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30230227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易错点1 不能准确把握“一五”计划下图所示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制定的相关行业在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进D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错解】B或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一五”计一五计划,即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答本题时,如果一味用惯性思维来理解问题,或者对一五计划的理解有偏差,就会出现错选。【正解】C【解题思路】从材料“20世纪

2、50年代初初制定的相关行业在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可以明显看出工业建设的投入大于50%,联系所学可知,此图反映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工的确立,A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1958年“大跃进”出现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与材料的50年代初不符,D错误。全面认识“一五”计划1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成因(

3、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019年甘肃兰州一中高考模拟)“一五”计划关于普通教育方面的指标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这一指标的完成A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B达到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的目标

4、C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革主要是为工业化建设培养人才,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明显错误,在当时落后的国情下,是不可能普及义务教育的,排除。三个面向目标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C选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一五计划的准确把握。易错点2 不能准

5、确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日报社论:“截止今天收到的消息,全国最高纪录出现在河南省遂平的时代背景是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B“大跃进”时期的虚报浮夸风盛行C“一五计划”期间按计划发展经济D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错解】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在于对“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表现理解不清。“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清,即容易错选。【正解】B,这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表现,B正确;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大跃进时期,不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时期,A错误;一五计划是1

6、9531957年,材料中描述的时间是1958年,C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带来的经验教训1特点(1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虽然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大失误。2经验教训(1)“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在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冒进思想在建设中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必须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否则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

7、性。(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在于:要程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20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中共八大的正确指引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D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答案】A【所学可知,1958年全国掀起“大大量开采原矿,故选择A选项;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1952年底提出,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错解】C【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建国以来土地制度中变化内容和未变化内容,侧重关注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正解

8、】A【解题思路】材料中三土地公有,改变了土地所有制,但农民掌握土地使用权;人民公社土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正确,即土地使用权发生了变化;土地用途、所有权、土地规模并没19有制,道路。2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年)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展。(2019届天津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

9、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在大社的优越性一文的按语中写道:“现在办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二三十户的小社为多。但是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有些地方可以一乡为一个社,少数地方可以几乡为一个社。不但平原地区可以办大社,山区也可以办大社。”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需要土地连片和人员集中以便于管理。为此,毛泽东在1958年3作社的建议。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

10、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人民公社是形势发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材料三 我国人多地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既要把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也要认清小农户家庭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农业对接市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让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皮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等(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农业历史形态的发展方向有何相同之处?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当今小农户的发展具有哪些优越的时代条件?【答案】(1)人多地少、分散经营、

11、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等。(2)促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需要;促进农业机械化需要;开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解析】(1)根据材料“但它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可知体现的是分散经营;根据材料“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分散,劳动效率低下”可知体现的是技术落后、效率低下。(2)根据材料“现在办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二三十户的小社为多”可知体现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根据材料“但是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可知体现的是农业机械化的需要;根据材料“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需要土地连片和人员集中以便于管理”可知体现的是开展大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