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坐着马拉爬犁穿越阿勒泰感受禾木.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906150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冬坐着马拉爬犁穿越阿勒泰感受禾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寒冬坐着马拉爬犁穿越阿勒泰感受禾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冬坐着马拉爬犁穿越阿勒泰感受禾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冬坐着马拉爬犁穿越阿勒泰感受禾木.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冬,坐着马拉爬犁穿越阿勒泰感受禾木隆冬,雪厚及胸部,坐着马拉爬犁穿越阿勒泰腹地禾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凝固了眼泪,也凝固了冰雪般的童话世界烂漫之春人人爱,我却独爱萧瑟之冬,尤爱冰雪童话般的阿勒泰之冬。依我的经验,亲近阿勒泰的最好方式,就是乘坐古老的交通工具马拉爬犁,穿越它的腹地!阿勒泰地处新疆最北部,冬季可长达半年,甚至更久。可想而知,这里的春夏秋三季是多么短暂,恍如一梦。所以,很多摄影者需要及时掌握当地天气预报,以免想拍的美景一不留神就溜走了。至于我,则慢悠悠地打量着阿勒泰,耐心地等待隆冬时节,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说,一个人的独行。茫茫雪原,一辆马车静静地、孤单地行驶在旷野上,没有

2、熙来攘往,只有寒风和马蹄声 抵达布尔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出发前往阿勒泰,探访深山里一个叫禾木的村庄彼时,禾木还不是著名景区,通往禾木的道路还没有畅通冬季大雪封山后,这个村庄如同孤岛般与世隔绝。牧民们通常在九月下旬就要开始储备整个冬季的生活物资,直到来年五月冰消雪融,春暖花开。那天凌晨6时,一身困倦的我从长途班车上下来,双肩包里裹着相机、采访本,还有加厚羊毛手套等御寒衣物。接应我的哈萨克朋友还没有来,外面风雪交加,我一个人在布尔津县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厅里跺脚驱寒。大厅里空无一人,幸亏还有暖气。当天,布尔津零下30度。我等了四五个小时,哈萨克朋友终于赶了马车来接我。下午,我们到了冲乎尔乡。当晚

3、,住在哈萨克朋友图尔留的家里。时间对于有些族裔来说,往往不是用来精确表达的,仅仅是一种约定。他们看重的是信誉和人品。说来接你一定会来接,但不一定是你约好的时间。一旦和你产生联系,他们必定真诚以待。晚上,吃着图尔留妻子熬的奶茶和点心,还有热腾腾的羊肉汤,暖和多了,旅途的艰辛也一扫而光。虽然语言交流不是很顺畅,但并不妨碍我们在一起唠嗑,各自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当图尔留的妻子听说我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出差在外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她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对我说:“哎呀,你这样的女人家也挺可怜的,在外面工作不能回家,那你家里的男人怎么办嘛?谁给你家老公做饭嘛?”我解释说我家老公生活方面是完全可以自理的,洗

4、衣做饭样样会。这位哈萨克妇女听了更是惊讶得不得了:“那怎么可以,男人是做不了这些事的!”图尔留看了她媳妇一眼说:“城里人跟我们不一样,男人女人都一样干活养家。”哈萨克媳妇“哦”了一声,话题转移到了我明天出行的地方,问我去禾木是去看亲戚还是去玩。我回答说都不是,是去工作,她又表现出茫然。那?早已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居然此时还有人专程去工作,的确让人费解。不解归不解,哈萨克妇女与生俱来的善良是不加掩饰的,当天晚上,她就为我们准备好第二天路上用于御寒的棉衣棉被等。图尔留的大儿子当时9岁,忽闪着一对黑而有神的眼睛,喜欢黏在我跟前,对着相机镜头扮各种调皮样。城里像他这么大的娃,定然被宝贝得不得了,

5、上下学接送不算,什么活都不让干,自然也是什么活都不会干。可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在马背上长大的孩子们,与牲畜有着天然的亲近。眼前这个9岁的孩子,不仅能熟练地骑马,还能独自放牧牛羊,俨然是大人的好帮手了。这些牧区的孩子们,骑在马背上都无需套马鞍,可见他们驾驭马儿的本领有多强。 向禾木进发次日早晨,图尔留的妻子准备好了奶茶和包尔萨克(一种哈萨克族的油炸面点),我喝了整整两大碗奶茶。彼时,第一次进阿勒泰冬窝子采访的我,还不知道途中是没有地方吃饭的,压根没准备干粮,也没带保温杯贮备热水。这可害惨了我自己,这是后话。上午10时,图尔留的父母、妻子、小叔子们全家出动来送行,老父亲更是事无巨细地查看马拉爬犁

