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22012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循环系统第一节 概 述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密闭而相互连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心血管系统 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内有血液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其主要功能是将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供其生理活动的需要;同时将它们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运送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此外,还将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运送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以实现体液调节功能。 1心 是中空的肌性器官。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心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像泵一样

2、不停地将血液从静脉吸入,由动脉射出,从而推动血液在血管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故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动脉 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动脉由心室发出,在行程中不断分支为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3静脉 是引导血液返回心的管道。静脉起自毛细血管,在回心的过程中不断接纳属支,逐级汇合,由细变粗,最后注入心房。 4毛细血管 是连于最小的动、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分布广泛,除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指甲和牙釉质等处无毛细血管外,几乎遍布全身。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面积广,血流慢,具有较大的通透性,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及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淋巴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淋

3、巴系统 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淋巴管道内流动着无色透明的液体,称淋巴(液)。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被吸收,进入静脉血管;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淋巴沿各级淋巴管向心流动,途中经过若干淋巴结的过滤,最后注入静脉。 淋巴系统不仅能协助静脉进行体液回流,而且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等和淋巴组织还能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防御功能。 二、血液循环的径路 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血液循环。依循环途径的不同,可

4、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这两个循环是同步进行的,彼此通过房室口相通。 1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收缩时,动脉血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主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返回右心房。体循环的特点是行程长、流经范围广,其主要功能是以含氧高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2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收缩时,静脉血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经肺动脉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重新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行程短,血液只经过肺,其主

5、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三、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人体的血管除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互相沟通外,还存在着广泛的多形式的血管吻合。毛细血管在组织内普遍吻合成网,称毛细血管网;动脉与动脉之间的吻合常见的有动脉网、动脉弓和动脉环等;静脉与静脉之间的吻合常见的有静脉网、静脉弓和静脉丛等;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借动静脉吻合直接连通。这些吻合对维持血液循环,保证器官的血液供应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较大的动脉还发出与主干平行的侧副管,它自主干近侧端发出,又汇合于主干的远侧端。在正常情况下,侧副管的管腔很小,血流量也很小,如果主干血流受阻(如结扎或血栓),侧副管即变粗大,代替主干发挥运血的作用,形成侧支循环,对恢复血

6、液供应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一、心(一)心的外形 心近似倒置、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大小似本人拳头。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尚有三条沟。 1心尖 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圆钝而游离,其体表投影位置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厘米处。活体上在此处有时可以扪及心尖的搏动,也是心脏听诊最常用的部位。 2心底 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干相连,故心底比较固定。 3两面胸肋面亦称前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膈面亦称下面,朝向后下方,邻接膈,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4三缘心右缘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成,向上延续

7、为上腔静脉。心左缘钝圆,斜向左下,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下缘接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 5三条沟心表面有三条浅沟,沟内有血管走行并被脂肪组织覆盖,可作为心腔在心表面的分界线。冠状沟靠近心底处,略呈环形,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是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线。在心室的胸肋面和膈面各有一条自冠状沟延伸至心尖右侧的浅沟,分别称为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线。 (二)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纵隔内,外面围着心包,约23居于身体正中矢状面的左侧,13在其右侧。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下方为膈。两侧借纵隔胸膜、胸膜腔与肺相邻。后方有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平对第58胸椎。前方平对

8、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有左肺心切迹内侧的部分借心包与胸骨体下部左半及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因此临床上在抢救病人作心内注射时,应在左侧第4肋间隙,紧贴胸骨左缘进针,将药物注射至心内,可避免刺伤肺和胸膜造成气胸。(三)心的体表投影心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可用四点及其连线来确定。1左上点在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厘米处。2右上点在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右缘1.0厘米处。 3左下点在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厘米(或锁骨中线内侧12厘米处),即心尖部位。4右下点在右侧第6胸肋关节处。左、右上点的连线为心的上界;左、右下点的连线为心的下界;右上、下点的连线为心的右

9、界,略向右凸;左上、下点的连线为心的左界,略向左凸。了解心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对叩诊时判断心界是否扩大有实用意义。 (四)心的各腔 1右心房 位于心的右上方,壁薄腔大,其向左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右心耳。按血流方向,右心房有3个入口和1个出口:上方有上腔静脉口,下方有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它们分别引导人体上、下半身和心壁的血液汇入右心房;出口是右房室口,右心房的血液由此流入右心室。 在右心房的房间隔下部有一卵圆形的浅窝,称卵圆窝。胎儿时期此处为卵圆孔,左、右心房借此孔相通。出生以后此孔逐渐封闭,遗留的凹陷称卵圆窝。如果出生后1年左右此孔仍未封闭,就形成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即房

