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五要”.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3567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五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五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五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五要”.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者“五要”当前,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三个自信;胸中有全局,善于谋大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强化辩证思维,提高引导艺术;讲究引导策略,把握好“时度效”。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围绕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厘清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成为新形势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定向标”,新闻工作者应以此为指引,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笔者认为,当前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用力。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三个自信”保持战略

2、定力,要求新闻工作者坚守立场,坚持原则,不为假象所惑,不为干扰所动,不为风险所惧,报道要讲真话,报实情。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把坚持正确导向置于媒体工作首位,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懈怠。特别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的传播业态迅猛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传播格局,舆论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保持战略定力,新闻工作者要因势而谋,顺时而动,适应国内外舆论环境的变化,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增强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理直气壮地批驳各种错误思潮,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网上舆论阵地;也要发扬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的精神,遵循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规律,敢于发声,善

3、于发声,巧于发声,营造压倒性的主流思想舆论,在众声喧哗中彰显主流价值,在交锋交融中凸显中国精神。战略定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植根于民族自信的土壤,这种自信,就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三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这种自信,不能没有理想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打铁先得自身硬”,“让人信先得自己信”。广大新闻工作者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三个自信”,是做好新闻传播工作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新闻工作者唯有加强学习,加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铺垫,并勇于实践,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才能夯实正确引导舆论的思想根基。胸中有全局,善于谋大事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其工作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新闻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要讲大局,顾大局,认大局,为大局,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发声,在大局下行动。大局、大势、大事,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唯有胸怀全局,才能把握好大势;只有把握好大势,做到因势而谋,才能使大局了然于胸。事物的性质往往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矛盾又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与走向。唯有把握大势,才能抓住事物的核心与本质。只有把握大势,才能真正做到全局在胸。着眼大事,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报道好事关全局的大事

5、,群众关心瞩目的大事。新闻工作者唯有了解大局,熟悉全局,做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才能报道好大事;唯有把握大局,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才能报道好大事。把握大势,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绝非易事。“势”,包括形势、走势、态势、趋势。新闻工作者要把握大势,必须了解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熟悉群众的心态、情绪和呼声,了解各种思想、观点和思潮。当然,也要把握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登高临风,俯看世界。因势而谋,就是要求我们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对社会上刚露出苗头但又带有趋势性的问题能灵敏地加以捕捉,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前瞻性的报道。因势而动,就是

6、要求新闻工作者提高反馈、应变能力,当看到新事物酿成并成为新的发展态势时,能牢牢抓住,并迅速组织报道,在新闻舆论上起先导引领作用。顺势而为,就是新闻工作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驾驭引导舆论的能力,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上有所作为,有效作为。着眼大事,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找准新闻舆论的爆发点、着力点。大事往往牵动全局,也牵动亿万人的目光。因此,新闻工作者着眼大事,报道大事,就能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大局服务,就能抓住广大群众的“兴奋点”,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为此,新闻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方针和出台的重大举措,围绕大事要事喜事,围绕重大新闻事件,抓住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战役性的报道,做到

7、在大事上聚焦,在大事上着力,在大事上发声,在大事上唱响主旋律。另外,群众利益无小事,着眼大事,新闻工作者还要关心群众利益和疾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言群众之所言,排群众之所难。特别是针对群众关切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主动介入,深入剖析,提出对策,使热点问题得到化解,从而在群众和政府之间架起沟通理解的桥梁。可以说,新闻媒体在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发力,就是着眼于大事。新闻工作者要把握大局、大势、大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理论上清醒、道路上自信、路线上坚定,我们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才能旗帜鲜明,才能与大局合拍,才能在大事上正确发声,才能在多元化

8、舆论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习近平同志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进一步明确了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与使命,揭示了舆论引导工作的价值内涵,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现在,我国各族人民正集结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旗帜下,大踏步前行,这是新闻界必须牢牢把握的大势。我们要顺势而为,加大“中国梦”的传播力度,深刻阐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揭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使“中国梦”在中国乃至世界广为传播,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传播“

9、中国梦”,就是传递希望、期盼和嘱托,就是传递信念、勇气和力量,就是弘扬主旋律,就是激发最大负荷的社会正能量。为此,新闻工作者要大力讴歌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中国在突破发展“瓶颈”,打破利益固化“藩篱”,锐意推进新一轮全面改革进程中取得的进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就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考量的“定盘星”,是社会前进的“推进器”,是激浊扬清的“校正器”,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因此,

