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7项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0086062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血7项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凝血7项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凝血7项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凝血7项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凝血7项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血7项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血7项临床意义PPT参考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栓与止血常规七项检测 1 什么是血栓与止血常规七项 PT APTT Fg TT AT FDP D Dimer 2 为什么选择这七项 疾病谱的改变临床的需求含盖血液凝固系统 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能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成本较低 3 疾病谱的变化 过去的100年 世界范围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 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 3 已成为全球首位死因 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 出血性疾病 20 30 血栓性疾病 70 80 4 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 2001年世界人口死亡原因分析 WHOstatistics 血栓性疾病 感染 癌症 意外事故 5 10 15 20

2、25 30 肺部疾病 艾滋病 5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 指出 我国心血管病 包括脑血管病 现患人数约为2 3亿 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 我国人总死亡病因分析中 每5个死亡人中就有2人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 居各种死因的首位 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 估计每10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人 6 CompanyLogo 血栓形成是导致心 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 是致死或致残的直接原因 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病 血栓性疾病中 静脉血栓占70 左右 动脉血栓占30 左右 尸解资料显示 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动脉血栓高4倍 但只有11 15

3、 被生前临床诊断 大多数静脉血栓没有症状 易被漏诊 误诊 7 国家采取的措施 2004年 中华医学杂志 组织专家撰文 系统讲解血栓栓塞性疾病基础理论 诊断 治疗和预防共13讲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全面启动 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技术推广 项目2007年组织专家在全国500家医院举办 血栓性疾病预防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策略 继续教育项目多个专业学科出台血栓栓塞性疾病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 8 临床的需求 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和确诊 重点关注血栓栓塞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和预测 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 9 介入科 血管外科 呼吸科 ICU 普通外科 老年科 肿

4、瘤科 骨科 内分泌 神经科 肾病科 儿科 妇产科 血栓动脉及静脉外科和内科 心脏科 神经外科 血液科 泌尿外科 创伤外科 心胸外科 血栓栓塞与疾病 10 常用的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功能检测PT APTT Fbg TT各种凝血因子 vWFAT PC PSFDP D D 2 PI PLG狼疮抗凝物肝素 11 现状 目前已通过FDA认证的血栓与止血项目有156种 发达国家血栓与止血项目占常规试验的三分之一我国差距非常明显 大多数医院仍只开展出凝血4项血栓与止血的筛查试验并未完全普及检测方法学的改进 自动化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 使得大标本 多项目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12 常规七项检测的

5、临床应用 提示高凝状态 PT APTT TTN FgAT FDP D Dimer 13 PT APTT TT FgATN FDP和D DimerN 提示低凝状态 14 DIC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外科手术前后的血栓形成及出血监测 静脉栓塞性疾病早期排除及风险评估 病理产科血栓风险评估及产后大出血监测 儿科疾病高凝状态监测及预后评估 恶性肿瘤 白血病早期识别 血栓及出血监测 肝脏疾病 重症肝炎 肝硬化 常规七项检测的临床应用 15 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 肾移植术后 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估 心力衰竭 房颤 旁路手术 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 脑出血 脑梗死鉴别和治疗监测 严重感染 溶栓治疗评估及血栓复发的监

6、测 抗凝治疗的动态监测及停药后血栓风险评估 介入治疗疗效及再堵塞风险评估 常规七项检测的临床应用 16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or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DIC 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机体凝血系统激活 血小板活化 纤维蛋白沉积 导致广泛的微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 凝血系统的启动导致纤溶系统激活 从而发生纤溶亢进 使凝血 抗凝 纤溶失调 17 DIC的进程 DIC根据基础疾病分为凝血优势DIC和纤溶优势DIC凝血优势DIC产生过程中 血管内凝血活化 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多器官衰竭纤溶优势D

7、IC产生过程中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 18 DIC相关的病因 败血症和严重感染创伤器官的损伤 如胰腺炎 恶性疾患 实体瘤 白血病产科意外 羊水栓塞 胎盘剥离 先兆子痫血管异常 大血管瘤 动脉瘤严重肝衰 重症肝炎 肝癌 肝硬化中毒和免疫学侵袭 蛇咬伤 娱乐性药物 ABO输血不相配 移植排斥 19 DIC的实验室诊断 没有单一的检验可确立或除外DIC的诊断 需对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作全面评估 临床疑似应得到可靠的实验检验的支持 DIC是极度的动态状况 应作动态检验跟踪 20 21 诊断DIC中应用 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 DIC 前者FDPs D D N 后者FDPs和D D都

8、FDP与D 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21 2 手术前后出凝血状态评估各种手术前检测凝血七项 可为临床提供较全面的术前评估患者出凝血功能 决定是否手术的依据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是预防手术出血 保证手术安全 消除医疗隐患的必要步骤 术后监测患者凝血七项 是预防术后出血 血栓形成 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22 各种手术与VTE的发生率 1 23 各种手术与VTE的发生率 2 24 骨科手术前后D 二聚体动态监测 张英 骨科手术患者动态监测D一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2月第5卷第35期 25 3 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早期排除及风险评估 D 二聚体检测最大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

