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2267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的运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的运用摘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兴趣及参与课程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重点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现状及实施体验式生涯教学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 教学方法青年大学生,正展现着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同时面临着最重要的职业生涯准备。因此,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方法,对于在校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科学设定职业发展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准备,提升职业规划能力和就

2、业竞争力的重要课程。本文尝试探讨体验式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运用,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体验即亲身经历,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认识。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知、体会和领悟新知识,从而构建并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直接经验,其理论依据是“教学双主体论”,它是一种使学生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直接体验,以学生为教学

3、主体;教师不再是中心,他们只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活动组织、问题回答及知识梳理,发挥着推进教学进程的作用。体验式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2.以体验为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多数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一定的教学活动,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式教学模式,学生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然而,体验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体验为教学模式,不是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突出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体验、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有学者将体验式教学模式概括为“入境激情、对话移情、探究动情、实践纵情、评述析情”。3.以活动为教学载体教学过程主要围绕活动来组织和开展,教师在课

4、前需要围绕课程设计以社会实践、角色扮演、课堂游戏、调查访谈等为主要形式的探索活动,并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解决或完成一定的任务,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目标。4.以直接经验为教学主要内容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对应,间接经验是指从书本之中或他人之处获取的知识,直接经验则是通过亲身经历或参与实践获取的知识。体验式教学与理论课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获取知识途径的不同,它突出以直接经验为起点开展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现状自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之后,各高校根据要求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先后开设了大学

5、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并努力将它们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过程中。目前,国内高校已全面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同时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门课程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与从无到有的开设初期相比,该课程已取得较好发展,但也存在一定不足。1.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据了解,很多高校将该门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一般由学生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任授课教师。在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同时,呈现出学科背景多样化、课程知识储备零碎化及教学经验不足等特点。另外,缺少专门的教研团队也是该门课程的重要不足,仅靠高校学生管理部门

6、的领导及行政人员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该门课程的长远发展。2.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该课程自2008年开始全面铺开,相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公共必修课仍然是一门新课,而且所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即时性成效不显著,学习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非显性的,它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之中;相比之下,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通常通过一次考试或测验就能显现出来。因此,该门课程在学生中没有得到必修课应有的重视。3.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课程当前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偏重于生涯规划知识与方法的理论介绍;加之授课教师缺乏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把握教学内容不够深入,联系实际不够紧密,教学案例不够贴近实际等客观原因,

7、导致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课堂教学不生动,甚至所授内容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执行不够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文件要求,该门课程应该“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但是,据了解,很多高校仅在学生入学第一年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三年级或毕业班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制订后永不变化,而是应该随着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修订的。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应该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而不应该仅在新生入学阶段重点强调。5.课程教材建设力度有待加强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广泛普及和不断发展,学生教材的选择或编写

8、工作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正式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类教材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教材内容基本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但侧重点不尽相同;而且,教材普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针对性和操作性均有待提高。因此,高校应加大课程教材建设力度,组织专家和授课教师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编写优质教材,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课程建设。三、体验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实施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和对现场的把控体验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及时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体验式活动的主体。但是,并不代表对学生

9、放任自流、随之任之,而是要求教师参与其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穿插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及为学生解惑答疑,更重要的是对整个活动现场的把握和调控,从而保证活动有效开展。2.体验式教学的课前准备要充分高效的课堂来自于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成败。这里所说的课前准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活动目标、内容、场地、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等方案的提前设定,还应包括课前活动氛围的营造及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对理论知识和活动方案的提前预习,避免盲目性地参与和对活动一知半解,确保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关注和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学习的需要事物

10、的存在是因为它有被需要的价值,同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价值也是因为被需要。学生职业生涯学习的需要是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原动力。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职业生涯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学习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设计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体验式活动。4.正确处理体验式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体验式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载体,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式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其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验式活动的范围更广泛,可以以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为活动形式。

11、但是,并非所有的活动都属于体验式活动,临时性的、短暂性的实践活动或者以文体娱乐为主题的课外活动等均不属于体验式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不能将体验式教学活动等同于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大学生活动,它还包括案例分析、情景再现、角色体验、人物访谈等其他形式;也不能简单地以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大学生活动取代体验式教学活动。5.注重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的探究与思考有学者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概括为“前期准备情景实践教学评价”三个重要阶段,或者将其概括为“情境引导活动参与体验讨论分析与成果展示生涯经验统整”。不论是哪种模式,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过程体验和思想碰撞,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是

12、活动成效的关键,也是体验式活动的宗旨。因此,教师在组织体验式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的探究与思考,更好地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内化与升华。参考文献:1沈艳华,任国升.试论体验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103.2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4.3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1.4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5.5廖志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探索J.思想工作探索,2009(4):60.6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29-31.本文系2015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安徽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项目,项目编号:SK2015A054)阶段性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