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實驗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99655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學實驗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學實驗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學實驗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學實驗1.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一章 生物學實驗二、典型實驗實驗一 觀察南瓜莖的輸導組織【實驗目的】1觀察和瞭解輸導組織的分佈和形態結構;2練習徒手切片。l 【實驗用品】新鮮的南瓜莖、南瓜莖橫切面的永久製片、顯微鏡、雙面刀片、載、蓋玻片、培養皿、吸水紙、滴管、鑷子、毛筆、染液。【實驗內容】輸導組織是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有機物質的組織。這些組織的細胞往往集在一起與其他組織共同組成維管束。輸導組織又分兩大類:一類是運輸水分和礦物質的導管與管胞;一類是運輸有機物質的篩管與篩胞等。取一段南瓜莖(新鮮的材料或用固定液固定好的材料),它們是五棱柱狀體,橫切面近似五邊形,中間是星狀的髓腔,表皮與髓腔之間的組織中一般有10個維管束,5個

2、較大的和5個較小的,這些維管束中主要是輸導組織(如下圖所示)。首先觀察南瓜莖橫切面的永久製片(切片是用番紅固綠染色的),在維管束中可見到幾個大的孔,其周圍(壁的部分)被染成鮮紅色,這是大的導管。木質部外面(遠離髓腔)壁較薄的組織是韌皮部(外韌皮都)。而在木質部的內側也有壁較薄的組織為內韌皮都,這樣的維管束稱為雙韌維管束。外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有幾層徑向排列整齊的細胞,壁較薄,細胞橫向窄而長,是形成層,即側生分生組織。導管分子管徑比一般細胞管徑大,壁木質化,被番紅染液染成紅色,在切片中最容易看到,其周圍有木質化的薄壁細胞。韌皮部的篩管分子管徑比導管小,壁薄,往往被固綠染液染成綠色(在用番紅一固綠染

3、色的製片中;如用蘇木精染色則成藍色)。在橫切面看到篩管分子為多角形,不呈圓形,有的能見到整個篩板,或部分篩板,因為切到篩板的機會較少,所以在製片中只有少數篩管分子上可以見到上述情況,而且有的篩板並不完全垂直于軸向壁,所以在橫切面上見到的篩板不完整。篩板呈網狀,像篩底一樣,上面分佈的孔即為篩孔,這些結構要在高倍物鏡下才能看清。篩管分子一側的較小的細胞,呈三角形或四邊形,細胞質濃厚,有的能見到細胞核,這是伴胞(如下圖)。南瓜莖部分維管束1伴胞;2篩管;3形成層細胞;4導管從南瓜莖的縱切面觀察輸等組織,管徑最大的是導管,像中空的管子接在一起,端壁有穿孔相通,特別是成熟的木質部導管管徑最大。這些導管分

4、子壁的加厚是網紋或孔紋狀。靠近形成層的導管壁薄,是正在分化,尚未成熟的,有的能見到細胞質和細胞核,有的穿孔尚未形成。較早發育的導管(即原生木質部的導管)位於木質部的向心部分,管徑較小,次生加厚的壁呈環狀或螺旋狀,這種加厚在莖伸長時並不影響莖的生長。木質部中還有許多木質化的薄壁細胞和生活的薄壁細胞,這些木質化的細胞圍繞在導管周圍。成熟的篩管分子管徑也比較大,能見到保留的原生質體,但無細胞核。與導管相同之處,也是由一個個篩管分子連接而成。兩個篩管分子之間的端壁成篩狀叫篩板,篩板上有許多篩孔(如在橫切面上見到的)。篩管分子中的粘液體,常因材料處理不當而集聚在篩板處,在篩管分子中間則收縮,這是人為的現

5、象,並不代表其生活狀態。在篩管分子的周圍有一個或幾個細胞,它比篩管口徑小得多。南瓜莖並不粗,而結的果實非常大,與莖的高效率輸導組織有密切關係。在遠離形成層處的韌皮部,往往能見到很窄的細胞,有的變成一條顏色深而且輪廓模糊的粗線。這是原生韌皮部,在成熟的莖中,原生韌皮都已失去功能,細胞死去變扁。在觀察永久製片的同時,還可以採用離析的方法瞭解南瓜莖中的輸導組織,其方法是:取新鮮南瓜莖,用刀片或解剖刀切成一釐米長,然後再縱切,將其維管束取出,縱切維管束,將木質部和韌皮部分開,分別放入指形管中,再加入鉻酸一硝酸離析液(用量為材料的20倍),塞緊軟木塞,放入3040的溫箱中,木質部需3小時,而韌皮部約需2

