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999758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学意义探析毕业论文一、 手机社交软件的特点及功能(一) 手机社交软件的基本概念手机社交软件就是可以在安装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如人人网,开心网等传统的社交移植到手机客户端的软件以及诸如陌陌,微信,米聊等基于定位用户地理位置从而与附近陌生人建立联系或者基于备份手机通讯录KIK二、手机社交软件受众分析(一)受众构成既然推出微信这么一款手机社交软件,其受众又是哪些人群,其中的活跃用户又是哪些人群?首先从通过什么媒介认识并使用微信来划分。1手机用户:手机用户,尤其是手机用户中的智能机用户。智能机用户有其特殊之处:其一:文化水平相对其余用户相对较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其二:购买

2、力相对其他用户较高;其三:接受能力相对其他手机用户较强,对新事物有着较好的适应能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会及时反馈,同时这一人群的传播力也不容忽视,可以带动周围的人也来使用微信这一手机社交软件;其四:热衷使用智能机的手机用户,一般在年龄上呈年轻化分布,而年轻人群的社交相对广泛,手机电话薄里的号码也可以在微信上轻松地添加好友,扩大社交圈,微信实现了构建起现实社交与网络社交,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融合。这点在下文中还将进行进一步讨论。2腾讯QQ用户:微信从推出之初就开始引导腾讯QQ注册用户成为其注册用户,借助个人关注页和朋友圈,实现品牌的病毒式传播,由于巨大的用户基数,据腾讯2012年8月

3、15日发布中期报显示,至2012年6月,腾讯QQ注册用户达7.84亿,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67亿,在一年多时间内仅仅将不到1/4腾讯QQ注册用户引导至微信,在产品的运营和推广上,微信没有特别之处,完全是借着“明星二代”的优势,并且应运而生,在腾讯QQ这个大的用户群中拉到了第一批忠实的微信用户。3从其他手机社交软件转移来的用户:其实早在微信推出之前手机社交软件就开始初崭头角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于由小米工作室推出于 2010年12月最初针对小米手机用户的米;。2011年1月18日T在香港发布的TalkBox,这两款手机社交软件出现的时间都早于腾讯的微信,一开始也受到了用户的追捧,然而由

4、于相比腾讯巨大的用户基础及资源,以及资金不足导致的功能后续开发相对滞后,使得米聊和Talk早期的用户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腾讯微信上。综上所述,微信的受众有以下几个特点:1.传播主体即用户群体更加精确。微信主要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手机QQ 用户是其主力军。2. 其次,传播主体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在学生、白领等高学历的群体中颇受欢迎3. 再次,信息传受双方的关系更为亲密。腾讯的用户资源拥有很强的感性意识和情感黏性,在这种传播模式中,传受双方的关系更为亲近和密切(一)广泛性这里指的是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手机社交软件作为一个新兴媒介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从广义上讲,所有社会成员都

5、是手机社交软件现实或潜在的受众群,无论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这时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手机社交软件的受众。现代传播的广泛也使受众超越了地域的间隔。(二)混杂性也正因为首届社交软件这一新媒介的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早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特征。他们在同为传媒受众这一点上是同一的,但他们彼此之间却又同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个体差异,如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别,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可谓千差万别。针对上述两个特点,我们是有必要对手机社交软件的典型代表腾讯微信受众进行一个调查,在这里,我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背景: 分析微信的受众调查方法:基于网络平台的不

6、记名问卷调查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样本总数:286 份第1题:您是否使用微信?(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是237 82.87%否49 17.1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86第2题 您使用微信多长时间(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1-2个月12 5.06%2-6个月58 24.47%6个月-1年57 24.05%1年以上110 46.4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7第3题 您最初使用微信是因为(原因渠道分析)【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出于好奇91 38.4%亲友同学在使用155 65.4%功能多,使用便捷63 26.58%使用流量少,省钱63 26.58%其它11 4.64%可以实时语音100 42.19%软件网站下载

