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13880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80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 商品经济B. 自然经济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宗族势力生存的土壤是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这种村落形态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故选B项;村落形态的经济基础不是商品经济,故排除A项;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也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故排除CD项。2.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

2、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 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迭B. 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 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D. 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鲁国的初税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初税亩”客观上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促进了经济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故A项正确;初税亩增加了国君的收入,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早于“初税亩”;D项是指商鞅变法,排除。点睛:从材料“公元前594年”“鲁国”“按亩收税”中分析出初税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正确答案。3.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3、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谓均田制指封建王朝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国有制,不允许土地买卖、占田过限,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A项没有认识到均田制只是在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上实行,地主土地私有制不在均田制范围;B、C项不符和均田制的特征,故选D【考点定位】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4.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

4、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 井田制趋于瓦解C.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 土地兼并严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联系诗经产生的时间段及“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据此排除AC;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的事了,排除D;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趋于瓦解,B符合史实和材料的描述。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5.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 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 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答案】B

5、【解析】试题分析: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属于经济基础变动,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四个选项中,能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是B。A是表现;C是直接原因;D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名师点睛】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彻底瓦解。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

6、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D. 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史实不符。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材料中土地兼并现象无关。说法与史实不符。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样的土地政策产生了题中所阐释的现象。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名师点睛】土地兼并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着。 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

7、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和哄骗、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各参与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正常的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先进的土地政策最终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引发的一场悲剧。7.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

8、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小农经济的要求简单,仅仅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就可以展开生产,由此体现了小农经济生命力的顽强,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没有反映其脆弱性和稳定性,故排除AC项;小农经济出去劳动工具外还需要劳动力,所以D项概括不全面,故排除。8.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

9、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 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 规范丝织行业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制造“违禁品”,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不是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A项表述有误,排除;“违禁品”是“龙凤”花纹类的纺织品,可见龙凤纹是皇家专属用品,B项正确;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目的,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

10、展明朝的手工业9.“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土地兼并B. 重农抑商C. 闭关政策D. 贫富分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故选A。B项指的是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C项说的是尽量不与外部世界交往;D项是对材料的重复。考点:土地兼并点评: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往往会造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因此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往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的均田制等。但是随着政府手中掌握的土地不断地减少,

11、均田制难以继续,说明封建社会只要土地私有制不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就无法根除。10.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限制商人的政策C. 禁止经商的政策D. 反腐倡廉的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汉初商人不能穿丝绸、乘车,吕后时强调商人的子孙不能当官、吏,反映了当时对商人实行“限制商人”的政策。A项休养生息不属于商业政策;C表述绝对化、D明显错误。因此选B考点:古代经济政策点评:古代的经济政策要关注:全面评价“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缓

12、慢发展的因素。11.北宋城市发展的新特点是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城郭乡村允许置市贸易市的启用不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所以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城市发展的特点。12.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 春秋时期B. 西汉C. 南北朝D. 北宋【答案】C【解

13、析】据材料“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北朝灌钢法的特点,故C正确。两汉时期没有发明灌钢法,故AB排除;宋朝也不是发明灌钢法的最早时期,故D排除点睛:本题材料的意思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这便是灌钢法,而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运用,多总结。1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 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B.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

14、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的题眼在:收蚕、洪煮。缫丝这些流程产生了分工。手工工厂建立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内容,且“普遍”表述绝对,选项A排除;本题主旨是手工业,未涉及农业生产地位的问题,故排除选项B;纺织业产生了分工,这就说明了手工业实现了专业化的生产,故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选项D排除;14.2015年,面对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A. 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B. 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C. 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D. 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答案】C【解析】“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

15、”是清朝时期制瓷业才出现的的,穿越历史回到明代当然也就不可能经历到了,故选C。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江南丝绸等行业出现手工工场、出现商帮和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故排除ABD。15.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等级观念的影响B. 城市经济的发展C. 征收赋税的需要D. 社会管理的需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宋代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依据所学,宋代的时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分析选项,A与题意无关;C、D都是由B引起的,不是主要原因,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原因,故应选B。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宋朝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封建城市经济发展到北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即“市”、“坊”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