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修3.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114504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必修3.ppt(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1 背景 吸取秦亡教训 重视人才鼎盛时期的社会问题 需要人才 边境不宁 王国割据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激化 一 汉武帝的 贤良对策 1 背景 2 方法 推荐 策问 成为定制 3 影响 发掘治国之才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二 董仲舒的 新儒学思想 1 董仲舒生平 汉代儒学代表 大学问家三次应对策问 天人三策 受赏识 为官晚年著 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思想 2 董仲舒的 新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仁政 限田 薄敛 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2、糅合道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有人认为 就其实质而言 罢拙百家 独尊儒术 与秦朝的 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请回答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探究学习 2 董仲舒的 新儒学思想 的作用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仁政 限田 薄敛 省赋役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a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b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原因 1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a起用文学儒士参政b兴办台学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教科书 儒家经典

3、五经教官 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 太学 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 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汉代教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 蔚然大宗 秦 遭到打击 汉初 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 成为正统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 改造 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原素组成 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 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 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归之 若归父母 观天人相与之际 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败之道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 天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地之阴气起 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人之阴气起 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