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228763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55 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冯敏于东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710071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早 经过 100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 美国已经建立了一 整套 多层次 多规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因此 研究和比较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 对于完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有重要意义 一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涵义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研究生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的指导下 为实 现研究生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 主要包括培 养目标 课程设置 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四个部分 二 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一 培养目标的比较 研究

2、生培养目标是指通过培养活动 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在知识 能力 素质 结构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 它回答了 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 的问题 是整 个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具有导向作用 美国研究生教育除了在层次上分为硕士和博士之外 还在从学位类型上分为学术型 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两类 美国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严谨的学术 研究的高层次研究者和高新知识技术的传播者 其培养注重基础理论训练 强调个人研 究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重视学生学术方面的修养 1 专业型学位研究生主要培养目标 是培养社会中能够多方面发挥作用的高水准的专门职业人才 其培养注重教学环节 强 调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

3、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层次上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级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 例 我国对硕士研究生的要求是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 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对博士研究生的要求是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 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这是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目标 最一般的要求 近年来 我国受美国等国家研究生教育影响 在学位类型上也开始分为学术型和 专业型 培养目标各有侧重 前者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目标 后者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 作者简介 冯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高等教育

4、学专业研究生 中国电子教育 2013年第 4期 56 目标 二 课程设置的比较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 标的实现 美国研究生培养需要进行大量的 系统的课程学习 这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 显著特征 美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是比较规范的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课程体系和 编号目录 开课的课程都有明确的授课目的和明确的教学计划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 范围相对较窄 课程设置过于狭窄 课程结构不够合理 对基础理论和相关课程的学习 重视不够 开设的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较少 1 三 培养过程的比较 研究生培养过程是指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 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课程学习

5、和科 学研究 使研究生成为合格高层次人才的活动过程 它解决了 怎样培养研究生 的问题 培养过程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 主要包括入学选拔 课程学习 科学研究和学位论 文 4 个阶段 1 1 入学选拔 美国研究生教育基本上采取地方自治 各州各大学自主招生 在同 一所学校 各系或专业对研究生的选拔也不尽相同 均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处理 因此入 学选拔标准非常灵活 美国研究生入学没有统一的全国考试 大多数学校全年接受学生 的申请 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春季或秋季入学 通常学生在申请研究生学 位前 已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 本科成绩要求良好 GPA 大学必修课平均分 至少 3 0 以 上 哈佛等名校要求

6、更高 学生需要提供至少两封以上的推荐信 个人简历以及读书计 划 值得指出的是 美国大学特别欢迎有特长的学生 在美国 决定一个学生能否被录 取有多种因素 学业成绩仅是其中一方面 全面发展才是学校对申请人的要求 2 我国采取严格的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入学制度 对研究生的招生名额都有统一 规划 且有年龄限制 国家对外语 政治 专业课各单科成绩及总分都规定了最低标准 各招生单位必须贯彻 保证质量 严格把关 宁缺勿滥 的原则 从成绩达到国家规定的 最低标准的考生中 根据考试成绩按照复试名额确定复试名单 进行复试 最后根据初 试和复试的总成绩 结合专业招生名额确定录取结果 因此 我国研究生入学选拔采取

7、的是严进的政策 分数是决定能否读研的关键因素 2 课程学习 美国许多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日益注重并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 建立跨学科的课题组 研究所 实验中心等来协调跨学科的教学 科研工作 促进交叉 学科的发展 拓宽研究生的研究领域 跨学科培养已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4 美国高校为了适应现代科研向跨学科研究发展的需要及各种职业对现代知识的综合要 求 在研究生课程上重视学科渗透和文理交叉 学校开设了较多的跨学科课程 允许学 生跨专业 跨学科 跨学院进行学习 指导教师也可以跨学院或跨学校聘请 3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重视统一规划 集中安排 学科和专业设置结构等不尽 合理 学科专业面过窄 新

