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078696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技能 传递 接受 问题探究 一 传递 接受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历史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总结 布置作业 检查评价 教学策略 以历史教科书为主要教学材料 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起学生兴趣 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案例 西汉的兴盛 第一步 复习旧课 约5分钟 检查学生出席情况后 引导学生回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曾经显赫一时 但是竟然没过二代就灭亡了 教师提问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 教师进一步总结 秦的残暴统治 赋税沉重 徭役繁苛

2、刑法严酷 是根本原因 第二步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约25 30分钟 教师在总结秦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接着叙述 秦的暴政搞得民不聊生 陈胜 吴广揭竿而起 强大一时的秦朝终于被农民起义推翻 秦亡以后 哪一个王朝兴盛起来了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第14课 西汉的兴盛 板书课题 第14课 西汉的兴盛 一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1 西汉社会的贫困2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国灭亡教训3 汉高祖恢复经济的措施4 文景之治二 七国之乱略三 汉武帝的大一统略 第三步 巩固新课 约5 10分钟 教师可以针对板书和学生们一起总结 西汉的兴盛 一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重点问题 第一 西汉初年为何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第二 西汉强盛局面

3、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复述这两个重点内容 教师归纳 第四步 布置作业 1 你从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中得到哪些启示 2 西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保障学生迅速 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 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以教师讲述为主 学生活动的机会较少 弥补措施 讲述为主 配合使用其它教学方式 例如 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讨论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料 请学生分析 等等 二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对历史的认识也就是对历史的解释过程 因此 历史教学活动主要是研究历史问题 对历史作出解释的过程 教学目标 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 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提高对历史及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4、的能力 教学程序 提出问题 展示材料 分析讨论 形成假设 解释问题 总结 教学策略 问题要有不确定性 以学生自主探讨为主 教师从旁引导 案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步 提出问题教师介绍17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发展的概况 引出问题 为什么英国会在17世纪中期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步 展示史料1 反映17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 殖民地扩展情况的史料 2 反映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统治造成生产和交易混乱 工商业萧条的史料 3 英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的史料 4 英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事件的史料 5 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的史料 第三步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 探讨几组史料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四步 形成假设归纳学生讨

5、论中形成的具有典型性的观点 形成理论假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第五步 用假设解释问题进一步解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扩展到对其他社会革命的解释 例如对中国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解释 第六步 教师总结 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但是不能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可以同前一种教学模式配合使用 三 两种模式的综合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融入问题设计和材料分析 教案示例 四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1 提问的目的2 问题的类型3 问题的层次4 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提问的目的 1 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 人们初次见面时 总要先问 贵姓 你想

6、过没有 中国人数以千计的姓是从哪儿来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你知道最初的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 2 回忆具体知识或信息 东周建立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3 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对于司马光幼年的这种勤奋学习的精神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借鉴 二 问题的类型 1 封闭性问题 一个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叫封闭性问题 对于这种问题 学习者已经读到过或听到过它的答案 因此只需要回忆某些知识点即可 东周建立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2 开放性问题 允许有多种不同回答的问题叫开放性问题 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甚

7、至有些问题只是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感觉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同一个问题在一种情况下是封闭性的 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有可能是开放性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召开 李白 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三 问题的层次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 有与其对应的提问策略 换言之 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有与之相应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 1 识记 这一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回忆 描述 界定或认识记忆中已有的知识 其典型问题如下 秦始皇 焚书坑儒 发生在哪一年 什么是分封制 北魏孝文帝改

8、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 破釜沉舟 的故事吗 2 理解 理解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改变交流的形式 能够转述或重新组织所学过的知识 展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解释 概括和说明的能力 以下问题属于理解型问题 可以用你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贞观之治 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三民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吗 3 应用 应用层次的问题超越了记忆和对知识的转述阶段 它要求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和所学时不同的问题 语境和环境中 例如 你能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说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或不遵守法制的危害吗 4 分析 分析 要求学生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部分 并在部分之间建立起联系 分析层次的问题是要学生发现历史现象背后的道理

9、 回答这类问题时 学生需要识别逻辑错误 区分事实 观点和假设 得出结论 例如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有哪些因素能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区分开来 5 综合 这一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将各个部分的知识加以整合 构建出对一个问题的独特新颖的回答 可以是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组织一个回答 预测一个问题的结果等等 例如 假设你是林肯 面对南方的分裂行动 你会怎么做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6 评价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现象 人物 思想 制度等进行价值判断 并能做出决定 是对学生历史认知水平的最高要求 例如 用你所选择的史实说明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发达

10、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西方民主政治有哪些优越性和局限性 中国能照搬美国的民主吗 在上述六个层次的问题中 前三个层次一般属于封闭型问题 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事实 规则和动作序列 后三个层次属于开放型问题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那么采用封闭型问题比较合适 如果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或引发学生的情感态度 那么采用开放型问题比较合适 2 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 初中历史课的提问 主要针对本课的具体内容 以识记 理解 应用层次的问题为主 例如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 比一比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

11、什么不同 唐朝科举制度有哪些历史作用 清代闭关锁国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高中历史课的提问 除了这类问题以外 还可增加跨课 跨单元 跨年级的问题 训练学生分析 综合 评价层次的能力 例如 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这个问题看似提问当堂课学过的内容 实际上要求学生能综合以往积累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不了解自秦代以来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轨迹 就无法准确回答 同样是开放型问题 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回答问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 对于初中生 只要把教科书中的论点复述出来就可以了 对高中生 则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不一定局限于课本给出的结论 3 照顾到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

12、积累 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你知道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吗 4 问题表述要清晰所提问题 要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 避免提出模棱两可 或有可能产生多重理解的问题 例如 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你能谈谈对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看法吗 改为 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有什么区别 清末为什么会废除科举制 五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1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法 问答法 竞赛 游戏 角色扮演 模型制作等 2 注重对问题的探究教学围绕对具体历史问题的研讨展开3 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历史文字资料 图像资料 统计数字等4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与本地区 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关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