6、上的每样装备,看牢不牢靠,保不保暖。老人对儿子的赶马拉爬犁技术是十分有把握的,就是对我的那双户外鞋一直摇头,认为中看不中用。老人反复嘱咐儿子:“她是国家(公家)的人,要照顾好!”我被严严实实地裹到被子里,只露出肩膀以上的部位。帽子、围巾、手套、口罩,几乎武装到牙齿,就这样,我们出发了。我们的马拉爬犁车身长不过两米,宽不足1米。图尔留坐在前面赶马车,我就坐在他身后。我的身前身后装满了各种物资。除了我的行李外,还有图尔留捎给村里亲戚们的其他物资,车上满满当当。出了村庄,我们进入原野。时而羊肠小道,时而大路迢迢。天蓝蓝,雪茫茫,景色十分壮美,就是比较冷。好在,出发前的两大碗奶茶还是很管用的,至少在下

7、午以前,旅途都是比较惬意的,尚有兴致欣赏美景。马拉爬犁咯吱咯吱,在雪地上留下了窄窄的两行车辙印。车印之外,便是深及胸部的积雪。如果对面有马车过来,一般会相互谦让,必定有一方的马拉爬犁退让到旁边深深的积雪中,等一方通过后,再从积雪中突围,回到马车道上来,从来不会出现城市交通中为了抢道而互不相让的状况。在游牧民族的心目中,这些行为都是令人不齿的。经过一个叫黑流滩的地方。此地冬季风大绝冷。至于为何叫黑流滩,我也没有查询到相关的说法。但在牧民心中,地处盆地的黑流滩是理想的夏牧场,有面积150平方公里的广阔草原。黑流滩的蒙古语意为“哈路特”,意指百鸟聚集的地方。这里群山环绕,中间为开阔盆地。每当夏季来临

8、,草原上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羊群毡房、蓝天白云,风光无限美。而在冬季,这里被层层积雪覆盖,寒冷季风扫荡盆地,刮到脸上,生疼生疼的。 过了黑流滩,太阳开始西斜了,阳光不再明媚温暖,阵阵寒意袭来。马鼻和马嘴部位,已经挂满了细细的冰柱,但是马儿还在奋力前行,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到了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要冻透了。虽然身上裹着被子,但根本抵不住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手脚疼得钻心,我咬牙坚持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终于克制不住,眼泪奔涌而出。图尔留听到我的哭泣声,转身问我怎么了,我说太冷了。他示意我用力搓脚。我照做。但是,没坚持多久,又被彻骨的冰冷击倒了,感觉全身都要冻僵了。我问今晚的宿营地还有

9、多远,图尔留答“马上就到了!”第一次问他时,觉得希望在前方。问了N次,图尔留回答如出一辙,我便不再问了。我深知,牧民说的“马上”,也许真的是一会儿,但更大可能是还有好几个小时。问题是,牧民自己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才到目的地。由于午间没有任何进食,也没喝热汤热水,人在极度低温中身体很容易失温,首当其冲的是人的神经末梢手和脚。也由于我的认识和准备不足,脚趾被严重冻伤,虽然没被截肢,但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这也是后话。我低估了这里严寒的威力。图尔留仍旧背对着我赶马车,纹丝不动。马儿还在寒风中奋力扬蹄,没有因气温骤降而懈怠。随着夜色的逼近,图尔留更加全神贯注地操纵着缰绳,唯恐一不小心马失前蹄人仰马翻落入悬

10、崖。山道险峻,道路两旁都是悬崖峭壁,没有娴熟驾驶马拉爬犁经验的人,是不敢赶夜路的。我也终于明白,在牧区,在这林海雪原,牧民和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我们这些所谓见多识广的城里人,真的没法与牧民比!夜黑风高,黑暗彻底笼罩大地,寒冷统治了整个雪原。我蜷缩着身子,任凭寒风裹挟着前行。我们的马车孤单而倔强。 夜宿牧民家不知过了多久,图尔留回过头来说:“到了,下车吧!”我还没回过神,图尔留已经轻松地跳下了马车,进屋去了。这时,我才发现,的确到宿营地了,石头屋里透出暖暖的光,家的光芒!屋子的主人殷勤地抱了一捆草料过来将马牵过去喂食。按照当地传统,到哪家投宿,哪家主人便要将客人的马儿同时照料好。所以,在以马

11、代步的牧区,途中的投宿点,一定会给马儿准备好充足的草料的,因为,马儿总是跟随主人同时出现。如若投宿的地方没有照顾好马匹,那会被视作对马匹主人的不敬。已经进屋的图尔留过了一会又返回到爬犁跟前,看到还在发愣的我说:“怎么还不下车啊?”此时,我的脸部肌肉已经十分僵硬,口齿不清地指着行李说:“我的腿脚都冻木了,拿不了行李了,帮我把行李搬回屋子吧。”图尔留有点哭笑不得。但他什么也没说,帮我把行李搬到了屋里。我挪腾着两条失去知觉的腿,进屋坐到了暖炕上。一低头,眼泪已经止不住掉下来。可能是烟熏的,也可能是委屈吧。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手脚开始恢复知觉了,便开始脱掉同样被冻得硬邦邦的户外鞋。想起图尔留父亲的担心

