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二生物期中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9941524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高二生物期中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高二生物期中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高二生物期中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高二生物期中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理科)理综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 组织液、淋巴和血 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答案】B.【点睛】内环境成分总结: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内环境成分(如血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1)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

2、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2.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A. 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相同,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刺激B点时甲、

3、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两个神经元之间时,由于该处突触的兴奋是突触后膜兴奋,而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右边的神经元不兴奋,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膜外均是正电荷,无电位差,乙不发生偏转。当刺激B点时,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则乙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

4、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左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部位的膜电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乙发生一次偏转;然后兴奋传导到乙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部位,使膜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而乙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恢复为外正内负,所以乙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偏转同样,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甲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部位,使膜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甲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然后兴奋传导到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部位,使膜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而甲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恢复为外正内负,所以甲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偏转。因此,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所以D项正确。考点: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判

5、断能力,提高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等知识的综合运用。3.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体温下降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皮肤血管收缩机体耗氧量降低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D. 【答案】C【解析】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错误;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正确;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正确;寒冷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错误;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

6、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正确故选:C4.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 农民最终收获的草莓与生长素有关而与乙烯无关D.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不受抑制,只是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A错误;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等环境因素无关,B正确;C、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草莓实的自然生长、成熟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有关,C错误;D、主动

7、运输是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琼脂块是没有生命的物质,不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生长素,D错误故选:B5. 如图表示三种免疫异常,可引起人体患糖尿病,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A. 表示的患病机理不同,但都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B. 抗体3(Y3)将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C. 某类细胞可代表不同的浆细胞,图中疾病都是自身免疫病D. Y1、Y2、Y3的加工场所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答案】B【解析】过程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导致胰岛素减少,过程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表示的患病机理不同,A正确;过程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

8、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B错误;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以该细胞可代表不同的浆细胞,C正确;Y1、Y2、Y3属于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B6. 如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向左弯曲生长的是B. 是一组对照实验C. 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D. 单侧光能够对起作用【答案】A【解析】图中胚芽鞘切去尖端后,在胚芽鞘的右侧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胚芽鞘弯向左侧生长,其它直立生长,弯向右侧生长,不生长,A正确;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而实验中具有多个变量,不属于对照实验,B错误;尖端是感

9、光部位,图中用锡箔遮住尖端,因此直立生长,C错误;尖端是感光部位,切去尖端后不能感受光的刺激,D错误故选:A【点睛】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尖端能感光,生长素能横向运输,尖端以下不感光,生长素只可纵向向下运输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作用因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二、非选择题7. 如图为下丘脑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请回答有关问题:(1)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与图中_相符(填“甲”、“乙”、“丙”),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

10、”是_ ,接受信号的物质是_。该“信号”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2)当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_使其分泌活动增强,此外该过程也受到下丘脑的调节,与图中_相符(填“甲”、“乙”、“丙”)。 (3)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答案】 (1). 甲 (2). 分级调节 (3). 促甲状腺激素 (4). 糖蛋白 (5). 控制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基因只能在甲状腺细胞内表达(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 胰岛B细胞 (7). 丙 (8). 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要被灭活【解析】试题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

11、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图中甲方式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方式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丙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分级调节,与图中甲相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直接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糖蛋白,该“信号”只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根本原因是控制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基因只能在甲状腺细胞内表达(2)血糖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当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下丘脑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与图中丙相符(3)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要被灭活,故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点睛】8. 下图

12、甲表示反射弧 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 _。(2)图乙是图甲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反射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_个。(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或_的膜。图乙中处的液体为_。(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经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答案】 (1). 效应器 (2). c (3). 2 (4). 细胞体

13、 (5). 树突 (6). 组织液 (7). 高尔基体 (8). 突触后膜 (9). 糖蛋白 (10).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试题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是神经中枢、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分别是突触小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b上有神经节,所以a表示感受器、f表示效应器(2)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c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14、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图甲的神经中枢中,突触结构有2个(3)图乙中的是突触后膜,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膜图乙中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后膜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有识别功能(6)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9. 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下图所示、是由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浆细胞可以由_、_分化而来(填细胞名称)。(2)图中所示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