7、推荐13 5.4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7根据结果分析得知,受众选择使用微信,除了它的实时对讲功能,主要基于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理的作用第4题 您使用微信的频率(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每天都使用147 62.03%2-3天使用一次54 22.78%一周左右使用一次19 8.02%很少使用17 7.1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7第5题 对微信依赖程度?选项小计比例轻度:有好友消息才回复102 43.04%中度:作为短信的补充,进行日常通信93 39.24%重度:每天1小时和朋友聊天25 10.55%安装但几乎不使用17 7.1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7第6题 您与以下列对象使用微信沟通的频率(单选题)该

8、矩阵题平均分:2.72题目选项从来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平均分家人92(38.82%)81(34.18%)39(16.46%)19(8.02%)6(2.53%)2.01好友8(3.38%)25(10.55%)64(27%)85(35.86%)55(23.21%)3.65同学13(5.49%)39(16.46%)78(32.91%)71(29.96%)36(15.19%)3.33陌生人99(41.77%)87(36.71%)35(14.77%)10(4.22%)6(2.53%)1.89第7题 您微信的好友人数?(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少于10人17 7.17%10-2044 18.57%20-3037

9、 15.61%30-4023 9.7%40-5033 13.92%50以上100以下61 25.74%100以上200以下12 5.06%200以上10 4.2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7第8题 你经常在什么地方使用微信?(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公司19 8.02%学校93 39.24%公共交通(地铁、公交、的士)25 10.55%家中96 40.51%餐饮场所(KFC等)4 1.69%娱乐场所(KTV等)0 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7三、手机社交软件使用中的传播过程分析微信的概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传播活动日益活跃,每一项新兴技术的实践应用,都对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网络社会的迅猛

10、发展,网络IM传播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网络im的内容已被大大扩展,新型的即时通信工具在市场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创立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传播模式的创新之处,不仅存在于人际传播领域,也存在于其他各种传播领域。IM的即时通讯方式大大地占据了大众的普通生活,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们与大众之间,大众与大众之间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人类信息传播活动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国内腾讯,推出微信之后,所带来的影响可谓是席卷全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即时通讯,也就是IM,是英文Instant messages的简称,即为即时讯息,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形式则是一

11、些可以在线进行即时交流的工具在线聊天工具。(一)微信与媒介及媒介物的关系作为传播的要素,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可谓至关重要。在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笔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媒介可以是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体器官发生某种联系4。媒介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德弗勒也从广义的层面建构媒介:“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种用来传播人类意识的载体或一组安排有序的载体。” 即使在狭义的层面上,对媒介的认识也有分歧。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

12、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浙江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邵培仁则认为,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传统的媒介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现代的媒介主要是指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介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还有我们现在兴起的手机社交软件。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

13、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早在20C中期就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论断、在社会与传播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4。他将媒介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其“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将开创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并创造新的社会行为类型”确实有着常人所无法见识到的独特之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自麦克卢汉“先知”般地语言“地球村”到电子时代、网络时代的真正到来,这期间仅仅只有30年的时间间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中有一句话“媒介的影响力来源于另一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如电影的内容是一本小说、剧本或歌剧。”这意味着一种媒介不仅可以将自身作为“信息”内动在另一媒介上传播,而且这样做还

14、可以增强另一媒介的影响力4。(二)传播过程分析传播者选择加工信息,通过某种渠道传递给受传者并引起反应的过程。传播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过程。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过著名的“5W”过程模式,即认为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5个要素和环节组成。他也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传者、受众、媒介、讯息、反馈)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此外还有数学家香农和韦弗提出过的电子信号传输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学家施拉姆和奥斯古德提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等。在这里,我们对手机社交软件腾讯微信的分析,主要还是基于拉斯韦尔提出过著名的“5W”过程模式。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的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相互间的角色转换是很迅速的,往往前一秒的信息发送者下一秒就变成了信息的接收者,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如同手机短信,手机社交软件的传播内容也是具有私密性,因此在传播内容上就更为广泛,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常琐事,同时有了“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等功能,也使得手机社交软件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微信传播内容具有私密性和即时性的特点。由于传者和受众的特殊关系,微信信息交流内容也更为私密。因此尤其是微信也面临一些诸如“约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