10、新闻工作者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道力度,就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新闻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思想武器,来分析、鉴别形形色色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鞭挞社会上落后、腐朽的思想和行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信自强、理性平和、昂扬向上的社会心态。新闻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大力传播有利于促进社会富强、文明、民主、平等的主流意识,大力传播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倡导友善诚信的主流思想,使其入耳入脑,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成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价值目标。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在重大问题上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对恶

11、意煽动非理性情绪、造谣滋事的错误言论要敢于“亮剑”,给以有力回击;对社会上广泛传播的流言要正本清源,及时澄清;对群众中的一些模糊认识,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到理性轨道;对群众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要主动介入,善于剖析,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热点问题“降温”,热点事件缓解。总之,只有开展积极的思想舆论斗争,才能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强化辩证思维,提高引导艺术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工作,还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统领,掌握科学方法,强化辩证思维。要透过现象抓本质,不为表面现象迷惑,分清表里主次。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首先是从人们直接感知的各种现象开始。这些现象裸

12、露在事物的表层,具有肤浅性、流变性等特征,而本质则是隐藏在各种表象之中,是事物比较稳定深刻的内涵。新闻工作者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紧紧抓住其本质,善于鉴别现象与本质之别,主流与支流之分。许多成功的报道,都是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从局部到整体,从事物的外部联系深入到事物的内核,层层剥笋,用辩证思维对新闻事件进行审视和升华,从而帮助人们获得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防止片面性与绝对化。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普通联系的观点,善于从宏观上、整体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深入挖掘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摈弃线性单一因果律的思维方式。在新形势下,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隐藏着深

13、刻的内在联系,不能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一因一果”等思维看问题。新闻工作者应把报道对象看作是由相互联系的多要素构成的具有多维空间的整体,而不仅仅看成是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侧面。要对社会问题作全方位扫描,从上下、内外、纵横、正反各个方面分析,充分揭示社会问题的丰富内涵及发展趋向。特别是在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宣传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用辩证思维把握好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经济改革与其它改革之间的一系列内在关系,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克服静态思维和思维定势。改革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因此,新闻工作者反映改革开放的新闻报道,要用动态

14、思维,善于从事物的矛盾运动中寻找“切入点”,抓住事关全局的新进展、新情况、新矛盾,进行报道。要用“过程论”的观点反映改革,让群众看到改革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当新的改革举措出台后,新闻舆论就要下“毛毛雨”,让群众有接受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在改革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动态式的跟踪报道,把改革进展中最有新闻价值的“横断面”“切”下来,“解剖”给群众看,既讲改革取得的突破与红利,又讲可能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克服等一切有了“定论”后再去作报道的思维定势。讲究引导策略,把握好“时度效”新形势下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端正的思想作风,而且需要科学的工作方式,

15、讲究宣传策略,提高引导艺术。由于互联网强势崛起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多元、多变、多样的舆论生态环境,传统媒体垄断话语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流媒体要赢得话语主导权,不仅需要舆论导向正确,也需要传播方式科学,提高引导艺术,讲究引导策略,把握好“时度效”,打造强势的主流思想舆论。把握好“时”。包括时效、时宜、时机,处理好媒体早发声、何时发声的问题。新闻之新,首先体现在时效上。在传播渠道多样、新闻信息多元的情况下,新闻时效的竞争从过去的以天、以小时计时缩短到以分秒计。特别是在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谁能抢先一步、先声夺人,谁就能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因此,主流媒体的

16、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快速反应,抢占先机,避免“真相还在穿鞋,谣言跑遍全球”的被动局面,赢得引导舆论的主动权。从传播规律上说,受众对事件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如果被西方媒体和非主流媒体抢占了先机,想用“迟到”的新闻信息来消除受众的“第一印象”,是很难的。所以提高新闻时效,是对主流媒体引导舆论能力与水平的考验。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到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新华社均在地震发生后4分钟内就向全球发出快讯,及时发布了权威信息。一般来说,引导舆论贵在早,重在先,但不是所有报道都要“抢”,还有拿捏时机、把握时宜问题,要讲究时间节点。比如,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虽然问题已经露头,但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一段时间内主观上再努力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要搁置一下,等问题充分暴露、条件成熟后再去作报道。新闻工作者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凭一时冲动,推波助澜,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使问题复杂化,以致影响社会稳定。另外,对突发性事件,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