6、小時即可離析好。在離析過程中要注意隨時檢查,用玻璃律役指形管壁擠壓材料,如果能使材料分離,表示已離析好;如果材料變成漿糊狀,說明離析時間過長,已不能使用;如果離析的材料經檢查還未分離,說明離析時間不夠,可繼續離析(材料的老嫩與離析時間有關,材料較幼嫩,離析的時間可短些)。離析完畢,倒掉或用吸管吸掉離析液,用清水沖洗若干次,直到無黃色為止。如果材料需要長時間保存備用,則可將材料放入70%酒精中。離析好的材料也可以染色後觀察。用解剖針或鑷子取離析好的韌皮部材料少許,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1%的苯胺藍染液,12分鐘後,用吸水紙吸去多餘的染液,加一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南瓜莖韌皮部的

7、篩管被染成藍色,篩管分子為有棱的柱狀細胞,端壁上見到的網狀結構即篩板。導管不用染色,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未染色的材料,一般觀察時要把光圈縮小些才易看清楚其結構。導管分子比較粗大,能見到端壁上的穿孔,整個端壁打通,有的端壁傾斜,有的與側壁垂直。在側壁上有孔紋加厚、網織加厚、螺旋狀加厚和環紋加厚,與其他細胞極易區別,在離析的木質部中,也能見到木纖維和木薄壁細胞。實驗二 觀察根的結構【實驗目的】1瞭解幾種不同類型植物根的初生結構;2練習徒手切片。【實驗用品】蠶豆、玉米、等尾、毛獎的幼根,顯微鏡、雙面刀片、培養皿、毛筆、吸水紙、滴管、鑷子、番紅染液。【實驗內容】()根的初生結構1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

8、(如下圖)。蠶豆幼根橫切(示初生構造)1表皮 2皮層 3內皮層 4中柱鞘5初生木質部 6初生韌皮都 7薄壁細胞通過蠶豆幼根的根毛區做徒手切片,製成臨時裝片,或取其永久製片,觀察根的初生構造。在切片上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由大而壁薄的細胞組成的皮層和中央的維管柱,最外層是根之表皮。當區分出表皮、皮層和維管往三大部分之後,可換高倍物鏡由外向內進行詳細觀察:(1)表皮:是幼根的最外層細胞,排列整齊緊密,可見表皮上向外突出形成的根毛,但多數是由於製片過程中損壞了的根毛殘體。注意根毛和表皮細胞的關係如何?表皮細胞之間有無氣孔器?表皮之外有無角質層?(2)皮層:在表皮之內,占幼根的大部分,由多層薄壁細胞組成。

9、可進一步分為外皮層(l2層細胞)、皮層薄壁細胞(多層細胞)和內皮層(一層細胞)三部分。內皮層細胞排列整齊,壁比較特殊,其徑向壁和上、下橫壁常局部增厚並檢質化,連成環帶狀,叫凱氏帶。但在橫切面上僅見其徑向壁上有很小的增厚部分,常稱凱氏點,往往被番紅染成了紅色。這種結構對水分和物質的吸收起限制作用。(3)維管往(中柱):內皮層以內就是維管柱,一般細胞較小而密集,由中柱鞘、初生木質部、初生韌皮部和薄壁細胞所構成。中柱鞘:是中柱的最外層,細胞壁薄,通常由12層細胞組成,排列整齊而緊密。它在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保持著分生組織的特點和新生的功能,側根、周皮和維管形成層的一部分都發生於中柱鞘。初生木質部:在

10、切片中其導管常被番紅染成紅色,其細胞壁厚而胞腔大,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組織,常排列成46束的星芒狀。每束導管管徑大小不一致,靠近中柱鞘的導管最先發育,管徑小,是一些螺紋和環紋加厚的導管,叫原生木質部。分佈在近根中心位置的導管,管徑大,分化較晚,為後生木質部,其導管著色往往淺談,甚至不顯紅色。這種導管發育順序的先後,可說明根的初生木質部是外始式的,這是根初生構造的特徵之一。初生韌皮部:位於初生木質部的兩個輻射角之間,與木質部相間排列,由篩管、伴胞等構成,是輸送同化產物的組織。注意其外方有一堆壁厚、染色深的韌皮纖維,反而使初生韌皮部篩管的位置不夠明顯,須仔細觀察。但在多數植物報的韌皮部中沒有這種纖

11、維組織。此外,在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之間,還分佈著薄壁組織,當根進行次生生長前它將分化成維管形成層的一部分。在蠶豆幼根的最中心部分,是一群未分化成導管的薄壁細胞。可是在大多數雙子葉植物報中,導管由外始式向心分化的結果,整個根的中心為導管所佔據,是沒有髓的。(4)除了蠶豆根常作為實驗材料外,還可選用向日葵、毛茛和棉花等的幼根進行上述初生結構的觀察。它們與蠶豆幼根的結構基本相似,現僅將它們的不同之處,分別列後:毛茛根:毛茛是野生的草本植物,形成層活動微弱,是觀察雙子葉植物報初生結構時比較好的材料(如下圖)。其木質部導管一直分化到根的中央,沒有髓,是典型的雙手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有三原型和四原型兩