8、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博士点少 在对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视 中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57 方面 与美国相似 但在教学计划上与美国相比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 缺乏跨学科的培 养与科研训练 选修课的比例较低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3 科学研究 美国研究生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培养创造性而不单纯 是知识性人才 是美国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工作核心 研究生一入学就要参与到科研工作 中 可以个人独立进行 也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美国的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 活动 如军事 宇宙空间技术 海洋开发等 都有相关研究生的参与 此外 为了给学 生提供便利的参与科研活动的场所和机会 美国的大学普遍

9、与企业进行合作来共同培养 研究生 现代企业里拥有杰出的科学家和先进的机器设备 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提供极 好的环境 收到了很好的培养效果 4 我国研究生参加的科学研究活动 除少数专业外 大多为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实验课 和社会实践活动 文科研究生进行社会调查 理科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专题或综合实验 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自由度 4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优劣在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果的评定上不占有决定 性的地位 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与我国也不同 根据统计 美国只有大约四分之一培养 研究生的大学要求获得硕士学位必须有论文 除学位论文外 这些学校都将平时成绩和 综合表现设为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标准 此外 美国部分实

10、用性较强的专业硕士学位对 论文则不予要求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竞争淘汰制 并非人人都可以在修完学分 和进行论文答辩之后顺利毕业 即使博士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 据统计 美国硕士研究 生的淘汰率一般为 10 20 在一些名校淘汰率则高达 30 40 这种严出的作 风为的是激励在读研究生刻苦钻研 保证美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的高质量 5 在我国 学位论文往往作为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标准 研究生在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前 必须修完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 许多高校还提出了其他必须满足的条件 如在核 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完成研究课题的学术报告 调研报告等 在学位论文的审阅 答辩 和通过的程序规定方面中美两国之间大同小异

11、 与美国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采取竞争淘 汰制及其相关的辅助制度 学生一旦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入学后的考试也往往形同 虚设 而之后的论文答辩更如同上了保险 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毕业 拿到学位 我国 严进宽出 的研究生制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条件和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 四 培养评价的比较 研究生培养评价是指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 并对培养结果进行 检验的价值判断和衡量活动 它确定了 培养的研究生怎么样 的问题 美国研究生教育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 在研究生培养评价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 控体系 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从内部评价上来看 美国高校对研究生普遍实行宽 进严出的原则 整个培养

12、管理过程 均有整套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从外部评价上来看 目前美国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第三方评价和民间机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政府机构并不直接参与研究生教育评价 而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 6 美国的研究 中国电子教育 2013年第 4期 58 生教育评估社会参与度高 评估主体多元化 评估的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比较健全 这 种评估模式对美国研究生培养高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模式是典型的政府办学 政府评估 采用的方法是国际通用 的方法 即分学科分专业领域进行评估 评价缺乏有效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系统的评 价体系 难以真正起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

13、高的作用 三 美国研究生教育经验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第一 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多元化 注重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努力构建 研究生教育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 在课程设置上 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 注重跨学科学习和 研究 突出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和层次性 第三 在培养过程的具体环节上吸取美国大学研究生培养的优秀经验 在入学形式 上 应注重考查入学生的学术研究潜能和综合素质 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使有特殊 才能的学生能就读研究生 在课程学习方面 应加强交叉学科 边缘学科的学习 增强 研究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科学研究方面 应加强科研活动 重视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

14、 的培养 第四 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制度 注重第三方评估机构在研究生培养评价中 的作用 扩大研究生教育评价的社会参与性 同时注重评估标准的科学合理性 第五 鼓励研究生更多地参与经常性的 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 出国访问考察和 合作研究 以便开阔研究生的眼界 了解所研究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 更好地和国外同 行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 熊卫平 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J 高校教育研究 2008 6 2 陈慧 中美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2 3 3 白玫 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4 张喜梅 冯丽娜 中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J 中国冶金教育 2005 1 5 赵建辉 闻曙明 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J 科技向导 2011 8 6 戚巍 李峰 中美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比较研究 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