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精编解析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10531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精编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精编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精编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复兰高考名师在线:(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在做试卷之前,给大家推荐一个视频学习网站,我之前很长时间一直是做试卷之后,再到这上面去找一些相关的学习视频再复习一遍,效果要比只做试题要好很多,真不是打广告。如果你有上网的条件,建议你也去学习一下,全站所有的视频都是免费的。高考语文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高考数学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高考英语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高考化学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高考物理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其他学科的大家自己去找吧!高考在线题库:http:/ 2008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

2、考试上海卷(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15 分)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

3、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 复兰高考名师在线:(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

4、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今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

5、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城市新地标必须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近年来也有不少成功的尝试,由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其中一例。该建筑地处著名的苏州园林忠王府和拙政园旁边,楼层不高,灰白色调,青砖铺地,窗格透绿,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它继承了苏州园林和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的灰白色调和传统的粉墙黛瓦非常协调。不仅如此,城市新地标还应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的建筑群。前者为欧洲古典建筑,凝重、端庄、厚实,代表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而后者多为造型奇特的

6、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富有现代感,代表了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以后的新上海形象。这两组地标都切合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文脉,又互为映衬,以黄浦江为界,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双城记”,成为今天上海最显著的标志。强调城市新地标要与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不是说一味复古,不要创新,只是说创新首先要有个文化底色和基调,这个底色和基调就是中国特色、地方特点。世博中国馆的设计体现了这一思路,如国家馆的“故宫红”色调就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国元素。但无论国家馆还是地区馆又都不是一味复古,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以及国家 复兰高考名师在线:(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

7、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和地区的和谐一致。世博中国馆的建设,将为 2010 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留下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也给今天和未来的上海留下一座新的城市地标。l.第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用意是_ _ _。(2 分)2.第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_ _ _。(2 分) 3.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4.阅读第段,简述城市新地标与原有地标之间的关

8、系。(3 分)5.联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80 字左右)( 5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612 题。(22 分) 灯笼红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作“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的灯笼红。她面孔焦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 复兰高考名师在线:(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聚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坑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

9、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

10、,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我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地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问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儿。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熟透

11、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了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的“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了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 复兰高考名师在线:(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12、() 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我连曾祖母的姓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个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晚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

13、史的内腔之中了。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归到了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6家乡的女人把丈夫叫“汉子”,曾祖母却这样叫“我”,这是因为_。(1 分)7阅读第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2 分)8文章为什么用“一些梦一般的事迹”来概括曾祖母留给“我”的记忆?(2 分)9第段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

14、这句话的含义。(3 分) 复兰高考名师在线:(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10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 分) A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B本文刻画传神,对曾祖母的描写细致入微,很好地体现了她的刚烈性格。C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D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E本文从死亡开始由近及远倒叙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深具感人的艺术魅力。F本文首尾呼应,点面结合,通过曾祖母成功地塑造了农村老人群体形象。11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3 分)12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5 分)(三)默写(任选 6 空)。(6 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 6 空,按前 6 空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