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苗族自治民族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22191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民族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民族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民族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松桃苗族自治民族中学高二历史月考 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松桃民族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2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而就在佩理到日本的19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C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D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3历史学家陈旭麓

2、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书中他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4“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根本目的完全不同思想向实践转化程度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所起的作用不

3、同A B C D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开设近代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6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A张謇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7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

4、秀笔下的孔子8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表述最恰当的是()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9“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10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A儒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B新文化运动时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C20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

5、级的困惑11鲁迅狂人日记的主题是()A描述一个狂人的日常生活B揭露传统的贞节观和夫权思想的危害性C称赞封建社会的仁义道德D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12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民本主义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14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

6、跃”主要表现是它( )A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C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D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15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以下哪一主张相一致()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16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17毛泽东指出中

7、国革命分两步走,具体是指() A由改良到革命B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C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18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B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主要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19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革命半月刊第4期上发表理论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C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思想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8、主义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20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提出了“工农武装根据”理论B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21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实行改革开放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设小康社会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2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

9、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A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4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

10、大25漫画(右图)“某些小吏”寓意深刻。某些基层干部的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项原则( )A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二、非选择题(26题30分、27题20分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30分)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是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致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材料二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

11、,二者期强矣。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1)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 (8分)(2)分别指出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16分)(3)简要概括这些变化所体现的阶段特征。(6分)27、阅读下列材料:( 20分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当时中国所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在三民主

12、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中共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复兴之路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2007年10月22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10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10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