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试行)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0222757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2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试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9 附件 2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 现状调查技术指南 试行 1 总则 1 1 1 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 2020 年 地下水污染 防治实施方案 和 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 2020 2035 年 等 全面掌握规模以上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监测 现状 推进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构建 从源头保障饮用水源安 全 根据相关法律 法规 标准 规范 编制 地下水型集中 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技术指南 试行 以 下简称 指南 1 2 1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型集中

2、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径 流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的范围 原则 工作内容 工作 流程和技术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 千吨万人 及以上规模地下水型集中式饮 用水水源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调查工作 包括城镇水源和农村 水源 30 1 3 1 3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 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 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T 4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2008 2020 年 全

3、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 4 1 4 术语术语和和定义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含水层 含水层 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藏和分布 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 等条件的总称 水文地质单元 水文地质单元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划分的 具有 一定边界和统一的补给 径流 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本指南指具有一定取水规模 千吨万人 及以上 在用 备用 停用和规划的地下水型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本指南指按照 饮用水水源保护

4、区划 31 分技术规范 划定的一级 二级和准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补给区 饮用水水源补给区 饮用水源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饮用水水源饮用水水源径流径流区 区 饮用水源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 排泄区的流径范围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 本指南指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 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水质监 测井 含可用于水质监测的取水井等 1 1 5 5 指导原则指导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全面梳理调查区域内全部 千吨万人 及以上规模的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监测现状 包 括在用 备用 停用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 2 继承性原则 充

5、分利用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 保护专项行动和全国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评估项目等建立的水 源清单 在其基础上补充完善 3 针对性原则 以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 调查掌握区 内 含边界 环境状况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情况 根据环境特征 兼顾补给径流区调查 4 规范性原则 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开展信息收集和调查 完整规范填写表格 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 规范性和可使用 性 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打好基础 2 工作内容和流程 32 2 1 2 1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 2 1 12 1 1 基础资料收集基础资料收集 以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划分和全国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评估项目为主 收

6、集 包括但不限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的城镇及农村集中式饮用 水源地水质监测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 程规划等工作建立的各类信息库和工作成果 2 1 22 1 2 初步清单建立初步清单建立 以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水源保护 区划分工作形成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清单为主 同时衔接全国 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评估项目调查清单 建立 千吨万人 及 以上规模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基本信息初步清单 2 1 32 1 3 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 调查掌握初步清单中饮用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径流区地下水 环境监测井设置与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地下水环境相关的自然 地理特征 污染源分布

7、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监测现状等基本 情况 2 1 42 1 4 信息清单建立信息清单建立 通过对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 进一步优化完善初步清单 建立包括饮用水源基本信息 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监测评价 和潜在污染等内容在内的信息清单 2 2 2 2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 主要工作流程包括 协调相关部门收集现有工作成果和资 33 料 形成初步清单 统计分析相关资料 建立饮用水源初步清 单 进行基础信息与水文地质信息梳理和调查 开展地下水监 测井设置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调查和资料收集 根据需要开展 必要的现场调查 对清单信息进行优化完善 建立信息清单 形成一张图 具体流程见下图 图图 1 1 信息调查工作流程图

8、信息调查工作流程图 3 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 3 1 3 1 基础基础信息调查信息调查 基于现有工作成果收集的基础资料 整理分析并调查饮用 水源基础信息 主要包括饮用水源名称 行政区域 地理位置 坐标 服务人口 供水规模 水源地级别 保护区划分情况和 污染源分布情况等 详见附录 A 34 3 2 3 2 水文地质信息调查水文地质信息调查 基于现有工作成果收集的基础资料 整理分析并调查水源 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赋存特征 地下水类型 主要含 水层的埋藏与分布特征 补给与排泄条件 所在区域地下水用 途等信息 详见附录 A 和 B 3 3 3 3 基本环境状况基本环境状况调查调查 基于现有工作成果

9、收集的基础资料 整理分析并调查水源 保护区与主要补给径流区内基本环境状况 所在区域降水量 作为补给来源的主要地表水环境状况等 详见附录 A 3 4 3 4 地下水监测井设置情况调查地下水监测井设置情况调查 对现有地下水监测井设置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梳理统计水 源保护区与主要补给径流区内地下水监测井数量 位置 含水 层类型 水位 埋深 监测井类型 主要取水层位等 以及监测 井保护与设备配备状况等 详见附录 A 3 5 3 5 地下水监测开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监测开展情况调查 收集调查水源保护区 水源取水口等已开展的各类地下水 水质监测资料 主要包括监测位置 监测时间 监测指标 监 测频次 执行评价标准

