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0036615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书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2017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气候变化与环境监测 序号:奖励类别: 社会公益类 编号: 推荐单位(盖章)或推荐专家中国气象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青藏高原及东南缘多圈层陆面-大气综合监测系统发展及其应用研究公布名青藏高原及东南缘多圈层陆面-大气综合监测系统发展及其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人徐祥德,李跃清,张人禾 ,马耀明,胡泽勇,假拉、李耀辉,孙绩华,崔春光,刘瑞霞,卞林根,张胜军,马伟强,赵兴炳,陈继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培训中心云南省气象学校),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项目密级定密日期保密期限(年)定密机构(盖章)学科分类名称1天气预报技术代码61750102气候分析技术代码61750203大气探测技术代码6175030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气象服务所属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环境任务来源部委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合作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中日政府间技术合作项目“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JICA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季风过程高原及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对水分循环及气候特征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07DFB20210)、国家财政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

3、研专项经费项目“高原环流系统对东部地区天气的影响技术分析”(项目编号:GYHY201006009)、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地区新一代灾害天气预警平台合作研究”(项目编号2009DFB20540)、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研究”(60GJHZ050735,2007-2010年)已呈交的科技报告编号:授权发明专利(项)授权的其他知识产权(项)3项目起止时间起始: 2004年 12 月 1 日完成:2012 年 10 月 31 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二、推荐单位意见(专家推荐不填此栏)推荐单位中国气象局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

4、100081联 系 人闫冠华联系电话010-68407031电子邮箱传 真010-62172954推荐意见:“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中国生态安全屏障、灾害天气上游关键区、气候变化敏感区。项目实践了科学试验-工程建设-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新途径,发展高原灾害天气上游“强信号”与水汽输送通道关键区等影响理论模型,在高原及东南缘首次构建新一代多圈层陆面-边界层-大气长期综合监测系统,创建的高原东南缘坡面上游“强信号”多源信息融合模式模式同化新技术提高了高原及下游灾害预警准确率,提出高原卫星遥感-地基点-面结合多源信息融合模型及模式参数定量化、三维云分析,冻土区铁路路基热力状况微气象多参数综

5、合判识等诸多方面技术有新的突破,项目研究推动了大气科学前沿领域高原影响理论发展。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两次评价项目成果“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对国际前沿性气象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主编中国气候观测系统被国际“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联合执委会评价为“可供其它国家效仿的一个杰出模式”。项目发表论文117篇(SCI论文55篇),专著4部、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特邀主笔专著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Nature、BAMS报导项目观测研究。成果有效应用在“青藏铁路工程”、“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工程”、“南水北调西线”等重大工程,并在冰冻雨雪、暴雨、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监测预警及四川汶川、芦山

6、大地震減灾服务成效显著。成果获四川省、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特此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推荐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声明:本单位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推荐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法人代表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三、项目简介(限1200字)“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中国灾害天气上游关键区与气候变化敏感区,

7、亦是亚洲大江、大河发源地和湖泊群、冰川、冻土、积雪集中地,对我国防灾減灾、生态安全屏障与水资源保护影响重大。项目实践了科学试验-工程建设-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系统工程,主要成果如下:1首次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构建了新一代多圈层与陆面-边界层-大气长期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有效应用于四个国家重大工程(“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监测工程台站体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修复”及“青藏铁路工程”),并纳入中国气象局、中科院高原及周边科研、业务综合观测网与国家气候观象台、国际示范基准站、该观测系统在国际著名杂志BAMS两次专题报导。2为解决青藏高原多圈层复杂地形陆面过程参数不确定性问题及

8、其重大工程适应气候变化应对难题,提出了高原多圈层卫星遥感陆面与地基观测结合的点-面分析新方法,以及高原多圈层陆面模式参数定量化模型,为模式参数化技术发展提供了系列关键参数,获取了青藏高原多圈层陆面水热力过程高分辨率集,提出了多年冻土区青藏铁路路基微气象多参数融合判识技术,解决了铁路工程冻土冻胀和融沉对路基稳定性严重影响的技术瓶颈问题,并取得显著效益。3针对我国东部大范围暴雨洪涝和暴雪等预警、预报难题,发展高原灾害天气上游“强信号”与水汽输送通道关键区等高原影响理论模型,研发了高原区域中国FY-2C卫星通道与大气多源信息融合三维云分析业务系统,并得到国际认可,拓展卫星遥感-地面、探空变分应用系统