10、间隔缺损(卵圆孔闭锁不全),据统计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51。 2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有出入两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口周缘的纤维环上附有3片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又称右房室瓣,垂向右心室,按位置分别称前尖、后尖和隔侧尖。室壁上有3个突起的乳头肌,乳头肌尖端有数条腱索,分别连到相邻的两个瓣膜的边缘上。在功能上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是一个整体。当心室收缩时,三尖瓣受血流推挤,封闭右房室口,由于腱索的牵引,瓣膜不致翻向右心房,可防止血液向右心房逆流。 右心室腔向左上方延伸的部分逐渐变细,形似倒置的漏斗,称动脉圆锥,其上端即右心室的出口,称肺动脉口,口周围附有3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

11、肺动脉瓣。当右心室收缩时,血流冲开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当右心室舒张时,瓣膜袋口被血液充盈而关闭,防止血液从肺动脉逆流入右心室。 3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构成心底的大部,其向右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左心房有4个入口和1个出口:入口均为肺静脉口,即左上、下肺静脉口和右上、下肺静脉口;出口是前下方的左房室口,左心房的血液由此流向左心室。 4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构成心尖及心左缘。左心室与右心室一样,有出入两口:入口即左房室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有两片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称二尖瓣,又称左房室瓣,按位置分别称前尖和后尖。瓣膜的边缘也有数条腱索连到乳头肌上。左心室的乳头肌较右心室的强大,有前、后两

12、个。纤维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的功能与右心室的相同,防止血液从左心室倒流入左心房。出口位于前内侧部,称主动脉口,口周围也有3个袋口向上的半月形瓣膜,称主动脉瓣。其功能与肺动脉瓣相似,防止血流从主动脉流向左心室。 心像一个“血泵”,瓣膜类似闸门,保证了心内血液的定向流动。当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当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开放,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五)心的构造 1心的构造心壁南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构成。(1)心内膜 是衬于心房和心室壁内面的一层光滑的薄膜,与血管的内膜相连续。心的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在各房室口和动脉

13、口处折叠并夹有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而构成的。心内膜为风湿性疾病易侵犯的部位,易引起结缔组织增生,使瓣膜发生变形、粘连等,从而引起瓣膜闭锁不全、瓣膜间隙狭窄等病理变化。(2)心肌 是构成心壁的主体,由心肌细胞(心肌纤维)构成,可分为心房肌和心室肌。心房肌较薄,心室肌较厚,尤以左心室最发达。心房肌与心室肌不相连续,它们被房室口周围的纤维环隔开,因此心房肌和心室肌可以分开收缩。(3)心外膜 是包在心肌外面的一层光滑的浆膜,即浆膜心包的脏层。2房间隔和室间隔 房间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由两层心内膜夹少量心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厚1一4毫米,卵圆窝处最薄,厚约I毫米。室间隔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可分为两部,其下方

14、大部分是由心肌构成的肌部;上方紧靠主动脉口下方的一小部分缺乏肌质称膜部,此处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有人统计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17.8。(六)心的传导系统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它们形成结或束位于心壁内,具有产生兴奋、传导冲动和维持心正常节律性搏动的功能,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1窦房结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心外膜的深面,呈椭圆形,是心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发源地,即心的正常起搏点。 2房室结 位于冠状窦口与右房室口之间心内膜的深面,呈扁椭圆形,它从前下方发出房室束入室间隔。房室结的主要功能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向心室,保证心房收缩后再开始心室的收缩。房室结是重要

15、的次级起搏点,许多复杂的心律失常在该处发生。关于窦房结产生的兴奋是如何传导到心房肌和房室结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近来有些学者认为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有结间束相连,能将窦房结产生的冲动传至心房肌和房室结,并从生理学上证实有结间束的存在,但形态学上的证据尚不充分。结间束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3房室束 又称希氏(His)束,自房室结发出后入室间隔膜部,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房室束是连接心房和心室的唯一重要通路。4左、右束支分别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到左、右心室。左束支在下行中又分为前支和后支,分别分布到左心室的前壁和后壁。左、右束支在心室的心内膜深面分散成许多细小的分支,交织成网,称为心内膜下支(浦肯野Purkinje纤维网),与心室的普通心肌细胞相连。心的自动节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开始,沿结间束一方面传到心房肌,使心房肌收缩;另一方面传到房室结,再经房室束、左束支、右束支、心内膜下支至心室肌,使心室肌也开始收缩。如此一先一后,使心不断地有节律地搏动。如果心传导系统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心律失常。(七)心的血管1动脉心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