔的著作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2分)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2分)(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2分)并说明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4分)3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