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新版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0106132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新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编辑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战略合作协议同心圆工程由农工党发起,是农工党中央“同心助医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工程以“大爱同心 温暖同行”为愿景,以“希望健康爱心幸福”为美好理念,专注于为边远乡村捐建或改造卫生站、村医培训、专家义诊、定向捐助等爱心慈善活动。同心圆工程是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倡导下,由农工党发起、指导和推进,各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的公益项目。这是一项以向经济落后地区捐建乡村卫生站、开展慈善义诊、培训村医及捐助医疗设备为核心任务,以期提升乡村卫生条件的爱心工程。同心圆工程是农工党在实践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和响应打造“健康中国”等号召过程中所提出

2、的、于2013年成立了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在推进探索的2年多时间里,工程先后在广东、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地的偏远山区修建了一批农村卫生站、医疗室等,并捐助了基础健康检查医疗设备,提高了偏远山区的医疗卫生硬件水平。而在软件建设方面,工程开展了乡村医生培训,培训乡村医生掌握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传染病防治、未病先治的有关知识。今年初,工程在广东启动了“万名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组织专业人士编写了教材,计划以公益筹资的方式在未来几年内培训30万名村医,捐建1000个乡村卫生站,使之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又一爱心工程、民心工程、社会工程。龚建明副主席指出,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慈

3、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培育网络慈善等新的慈善形态,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这意味着网络捐赠活动已列入国家监管范围和发展的重点,网络捐赠必将成为未来社会捐赠的主流方式。新华网是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部署,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新华网公益频道充分利用新华社及新华网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打造最高端公益形象。基于此,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同心圆工程,迫切希望与互联网紧密融合,构筑以新华网为核心的社会化公益平台,集全社会资源,参与公益事业。期盼通过双方合作,为网友提供真实的公益资讯,打造中国最大的公益门户,使新华网成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具影响

4、力的公益媒体,通过创新捐赠模式与渠道,促进公益捐赠更简单、快捷、安全、透明,使网友真正成为公益的主角。将许多民间的公益行动最终变成了国家行动,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承载社会爱心和发扬公益精神的良好平台。新华网作为新华社主办的国家级网络媒体,既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肩上的社会责任感比其他人更重。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民公益时代”孕育而生。新型公益模式让公益资金的筹集简单便捷,让公益组织的执行公开透明。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的战略合作,为社会公益插上了网络媒体的翅膀。新华网一直致力于通过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公益报道、公益实践,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进步。2014年,新华网公益频道先后被授予“中华

5、慈善突出贡献奖”“中国慈善榜公益推动力奖”等奖项。“同心圆工程”的初衷和奉献精神与新华网的公益理想不谋而合,双方将携手合作,利用“互联网+公益”的运作方式,全力打造同心圆工程透明公益网络平台,集社会之力,行慈善之举,共同推动这项惠及千千万万农村百姓的公益事业。同心圆工程与新华网合作,共同打造创新模式的新公益,采用定向精准捐赠,形成透明捐资助医新标杆。 “互联网+公益”的新征程由此正式启航。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合作宗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加强区域合作发展的总体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谋划两省合作发展新思路,紧密衔接国家及两省“十二五”规划制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

6、02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纲要、意见”)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格局,携手打造我国相邻省份区域合作的典范。第二条 合作定位一、推动两省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促进两省与港、澳、台地区深度合作,深化两省与东盟经贸合作,建设在全国乃至亚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更具发展活力、更具开放度的新兴经济区域。二、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加快广东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和海南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建设,共同争取国家进一步政策支持,合力打造海洋高端产业聚集的蓝色经济区域。三、

7、加快两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两省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和热带农业等方面的产业对接,形成一批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特色鲜明,具有较强支撑引领作用的产业集群。四、加快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促进人员、货物、信息、资金等要素往来流通便利,形成由国际航运、航空枢纽和物流基地构成的现代流通经济圈,建立有利于两省资源和生产要素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五、构建良好的区域环境,加强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交流合作,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共同打造宜业宜居生活圈。第三条 基本原则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着眼扩大区域共同利益,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科

8、学发展。二、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不断深化区域合作新机制,为我国改革发展积累新经验。三、平等协商,合理对接。加快区域合作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争取将两省重大项目、专项规划纳入发展战略和国家规划。四、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共同营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要素便捷流通和资源优化配臵。第四条 主要目标一、到2015年,两省深度合作机制基本完善并成熟运作,在贯彻实施“纲要、意见”,推进跨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共同开拓东盟市场及便捷舒适无障碍旅游圈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对接融合,区域生态与环境质量较大改善,力争形成省际合作发展优势确立、成效凸显的新兴产业经济区域。