10、和监测结果等信息 详见附录 A 4 信息清单建立 整合现状调查结果 结合必要的现场调查进行核实确认 按照 一个水源地 一个清单 的原则 建立地下水型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监测现状信息清单 附录 A 可根据实际情 35 况定期动态调整清单 建立地下水水源地矢量图 空间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饮用 水源地分布图 一级保护区范围 二级保护区范围 准保护区 范围 取水口 地下水监测井 主要风险源和水文地质区划等 按照 1 50 万比例尺 全部使用 2000 坐标系 36 附录 A 规模以上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下水监测现状信息调查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序 号 名称 行政 区 省 级 行政区 地市 级 地理 坐标 正 门 经度 地理 坐标 正 门 纬度 服务 人口 供水 规模 水源 级别 水 源 规 模 是否 完成 保护 区划 定 一级 保护 区面 积 二级 保护 区面 积 准保 护区 面积 水源 运行 状态 所处 水文 地质 单元 地 下 水 类 型 含 水 层 类 型 目的 含水 层水 位埋 深 主要 补给 途径 和来 源 饱 和 带 渗 透 性 年 降 水 量 万人 千吨 日 m 2 m 2 m 2 m mm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2、 37 38 39 40 保护区 环境状 况 保护区 内地下 水监测 井数量 保护区 内地下 水监测 井类型 地下水 监测井 位置 经 度 地下水 监测井 位置 纬 度 地下水 监测井 结构类 型 与水源 位置关 系 监测井 状况 保护设 施 监测井 点 周 边环境 状况 监测 频次 监测 指标 数量 监测 机构 执行 标准 开采 井数 量 开采 井位 置 经 度 开采 井位 置 纬 度 主要补 给径流 区环境 状况 37 填表说明 1 1 序号序号 以省为单位 按顺序编号 2 2 名称名称 填写水源的官方正式名称 3 3 4 4 行政区行政区 按照实际所处的行政区填写 5 5 6 6 地理坐

13、标 正门 地理坐标 正门 填写水源正门地理坐标 部分无正门的较小水源可在其核心取水区任选点 保留至小数点后五位 如 123 12345 46 12345 7 7 服务人口服务人口 填写该水源所服务人口数量 精确到万人 如 21 8 8 供水规模供水规模 填写该水源供水规模 精确到千吨 如 5 9 9 水源级别水源级别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级别 包括城镇 农村 其他 10 10 水源规模 水源规模 按照实际调查情况 填写特大型 大 中 小 特大型 日开采量 15 万 m 3 d 大型 日开采量 5 15 万 m3 d 中型 日开采量 1 5 万 m 3 d 小型 日开采量 1 万 m3 d 11 1

14、1 是否完成保是否完成保护区划定护区划定 根据调查情况填写 已完成填写 是 未完成填写 否 计划完成时间 如 否 2020 8 1 12 2 14 14 保护区面积保护区面积 未完成划定则不填写 已完成划定的 分别填写一级 二级和准保护区的面积大小 精确到整数 15 15 水源运行状态 水源运行状态 根据水源实际状况 可选择填写在用 备用 停用 规划 16 16 所处水文地质单元所处水文地质单元 按照附录 B 填写一级和二级水文地质分区代码 17 17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 饮用水源所在区域地下水主要含水层类型 可选择填写潜水 承压水中的一项或两项 18 18 含水层类型 含水层类型 根据含水

15、层类型填写 孔隙水 岩溶水 裂隙水 其他 19 19 目的含水层水位埋深 目的含水层水位埋深 填写该水源主要供水使用的含水层水位埋深 含水层顶板 如 0 5 2 20 20 主要补给途径和来源主要补给途径和来源 填写该水源主要补给途径和来源 如 地表径流 黄河 地表降水等 21 21 饱和带渗透性饱和带渗透性 根据地勘数据选择填写 粗砂土 中沙土 细沙土 综合考虑潜水和承压水含水层 22 22 年降水量年降水量 根据调查结果填写本地区年降水量 精确到整数 23 23 保护区内环境状况保护区内环境状况 根据保护区内实际环境状况填写 可包括但不限于 农田 根据保护区内实际环境状况填写 可包括但不限

16、于 农田 荒地荒地 工业园区工业园区 工业企业工业企业 养殖场养殖场 河流河流 山峰山峰 城镇等 城镇等 24 24 保护保护区内地下水监测井数量区内地下水监测井数量 填写保护区内各类地下水监测井的数量 可包括专用监测井和可用于水质监测的开采井 民井 取水口等 填写保护区内各类地下水监测井的数量 可包括专用监测井和可用于水质监测的开采井 民井 取水口等 25 25 保护区内保护区内地下水监测井地下水监测井类型 类型 选择填写专用监测井 开采井 选择填写专用监测井 开采井 民井民井 出露点 取水口 非开采井 等 出露点 取水口 非开采井 等 2626 27 27 地下水监测井位置地下水监测井位置 填写保护区内所有地下水监测井的位置经纬度 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 如 填写保护区内所有地下水监测井的位置经纬度 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 如 1 123 45678923 456789 28 28 地下水监测井结构 地下水监测井结构 选择填写钢管选择填写钢管 PVC PVC 水泥水泥 其他其他 29 29 与水源地位置关系与水源地位置关系 与水源的方位关系为保护区 补给区 径流区 与水源的方位关系为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