9、;选择高原灾害天气上游关键区,提出的大地形坡面大气三维结构“强信号”多源信息融合模式同化新技术,提高了青藏高原及下游灾害预警准确率,如湖北、四川省年统计24h暴雨预报准确率Ts评分分别提高3%、8%;在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四川“5.12”汶川和“4.20”芦山大地震等泥石流、暴雨防灾减灾中成效显著。4创建了国内外首套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1998年至今工具书系列产品,实现跨行业广泛应用。建立了青藏高原多圈层长序列观测数据集,数据平台实现跨行业共享, 2012年至今各行业访问下载人次超过9.8万。5项目共发表论文117篇(SCI论文55篇,16篇影响因子大于3.0),有关专家研究Nature两次

10、报导。专著4部、三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项目专家三次受美国NOVA科学出版社特邀,并与国外科学家合著专著2部、联合出版JMSJ专刊。特邀主笔专著“青藏高原天气预警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该专著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项目成果被两次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先后评价为“在青藏高原建立新的气象观测系统,对于大气科学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和防灾减灾具有重大意义”,“对国际前沿性气象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主编包括青藏高原及周边综合观测在内的中国气候观测系统,被国际“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联合执委会评价为“可供其它国家效仿的一个杰出模式”。在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服务,项目成果分别获得四川省、甘肃省科技进

11、步一等奖。四、客观评价一、国际评价1.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期评估报告书的评价: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建立新的气象观测系统,对于在大气科学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和防灾減灾具有重大意义。JICA项目的贡献获得国际承认(附件6)。2.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终期评估报告书的评价: “项目对国际前沿性气象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不仅局限于中国与日本,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极高评价”(附件7)。3. 国际气候观测系统(GCOS)常务委会的评价:主编中国气候观测系统有关被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和国际科联联合的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常务委员会(SC)第14次报告予以高度评价,指出“中国的G

12、COS工作是可供其它国家效仿的一个杰出模式(excellent model)”。(附件8)。4. 在国际著名杂志BAMS两次刊登专题报导:题为“青藏高原新一代大气综合观测系统” “高原非均匀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观测与研究平台”(附件34-35)。5. 国际著名杂志Nature报导指出:结合对冰川、冻土、河流、湖泊等多圈层观测数据,该发现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亚洲的整个水循环过程”(附件33)。6. 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国际评价 :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是全球能量水分循环协同观测计划(GEWEX/CEOP)选定的青藏高原地区关键的基准站(见附件43)7. 研究与技术成果国际影响:项目专家三次

13、受美国NOVA科学出版社(NOVA Science Publisher)特邀,主笔一部“青藏高原天气预警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专著,该专著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附件30、37-38)。8. 应邀在日本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JMSJ)专辑特邀撰写综述论文邀请论文:中日政府间JICA渠道技术合作项目在JMSJ出版了专辑。(附件32)。9.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发展的下一代时空多尺度分析系统( STMAS),开发的卫星遥感微波数据同化有关三维云分析模块巳被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新一代时空多尺度分析技术系统(ST

14、MAS)所采纳(附件44)。二、国内评价1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验收意见:“项目成果发展了JICA中日合作项目新一代综合观测系统应用平台技术,首次构建了高原及东部新一代灾害性天气上游“关键区”监测、预警技术系统平台,高原综合观测应用平台新技术提升了东亚与中国天气、气候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附件9)。2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发文:基于青藏高原新一代综合观测系统科学设计思路,主编完成的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由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发文在中国实施,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11)。3.1 2016.4.19 “青藏高原东南缘上游关键区灾害天气监测分析预警理论与技

15、术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附件4);3.2 2016.1.29 “青藏高原东缘水汽通道关键区域大气综合监测系统建立与应用”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附件5)。4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果鉴定意见:项目从观测体系、机理研究、数值模拟和业务应用都取得了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附件15)。5科学试验综合监测系统被正式纳入国家“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等各类监测工程台站体系:被纳入国家各类监测工程台站体系包括监测工程台站体系”(附件13)和高原东南缘中国气象局边界层与水汽等业务综合观测网(附件17)。6. 中国气象局“关于云南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报告的批复”:该站试点对于指导我国地区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7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评价:系统为提高黄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