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考两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91995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高考两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三高考两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三高考两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三高考两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三高考两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高考两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高考两模拟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20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t(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f 2012年高考总复习 历史 df 第20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知识梳理基础训练能力提升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工业 资本 社会 1953 初步 工业 工业 赎买 私有 公有 1956 计划 1956 八 主要矛盾 工业国 冒进 1960 比例 1958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客观规律 真理标准 思想解放 1978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人民公社化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生产积极性 企业活力 公有制 并存 现代企业 竞争实力

2、资金 技术 管理经验 经济特区 深圳 港口 浦东 全方位 宽领域 市场 南方讲话 生产力 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 公有 2010江苏单科13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 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 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答案 D 解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注意所给图片上的时间 然后再去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作出判断 图片最下方显示时间是1954年12月18日 那么可排除A 大跃进起止时间是1958 1960年 和B 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是1958年才开始的 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 B项

3、表述也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注意到图上方的 生产合作社 则应选D 而B与之无任何联系 不能作为对此图的理解 2010山东文综14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 1958 1959 1964 1970 1975 1979 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 1964年相对应的是ABCD 答案 C 解析 1953 1958年 我国通过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 的态势 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呈下降趋势 故这一时期应为B 1959 1964年 在这一时期 1959 1961年由于 左 倾泛滥 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

4、时期 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 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 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 故这一时期应为C 1970 1975年 文革期间 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 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状况 故这一时期应为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从1979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农村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民经济就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 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 故这一时期应为D 2010天津文综9 以

5、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 单位GDP能耗 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 单位GDP能耗 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 实行 二五 计划B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 建立人民公社D 开展大跃进运动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从图中可知GDP能耗最高值出现在1958年 即大跃进时期 显然是由于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 造成了自然资源 能源 的大量浪费 2010上海单科25 20世纪50年代初 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 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 中国政府A 推行了土地改革B 组织了人民公社C 实施了 一五 计划D 发动了 大跃

6、进 答案 C 解析 题干的材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家的工业基础极端薄弱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实施了一五计划 2009广东14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答案 A 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A项符合建国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历史事实 当时我国 一五 计划超额提前完成 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工业基础 但是 当时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 工业化并

7、没有实现 据此判断 B C两项违背史实 从表中数字上看 1958年的工业增长率是1955年的近12倍 是表象 排除D 类别 年份 2009全国文综 15 下表为1978 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答案 D 解析 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2009福建文综19 1984年3月24日 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 福建日报

8、上发出 请给我们 松绑 的呼吁 随后 人民日报 转载了这封呼吁信 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 此题要抓住材料中的两点关键信息 即 1984年 时间和厂长经理呼吁 松绑 材料反映出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已成为城市企业改革的中心任务的趋势 随后在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其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因此答案为C 2009四川文综18 1973年3月15日 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 西铁城 星辰表 这反映

9、出A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 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A 解析 西铁城 是一家日本的国际著名钟表公司 另外 B C D三项都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情况 应排除 知识拓展演练提升 2010安徽文综17 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 当时的中国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该股票发行于1984年 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 排除 初步

10、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 排除 2010四川文综18 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 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 人民日报 上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 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促进企业技术革新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鼓励企业大胆探索 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从本则广告来看 是刊登在国内的人民日报上 故 表述不符合题意 排除含 的选项即可 2009山东文综13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 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

11、时期是A 1949 1951年B 1953 1955年C 1958 1960年D 1979 1981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 图表反映出的信息 一是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这种情况综合比较各项 最可能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 生活水平提高 也进一步促进了轻工业的发展 2010广东文综38 节选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3 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

12、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9分 4 中国 农民工 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 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深层次透析 描述 阐释 认证历史变迁的能力 以社会群体的变化为切入点 涉及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等多个领域 充分体现了综合性 研究性 发展性的命题立意 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特定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 3 问前半设问要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觉悟的提高两方面分析 后半设问要从国家性质和工人地位的变化 国家发展目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释 第 4 问首先要紧紧抓住 1978年后 这个关键信息 从而把握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

13、建设中改革开放这个主基调 其次要把握住 农民工 这个关键词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它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产物 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出现富余劳动力 同时农村改革也改变了农民的观念 体现为农民不再固守土地 走向城市不仅使他们有了新的增收途径 更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对劳动力需要的体现 答案 一战 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工人力量壮大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 在民族危机 学生运动 十月革命影响下 政治上自觉 新中国成立 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工业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 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