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选修5 1.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125851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选修5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选修5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选修5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选修5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选修5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选修5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选修5 1.ppt(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地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五 第一讲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选修五 一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 概念自然灾害指由于 造成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社会失稳 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孕育于由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2 形成的条件 1 要有 作为诱因 2 要有受到损害的人 财产 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异常变化 自然异变 孕灾环境 受灾体 自然资源 财产损失 水汽 下热上冷 中国东南沿海 2 干旱 概念 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 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分布 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

2、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 如非洲 亚洲和大洋洲的 3 寒潮 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 季节 所经之处 短期内气温 并伴有大风 雨雪 霜冻等现象 有时带来暴风雪 沙暴等恶劣天气 内陆地区 深秋到初春 骤降 2 地质灾害 1 地震 与地震有关的几个概念 能量 地面建筑 垂直距离 世界两大地震带 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带和 2 滑坡和泥石流 环太平洋地带 重力作用 地势起伏较大 3 水文灾害 1 洪涝的类型 中低纬度地区 2 风暴潮 发生在 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 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 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 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点拨 台风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3、台风形成强风 暴雨和风暴潮 引起洪涝 泥石流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但台风带来的丰沛降水能缓解旱情 补充水分 利于农业生产 热带气旋 三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 自然灾害带全球自然灾害在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现象 2 世界上最大的两条自然灾害带 和北纬20 50 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四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 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 人类活动对灾情 放大 或 缩小 的最敏感区域 是在自然灾害的 4 由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 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高风险区 1 主要气象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

4、主要地质灾害 1 地震 2 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 泥石流 滑坡 3 水文灾害 1 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主要类型 2 风暴潮的类型 4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灾害带上 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表解如下 1 指出威胁B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2 说明河流 湖泊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降水集中 多雨季节易出现洪涝灾害 少雨季节易出现旱灾 该区域海拔高 气温低 在夜间易出现低温 冻害 第 2 题 河流 湖泊可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 同时河流 湖泊具有调节气温的功能 可减轻低温 冻害的影响 答案 1 洪涝

5、灾害 夏季 雨季12月 次年3月 旱灾 其他季节 4月 11月 低温 冻害 夜间 2 雨季防洪 旱季抗旱 降低气温变化幅度 减少低温 冻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答案 台风 暴雨 泥石流 滑坡接近台风源地 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 受台风影响大 台风造成的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 滑坡 或地震 泥石流 滑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跃 山地降水丰富 或台风 暴雨 洪涝 山洪 接近台风源地 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 受台风影响大 台风造成的暴雨在山区形成洪峰的速度快 解析 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菲律宾群岛 山区常会发生台风引发暴雨 导致洪涝或滑坡 泥石流 主要是由于位于中低纬海区 接近台风源地而形成 同

6、时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容易诱发地震 并进一步引发滑坡 泥石流 1 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 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的原理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 和 缩小 1 不同地区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 放大 和 缩小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 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洪灾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洪灾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自然原因 暴雨集中 地形平坦 排水不良 二是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集中在洪灾多发地区 河谷地带 洪灾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以及人类搬离灾害高危险区等 答案 原因 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7、多暴雨 居民点地处谷地河边 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 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 河水暴涨 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 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 地势较高 地形起伏和缓 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 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修建沿河防洪堤 答案 可能诱发滑坡 因为水库水位的提高会淹没河谷低地 使两岸地势更加陡峭 库区水位每年涨落可达30多米 库水对两岸的侵蚀强度会增加 地下水水位抬升 渗入软化岩层 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等 可能诱发滑坡 解析 从题中材料可知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后会使库区岩层长期浸泡在水中而使其松软 而三峡地区 河谷深且岩层软硬相间 断裂构造发育 库区水位每年涨落可达30多米 库水对两岸的侵蚀

8、强度会增加 生态环境脆弱 可能诱发滑坡 1 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两大地震带的名称 2 纵观全球性的火山带和地震带 其地理分布基本吻合 这反映出地震和火山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 特点 原因是什么 3 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 4 图中A城位于 洋东岸的 国家 它正处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在该国西海岸的圣海伦斯火山 是一座著名的火山 答案 1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2 关联性 相关性 在地壳活动强烈的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脆弱 多断裂构造带 地球内部的能量容易从这些薄弱地带强烈地释放出来 表现为地震 火山喷发等现象 3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4 太平美国美洲太平洋 解析 第 1 题 据

9、图中数字指示位置可知 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为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第 2 题 地下岩浆只有沿着岩层的裂隙才能喷出地面 因此 地壳薄弱处往往是火山活动处 而地壳薄弱处多处在板块交界地带 所以 火山地震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分布的特点 第 3 题 我国恰好处在两大地震带之间 因此地震多发 第 4 题 可联系相关知识回答 答案 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 土层松脆 河流发育 山麓冲积扇洪积物较多 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多低山丘陵 地势起伏大 春汛致使山坡下滑 坍塌 降雨集中 且强度大 多暴雨 河网密布 汇流速度较快 易形成洪水 任答5点 解析 泥石流的形成要有碎屑物质 坡度较大的地形和强降水三个条件

10、 东北地区冻融和洪积物提供了碎屑物 地势起伏大 且春汛 夏季降水和河网特点增加了泥石流发生机会 龙卷风是中心气压极低的强风涡旋 它沿途经过的农田 房屋 人和牲畜都被摧毁殆尽 美国龙卷风走廊 如图所示 平均每年形成1000次龙卷风 这里龙卷风多发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每年春季 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一走廊时 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暖空气相遇 龙卷风便如期而至 1 龙卷风危害巨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分析 龙卷风走廊 龙卷风多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 1 中心气压极低 风力巨大 风速超快 携带有众多极具杀伤力的杂物 2 龙卷风走廊位于落基山以东 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 南临墨西哥湾 为地

11、势相对较低平的大平原 南北气流畅通无阻 来自落基山的干燥冷空气经过这一走廊时 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空气相遇产生上升气流 解析 第 1 题 回答龙卷风危害巨大的原因需要深刻理解龙卷风的形成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 s 200m s 最大300m s 比台风 产生于海上 近中心最大风速大好几倍 龙卷风的破坏性极强 其经过的地方 常会发生拔起大树 掀翻车辆 摧毁建筑物等现象 甚至把人吸走 因此龙卷风危害巨大 第 2 题 由于龙卷风是在极其不稳定的天气情况下 由两股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那么 美国中部纵贯南北的大平原地形极利于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龙卷风 从地形 海岸形状 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 地势低平 河流众多 海岸呈喇叭口形 城市密集 人口众多 解析 孟加拉湾沿岸地势低平 海岸呈喇叭口形 容易受到海水入侵 另外 孟加拉湾沿岸城市密集 人口众多 灾害发生后生命和经济损失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