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定远育才学校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95719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滁州定远育才学校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滁州定远育才学校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滁州定远育才学校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滁州定远育才学校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滁州定远育才学校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实验班)生物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葡萄糖 B. 激素 C. 氨基酸 D. 血红蛋白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消化酶和氨基酸A. B. C. D. 3.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抗体 激素 糖原 呼吸氧化酶 染色体 胰淀粉酶 无机盐A. B. C. D. 4.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D. 组织液血

2、浆组织液靶细胞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C. 人体消耗葡萄糖增多,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下降6.根据如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D.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7.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

3、误的是( ) 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B. 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C.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D.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血浆等,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HCO3、HPO4等参与维持血浆PHD.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血红蛋白,当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9.结合图判断,下列物质在甲中都能找到的是A. 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

4、B. 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 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10.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A. 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B. 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C. 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D. 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 消化道中的营养素经内环境进入肌细胞B. 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C. 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D. 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12.下列有关内

5、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 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须的C. 人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 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13.下列有关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抖来增加产热B. 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C. 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有关D. 寒冷环境中正常人的产热速率大于20时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则小于20时散热速率14.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

6、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和中含有大量蛋白质C. 葡萄糖由经到达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D. 氧气由中的红细胞进入要穿过4层膜,处氧气浓度最低15.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 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 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 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16.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 食物中长期

7、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 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17.健康人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这是由于()A. 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B. 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C. 人体排出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部分溶解在血液中D. 血浆中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18.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37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1

8、9.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 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 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 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20.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渗透压主要由HCO3-维持B. 尿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多的肾功能障碍患者,常出现组织水肿C. 饮水不足,将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内环境稳态失调D. 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21.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Na+和Cl

9、-是形成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B. 人血浆中除了含有血浆蛋白外,还含有各种激素C. 人体内约占2/3的体液属于细胞外液D. 人体内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22.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体液中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B. 肝细胞、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肝细胞C. 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值剧烈变化D. 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23.关于神经调节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B. 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C. 反射是动植物细

10、胞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D.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24.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代表传出神经,代表传入神经 BC代表感受器,A代表效应器C兴奋在结构中主要以电信号传导 D在B处给以刺激,C处可能有反应25.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与Na+和K+的分布不均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兴奋部位的特点是A. 对K+的通透性增加,K+迅速外流 B. 对K+的通透性下降,K+迅速内流C. 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外流 D. 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26.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

11、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27.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形成与组织液中Na+外流有关C. 神经纤维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28.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的过程B. 血糖不足时,肝糖原与肌糖原可再次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C. 患糖尿病是因为饮食含有糖分高所引起的D.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和高效

12、的特点29.人体内某一激素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激素H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最可能导致( )A. 血糖浓度不变 B. 血糖浓度升高C. 肝糖原合成加快 D. 脂肪转化为糖加快30.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

13、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31.根据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_,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_。(2)人体中Na+可与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共同维持人体pH的相对稳定,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3)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只能处在一定的动态平衡当中,其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32.(12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 测pH 滴加5 ml 01mol/L的HCl、摇匀 测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 。33.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