12、,他对这双名牌山地鞋很是不信任,现在看来是很有预见性的。牧民耐冻,一方面因为饮食结构不同造成身体的抗冻基因比较好,另一方面,他们在对付冬季寒冷方面,其实是很有生存智慧的。比如说鞋子,他们在冬季通常穿的是羊皮或牛皮靴子,半高腰或者高达膝盖,密封性很好。靴子里面还套了一层像袜子一样的羊毛毡套,格外保暖。所以,牧民自制毡靴完全有资格傲视一切品牌的户外鞋。等我缓过了劲,热腾腾的饭也端上来了,是我爱吃的揪片子汤饭。在这冰天雪地的野外,一个牧民的投宿点,能吃上这么一碗暖心暖胃的面食,足以抵御一切寒冷孤独。饭后,我喝了一碗奶茶,倒头便睡了。石头屋里有两张炕。图尔留和其他几位前来投宿的牧民睡一炕,我和两位女伴

13、睡一炕。屋里暖融融的,一夜无梦。多年后想起这一幕,仍为自己的柔弱而唏嘘。 抵达童话世界第二天一早,我们照例喝了奶茶,就着包尔萨克,饱餐一顿后继续上路,向着前方的禾木村进发。道路两旁不时有木屋闪过,我们在森林中穿行。路旁的雪洞散发幽蓝的光芒。一米多宽的马拉爬犁车道两旁,是高达两米多的雪墙,我们好似一直在穿越雪山隧道。没错,我们深入到了阿尔泰山的腹地了。苍松翠柏,玉树琼枝,好一派北国风光。此刻,我们坐着马车,穿行在这童话般的世界里,洁净之极,安静之极。阳光明媚的旅程中,昨天手脚锥心的疼痛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心中蒸腾而起的温暖的喜悦与安详,与昨日的极寒之旅,简直判若两界。中午时分,终于抵达禾木村。在

14、这个阿尔泰深山的冬窝子里,我是唯一的外来人。当木屋、炊烟,迎面而来,我如回到家的怀抱。禾木村整个被山峰环抱。当地人说,这样才好呢,寒风吹不进来,外围零下三四十度,这里还能维持在零下二十多度。禾木村分上坡村和下坡村,?共住了两百多户人家,图瓦族和哈萨克族各占一半。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俄罗斯族。据说是当年十月革命后逃亡到此的俄罗斯贵族的后代。我在当地一位姓金的老师家里居住。金老师是蒙古族,她丈夫是哈萨克族。家里客厅的墙壁中央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旁边有硕大的狼皮装饰。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较为传统的牧区村庄,金老师和老公居然是女主外男主内。金老师在外面学校教书,丈夫在家带小孩做内务,当然也负责做饭洗衣之

15、类。男主人一改哈萨克族男子只在外放牧的习性,转而当起了家庭妇男,而且看起来十分胜任。晚上,做包子的时候,他愉快地哼着小曲,我不由笑了,想,不知道图尔留的妻子看到这场面,会有何种感慨。 禾木村周边草多,这是禾木人能够一年四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原因。每年7月中旬,禾木人就开始了打草的活计一冬季,这里的雪足有两米多深。牛羊无法到野外采食,只好吃主人储备的干草。山下的牧人打草一般10天左右,而禾木人要打两个月,直到草枯了雪下了才会停止。有时,打的草太多来不及运回家,只好在原地堆成一个又一个沃陶(草堆)。冬天的时候,家家户户用马拉爬犁去把干草一车车拉回来喂牲畜。禾木是个典型的牧业村。一般来说,男人在外放牧

16、牲畜,赶着爬犁拉运草料、柴火,女人在家剌绣、挤牛奶、酿奶酒、煮茶、劈柴干家务活。在原始牧区,生存极为不易,一切都得依靠人力去解决,这里面也包括孩子,孩子们可以做诸如照顾牲畜、劈柴等活计。只不过,相比照顾牲畜的信马由缰,劈柴难度要高不少这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木柴通常比孩子的身体还要粗壮禾木所在的阿尔泰山有着中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白桦、落叶松、油松?L势极好劈一段超过孩子身高的木柴,通常需要两个孩子的通力合作。我在禾木村见到了两个*岁孩子一起劈柴的情景。他们一人一头拉着长锯,默契且娴熟,这是他们从小就操练的活儿。锯子的长度比孩子的身高还要长。孩子们一边干活,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他们的小世界,笑意荡漾在脸上。红扑扑的小脸蛋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活而富有质感。在禾木,我认识了17岁的图瓦族姑娘阿热很。她曾经在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