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训练36常见的化合物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11463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跟踪训练36常见的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点跟踪训练36常见的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点跟踪训练36常见的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点跟踪训练36常见的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点跟踪训练36常见的化合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跟踪训练36常见的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跟踪训练36常见的化合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跟踪训练 36常见的化合物(二) (A 组) 1下列物质中,在玻璃、洗涤剂等工业上广泛应用,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改进它的生产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碳酸钠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硫酸铜 解析侯德榜的贡献在于纯碱的制取工艺的改进。 答案A 2(2010 天津) 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氯化钠 D浓盐酸 解析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变稀,氢氧化钠会潮解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浓盐酸会因具有挥发性而使溶液变稀,只有氯化钠不会在空气中发生变化。故选 C。 答案C 3(2009 揭阳)“ 食品安全是大事。 ”用碱性溶液或水浸泡,如果蔬菜上洒了农药,可使

2、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 A食醋B白酒C白糖D纯碱 解析题意可知,加入的物质应具有碱性,食醋显酸性,白酒、白糖溶液都显中性,纯碱溶液显碱性,故选 D。 答案D 4 “绿色化学” 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据此,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污染空气,而氢气具有三大优点:氢资源丰富,热值大,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故选 D。 答案D 5目前许多城市的公交客车上写有“CNG”(压缩天然

3、气)这几个“洋字码 ”。CNG 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下列关于 CNG 的成分正确的是( ) ACH3OH BCH4 CCH3COOH DC2H5OH 解析CNG 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 B 选项正确。 答案B来源:学#科#网 Z#X#X#K 6在熟石灰、碳酸钠、氯化钠三种物质中,可用于配制医用生理盐水的是_;家庭蒸馒头常使用的是_;能用来改变酸性土壤的是_。 答案氯化钠碳酸钠熟石灰 7(2010 衢州) 有一种“ 石头纸”,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外观与普通纸相似。 (1)鉴别“石头纸” 与普通纸有多种方法。若分别点燃这两种纸,则不易燃烧的是_纸;若在纸

4、上分别滴加_,则有大量气泡产生的是“石头纸” 。 (2) 若推广这种“石头纸”,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过度砍伐树木带来的后果是_。( 写出一种) 答案(1)石头稀盐酸(2) 水土流失(或土壤沙化、森林面积锐减、气候恶化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8长期以来,城市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CO 和 H2。目前,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进展,有些城市的管道煤气已被天然气所替代(相同量的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数据见下表) 。与管道煤气相比较,使用天然气的优点有哪些(写出两条)? 物质 CO(克) H2(克) CH4(克) 热量(千焦) 282.6 285.8 890.3 _ 答案产生热量多,不会产生中毒等 9乙醇(C

5、2H5OH)是一种能溶于汽油的液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含乙醇 10%的汽油)为车用燃料。制取乙醇的一种方法是:先将淀粉消解生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乙醇汽油属于_(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 。 (2)在汽车发动机里,乙醇溶于汽油中促进汽油更好的完全燃烧,既提高了_ _的利用率又减少了尾气中_、_等有毒气体和_颗粒的排放。 (3)由葡萄糖制取乙醇是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方法,写出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 (4)廉价的植物秸秆(

6、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用适宜的催化剂作用也能转化成葡萄糖。请你设想,当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的高效催化剂研制出来后,生产乙醇的一条重要途径是:_。 答案(1)有机物;混合物(2) 能量(或燃料);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炭黑(3)C6H12O6=酶2C2H5OH2CO2(4)植物纤维素 葡萄糖酒精( 合理即可)来源:学,科,网 Z,X,X,K 10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装置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 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装置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蜡烛 装

7、置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15.8 182.3 212.2 反应后的质量/g 14.4 184.1 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_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 。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 (相对原子质量:Hl;C12;O16) (3)装置和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_(填“能” 或“不能”)。 (4)理论上,装置和装 置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_。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_(填“能”或“ 不能”) ,理由是_。 答案(1)1.8;4.4(2)6 1(3)不能(4)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8、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的质量(5)不能;空气中的水也被装置、吸收 11(2009 绍兴) 某学习小组设计分离 NaCl 和 CaCl2 两种固体混合物方案如下: 来源:Z+xx+k.Com (1)操作 A 是_。 (2)蒸发氯化钙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蒸发皿、烧杯、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外,还必须要有的一种仪器是_。 (3)有同学提出滤液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应加入_至过量,再蒸发结晶才能得到纯净的 氯化钠。 (4)如果实验过程中得到白色沉淀 80 克,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 CaCl2 固体?(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答案(1)过滤(2) 玻璃棒(3)稀盐酸 (4)设原混合

9、物中有 CaCl2 固体 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 x80 克 111/100x/80 克,x88.8 克 答:原混合物中有 CaCl2 固体 88.8 克。 (B 组) 12已知 C2H4、C3H6、C4H8 属于同一系列的有机物,称作烯烃,它们的化学式的通式为 CnH2n(n 代表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则烯烃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精确到 0.1%)。CH4 、C2H6、C3H8 属于另一系列的有机物,称作烷烃,则碳原子数为 9 的烷烃的化学式为_,烷烃的化学式的通式为_(用 n 代表分子中碳原子个数 )。 答案85.7%C9H20CnH2n2 13

10、 (2010 长沙)某市发生了一起盐酸泄漏事件。盐酸泄漏的瞬间,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泄漏的酸液顺势流入低洼的村庄,酸雾导致十余人住院观察。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应邀参与这一事故的处理,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 (2)小丽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在污染面积较大且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 无法确定酸碱是否完全反应,因为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 答案(1)NaOH(或 KOH 等可溶性碱,Ca(OH)2 均可)(2)可溶性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或反应无明显现象)(

11、3)Na2CO3(或 CaCO3、K2CO3 等) 14下图是某澄汁饮料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配料:纯净水、白砂糖、鲜橙浓缩汁、柠檬酸、 维生素 C、食用香精 鲜橙原汁含量:10% 净含量 :500mL来源:学科网 ZXXK (1)除配料中涉及的营养物质外,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还有_ 。(写出两种即可) (2)该饮料的 pH_7。( 填“” 、 “”或“ ”) (3)如何检验一种无色溶液是否具有酸性?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_ _ 答案(1)蛋白质、脂肪等(2 )(3) 方案一:取少量该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若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该溶液具

12、有酸性。方案二:取少量该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具有酸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5(2010 金华)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 C、H 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 A 至 G 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 CO2 和水蒸气,为使 D 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 C 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 (2)E、F 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_,理由是:_ _。来源:学|科|网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 G 装置的作用是 _ _。 答案(1)浓硫酸(2) 对调装置 E、F 的位置;水蒸气的吸 收应在通溶液之前(或“若按原装置,前者会把水蒸气带给后者”) (3)防止空气中的 CO2 进入吸收装置(或“保护装置 ”) 16(2010 绍兴) 某科学兴趣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