9、除DVT和PE 循证医学证实其VTE和PE的排除性诊断价值 临床结合验前概率 pretestprobability PTP 同时使用高灵敏度方法检测患者D 二聚体浓度 来排除DVT和PE 当PTP评估为低 中风险 D 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 0 5mg LFEU 即可排除DVT和PE 无需再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26 深静脉栓塞患者凝血 纤溶指标比较 龙伟清等 探讨深静脉栓塞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1卷第16期 27 抗凝和纤溶指标在静脉栓塞症的比较 根据ROC曲线分析 DD对VTE早期诊断价值最大 其次为PAI 1和 2 AP Ac 而AT

10、Ac和PLG Ac诊断意义有待研究 候丽虹等 抗凝和纤溶指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临床医药实验 2010年10月第19卷第10期 28 4 妇产科疾病 杨丽梅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 2009年第24卷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指标变化 29 产后出血患者抗凝及纤溶指标比较 杜建刚 临产孕妇血浆D 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III检测的临床应用 30 正常孕妇随着孕期的增长 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 直至产后D二聚体才开始下降 该文章建议 应建立适合孕妇的DVT PE的排除诊断的cutoff值 孕产妇D 二聚体水平 建议INNOVANCED Dimer对于孕

11、妇的排除诊断DVT的cutoff值为1 5mg LFEU Thediagnosticmanagementofacutevenousthromboembolismduringpregnancy recentadvancementsandunresolvedissues M Tan M V Huisman 31 妇产科患者的血栓风险 32 5 肝脏疾病 肝脏是机体内合成和灭活凝血因子 抗凝因子 纤溶酶原及其抑制物的重要场所 当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时 一方面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维生素K吸收减少 多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导致凝血功能降低 PT APTT TT延长 Fg降低 AT减少 另一方面肝脏灭活功能障碍

12、 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能力下降 同时合成 2 纤溶酶抑制物也减少 导致纤溶亢进 FDP D 二聚体明显升高 表现为非常复杂的出凝血功能障碍 33 肝病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陈艳红等 肝病患者凝血 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河北医药 2012年2月第34卷第4期 34 有研究认为 肝硬化患者 如果D 二聚体持续升高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 应考虑并发癌变的可能 鲁文育 肝病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10月第50卷 35 6 肿瘤 恶性肿瘤与凝血 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失衡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认为肿瘤患者PT APTT TT的变化不甚明显 有并发症除外 如DIC 主要表现

13、为高凝状态 Fg FDP D 二聚体升高 AT下降 这种高凝状态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外研究显示 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 血栓仅次于肿瘤本身而位居第二位 近几年统计 约90 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栓形成倾向 36 肿瘤的血栓发生率 LevineMN LeeAY KakkarAK Thrombosisandcancer AmSocClinOncolEducationalBook 2005 748 37 结肠癌凝血 抗凝 纤溶检测指标分析 陈君等 结肠癌患者凝血 抗凝 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天津医药 2006年9月第34卷第9期 38 乳腺癌D 二聚体的变化特征 健康对照组和乳腺

14、癌组 乳腺癌存活组和死亡组的D二聚体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D二聚体可以作为乳腺癌重要的预后不良的判断因子 Batschauer D dimerasapossibleprognosticmarkerofoperablehormonereceptor negativebreastcancer AnnalsofOncology21 1267 12722010 39 7 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与止血七项作为常规检测 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诊断 治疗 病程监测 预后评估等提供血栓与止血的基础信息 是十分必要的 40 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患者D 二聚体的变化 牛大力等 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患者D 二聚体检测的临床

15、意义 现代医学2011年11月第17卷第31期 41 急性心梗血栓前状态标志物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不仅对心肌梗死 而且对预测和预防其他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玉荣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特异性综合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 临床荟萃2007年3月5日第22卷第5期 建议vWF AT D 二聚体作为血栓前状态标志分子物 42 急性心梗D 二聚体检测价值 D 二聚体是局部缺血性胸痛病人急性心梗发作或死亡的独立风险因子 43 脑梗塞患者凝血指标比较 脑梗死患者体内呈高凝状态 凝血酶生成增多 纤溶活性增强 抗凝系统活化不足 同时内皮细胞损伤在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系统激活和发

16、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F1 2 TAT D D vWF等凝血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脑梗死的诊断指标 霍梅等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血栓标志物及凝血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年10月第27卷第10期 44 急性大脑出血神经损伤风险评估 急性大脑内出血的病人 神经系统损伤的病人和神经系统未损伤的病人得D二聚体有显著性差异 D二聚体可以作为急性大脑出血的神经系统损伤或病人死亡的预测因子 PlasmaD dimerpredictspooroutcomeafteracuteintracerebralhemorrhage P Delgado 45 8 抗凝 溶栓治疗的监测及疗效评估 在临床上 无论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 还是对已形成血栓的溶栓处理 都需要对凝血指标 PT APTT Fg FDP D imer等 进行监测 以防过度治疗导致的出血 同时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变化分析评估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 46 PT反映4种维生素K依赖因子中的三种 F 凝血酶原 F F 华法林的作用 抗凝效果 减少F 效果相对较弱 起效需2d 抗栓效果 减少F 和F 作用重要 起效需6d PT对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