9、二、到2020年,两省基本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密切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素便捷流动的现代流通经济圈和旅游生活圈,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的门户,粤港澳琼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显著提升,两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第二章 发展理念和政策互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发展理念的相互借鉴和政策体系的对接互动,深化共识,凝聚合力,推动两省合作发展走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第一条 “十二五”规划编制及实施工作互动面向“十二五”及更长时期,互相借鉴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领

10、域专项规划的互动对接,为两省交流合作提供紧密协调、长效持久的政策支持。第二条 实施“纲要、意见”相关政策通报紧紧抓住“纲要、意见”同期推进实施的良好机遇,推动相关政策信息、资源的共享互利。以产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立相关政策通报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协商。梳理政策支持需求,共同争取国家批准将“纲要、意见”中适合两地发展的政策拓展延伸,实现互动发展。第三章 跨界基础设施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共同推进跨界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构建发达完善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第一条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一、强化两部两省一委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推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及配套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共同为前期工作提供便利条

11、件,争取国家把跨海通道建设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二、加快建设跨界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及配套工程,打造快捷便利陆路网。共同争取铁道部尽快推进沿海铁路深圳至茂名段建设及广州至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提速改造工程,建成广州、香港、澳门至海口高速铁路通道。加快沈海高速公路湛江至徐闻段建设,建成广东至海南的高速公路通道。加快改造徐闻火车站至粤海铁路南港(北港)疏港公路。三、整合港口资源,按照客货滚装专业化、大型化技术要求,加强琼州海峡港口设施改造,建设琼州海峡两岸对接高效的客货运输系统,满足海峡运输需求。以湛江、海口、三亚等港口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及邮轮运输设施,完善徐闻港口

12、功能和布局,共同建设海口湛江旅游航线。四、完善琼州海峡运输合作机制,规范市场管理,提高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成立琼州海峡两岸省际客运协调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琼州海峡水陆联运及省际客运事宜。搭建两省道路旅游客运合作平台,鼓励开辟珠三角、粤西沿海港口至海南港口的水路客滚运输航线,最大限度提升运力资源使用效率。争取国际豪华邮轮公司开辟经两省多点挂港的新航线,共同促进邮轮经济发展。五、落实泛珠三角地区机场战略合作行动纲领,构建功能互补、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航线网络。积极争取国家扩大空域使用空间,加快区域空中快线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和支持航空企业在投资、销售、扩展业务等方面开展商业合作,促进区域航空

13、通程联运。第二条 能源基础设施一、加强两省电力交换的能力,支持南方电网公司在跨海联网一期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基础上,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增强省级输电联络线送电能力。二、提升两省间能源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积极应对煤炭、石油、天然气供需矛盾,探索和推进能源应急运输资源整合,增强双方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第三条 信息基础网络共同推进两省骨干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和升级,提升信息基础网络功能,为两省发展提供信息网络支撑。在物流信息化,无线宽带城市、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管理工程、医疗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第四章 蓝色经济加大海洋资源合作开发力度,形成产业优势,合力建设南海蓝色经济区域。第一条

14、 海洋渔业一、推动生态健康养殖。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深水网箱养殖、海水苗种生产方面的合作。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测信息沟通,定期通报相关信息,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二、南珠生产合作。充分发挥海南珍珠产业加工、展销优势,结合广东实施振兴南珠规划,共同提振南珠产业。三、共同发展远洋渔业。建设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支持西沙渔业补给基地为广东远洋外海作业渔船提供补给服务,以海南三亚等地渔港作为广东赴南沙生产渔船的后勤补给、渔获销售及紧急救援基地。共同组建远洋捕捞船队,加大西、南、中沙渔场的开发力度,发展外海及远洋捕捞产业。四、加大力度解决渔业资源衰退问题。共同采取措施保护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

15、控制捕捞强度,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和建设海洋牧场力度,改善海洋环境资源,保障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条 海洋资源开发一、建设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基地。鼓励广东企业参与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基地建设,完善海洋油气开发相关配套设施,为海上钻井平台、船舶作业提供仓储、装卸、补给、检修及应急救险等服务。二、加强海水综合利用合作交流,包括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能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推进海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三、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珍稀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合作,构建连接两省海域的保护网络。第三条 海上安全生产一、完善日常安全管理协调工作机制,

16、及时沟通衔接琼州海峡船舶航路、禁航区、港外锚地、捕捞区、养殖区等规划,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开展区域性专项整治和联合检查,加强动态监管,及时清理航道障碍物,共同打击破坏航道设施、阻碍航道的行为,保障通航安全。二、建立海上巡航、搜救和事故应急合作机制,不定期开展联合巡航和应急演习。加强海上安全监控和信息资源共享,互相为海域搜救行动提供积极支持,形成海上搜救与突发事件处臵合力。三、全面落实琼州海峡安全通航气象保障方案,联合制订实施气象观测仪器维护保养和经费保障相关措施,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第五章 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合作,促进农业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快推进两省现代农业发展。第一条 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一、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法律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