12、種。不同之處是其內皮層的凱氏帶不停留於環帶式的加厚,而常使整個內皮層細胞發展為六面均增厚,十分特殊,僅在正對木質部束的地方保留12個細胞的壁不增厚,成為水和溶質進入維管柱的通道,故稱通道細胞。毛茛根橫切(維管柱部分)1皮層 2內皮層 3通道細胞 4原生木質部5後生木質部 6韌皮部 7中柱鞘向日葵幼根:材料易得,好培養,也適合於徒手橫切,觀察新鮮材料。木質部多為四、五原型,中央無髓,是雙子葉植物典型的初生結構。棉幼根:也是雙子葉植物典型的初生結構。內皮層具有由木栓質形成的帶狀結構凱氏帶,木質部導管的分化亦為外始式,當其分化完成時,中央無髓,為四原型或五原型。2單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單子葉植物的根

13、與莖一樣沒有形成層的產生,因此,根的生長一般都停留在初生生長階段,不再加粗,所以僅有初生構造。通過玉米種子根之根毛區的上方,製作徒手切片,或取其石蠟切片法的永久製片,先在低倍物鏡下區分出表皮、皮層和維管柱三大部分,再轉高倍物鏡仔細地由外向內逐層觀察(如下圖)。玉米根橫切1根毛 2表皮 3皮層 4內皮層 5中柱鞘6髓 7韌皮部 8原生木質部 9後生木質部(1)表皮:是最外層,排列整齊,外壁無角質化,常見有突起的根毛。(2)皮層:為基本組織。靠近表皮的12層細胞小,排列緊密,可稱外皮層。在較老的材料中,可看到23層厚壁細胞,並木質化與栓質化,以後可代替表皮起保護作用,常被番紅染成紅色。其內皮層細胞

14、與蠶豆根比較,幼時結構差不多,亦可以有凱氏帶增厚的現象。但稍老就出現明顯的不同,即其內皮層細胞多為五面增厚,並檢質化;在橫切面上呈馬蹄形,僅外切向壁是薄的,但在正對原生木質部處的內皮層細胞常不加厚,仍為薄壁的通道細胞。(3)維管柱:在皮層之內,其外有中柱鞘包圍,為一層個體較小、排列整齊的薄壁細胞,有形成側根的功能。在中柱鞘之內原生木質部與初生韌皮部都相間排列。原生木質部約有12組導管,管徑小,發生早,具有螺紋和環紋的增厚;後生木質部約為6束管徑增大的導管。成熟較晚,放在切片上染色較淺,待其成熟時為孔紋或網紋增厚。每個後生木質部導管常與2個原生木質部導管相對應。韌皮部細胞不太顯著,須換高倍鏡仔細

15、觀察。維管往中央是薄壁細胞組成的髓,佔據了根的中心,為單子葉植物根的典型特徵之一。 (4)徒手切取玉管根、鴦尾根(如下圖)或玉米支柱根的臨時製片。它們都是單子葉植物的根,而且結構比較典型,取材容易,生長粗壯,軟硬適度,適合做徒手切片。鳶尾根維管柱部分橫切1皮層 2內皮層(馬蹄形加厚) 3通道細胞4木質部 5韌皮部 6中柱鞘實驗三 莖的形態與初生結構【實驗目的】1瞭解莖的形態及不同類型植物莖的初生結構2練習徒手切片。【實驗用品】三年生楊樹或胡桃的枝條、向日葵的幼莖、桃的莖尖新鮮材料、玉米、棉花莖的永久製片、顯微鏡、雙面刀片、蓋、載玻片、培養皿、吸水紙、滴管、鑷子、毛筆、染液。【實驗內容】()莖的基本形態取三年生的楊樹或胡桃的枝條(最好帶側技),觀察其形態特徵。(如下圖A)(1)節與節間:莖上著生葉的位置叫節,兩節之間的部分叫節間。(2)頂芽與液芽(側芽):著生於枝條頂端的芽叫頂芽,著生在葉腋處的芽叫液芽,也稱側芽。(3)葉痕與束痕:葉脫落後在莖上留下的疤痕,叫葉痕,在葉痕上的點狀突起是葉柄與枝條中的維管束斷離後留下的痕跡,叫束痕。(4)芽鱗痕:是芽發育為新技時,芽鱗脫落後留下的痕跡。常在莖的周圍排列成環。根據芽鱗痕可以判斷枝條的生長年齡。(5)皮孔:為莖表面的裂縫狀的小孔,是莖與外界的通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