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990523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泗洪县曹庙乡中心幼儿园 陈静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活动区内进行的以自由游戏为特征的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学前儿童的组织构建必须由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儿童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让他们的心灵真正得到满足。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区域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中影响儿童的行为,激发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究,促进幼儿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前言 近年来,活动区域已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2、,一些教师对活动区域的理解不够深入,区域环境创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如有的幼儿园设置活动区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做法,幼儿不感兴趣,活动区流于形式,有的则一味追求装饰漂亮,教育价值不强,成为摆设,有的则设置不当,相互干扰未能充分发挥各区的功能,有的随意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品种单一缺少变化等等,因此幼儿活动区域的创设,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一、区域活动的特点(一)儿童自选活动内容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儿童的自选活动,教师的直接干预较少。这样就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儿童的个别化的需要。区域活动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

3、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区域活动材料多样,内容丰富,它为儿童提供了自由自在的选择的余地,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或对自己带有挑战性的项目操作。通过操作赋予每位儿童成功感。所以这种既适合儿童能力又有挑战性的区域活动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二)儿童的自主性活动区域活动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以区域活动为手段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非常恰当的。儿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自主、愉快地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只能通过儿童自由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将着眼

4、点放在儿童的活动态度上,在儿童的活动过程中,去关注儿童的一点一滴进步。教师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儿童,而是尽量让儿童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这就使儿童在随意自在的气氛中,个性得到显现和张扬,充分调动和激发其自我潜能。(三)小组和个体活动 区域活动儿童可以个体活动,但一个区域的环境自然构成一个小组,所以区域活动更多是小组活动,这就为儿童提供更多地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有时小组也可通过教师与儿童共同活动来实现。二、创设区域活动的原则(一)教育性原则 活动区域的创设应遵从教育性原则,要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计区域环境

5、。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格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环境。这一原则在以纲要规定的五大领域划分的活动区域内体现得尤为明显。(二)整体性原则1、整个活动室的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 我们应考虑的是整个活动室的布局、摆设与装饰,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区域内环境的创设。因此活动区域内的墙面设计,家具摆设,在色彩和造型上要统一、协调起来,形成整体感,充满童趣而又整洁有序。2、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的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活动区域应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

6、时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三)共同发展原则共同发展原则要求,在活动区域的设置以及活动的开展上,应符合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区域的设置上,应关注幼儿年龄特点,在小、中、大班的区域环境创设中要以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构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发展的区域环境;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每个幼儿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我们必须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的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的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四)动态性原则区域环境设置应体现出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活动区域的种

7、类和数量应该是动态的。教室内活动区域的创设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种类和数量应体现出动态性。其次,材料的提供应该是动态的,幼儿是在与不断丰富的物质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材料会影响幼儿的发展。三、区域活动材料选择与投放要点(一)材料应具有操作性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材料是否具有直接操作性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师能给幼儿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材料,会激发幼儿产生操作的愿望,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二)材料应有启发性,投放要有目标性具有启发性的材料才能够保证教育目标的充分实现。材料的启发性是指

8、材料内部应该有一定的结构,隐含着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对幼儿顺利地操作材料进行活动有所启示和帮助。同时,材料和材料之间也应该有一定的关联。也就是说,材料应隐含着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同时也规定了材料的操作范围和操作性质,保证了将探究活动取得的结果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三)投放材料应丰富多样,把握比例适度学前儿童主要是依靠感官来认识外部世界的。不同的材料使用促使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感官认识,积累不同的经验,幼儿正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发展的,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就是给幼儿创设出丰富适宜的学习情境,就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每一个活动区域内都应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

9、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也提供幼儿合作玩的游戏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四)投放材料要有针对性 1、要求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投放不同的材料。 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需求和兴趣也不断变化,相应的,每个年龄班投放的材料也应各具特点,不断调整,小班幼儿活动区材料更应充分体现出操作性这一特性,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作用中获得发展。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小班幼儿所投的材料应具备通过简单的直接操作就可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特点。而中大班,教师可提供比较多的半成品材料,同时提高操作的复杂程度,选

10、择一些需要反复地探究比较、操作复杂的材料。 2、要求根据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幼儿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真正适合每位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不同需要。教师应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总是有新鲜感。(五)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幼儿在操作材料、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与材料有着直接的接触,因此,安全性是教师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保证材料的无毒、无害、无污染,清洁卫生,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消除安全隐患,才能保证幼

11、儿身心健康成长。四、区域活动的指导 活动区虽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对活动区活动的积极关注,细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介绍和引导对于刚进入活动区的幼儿来说,活动区是一个新鲜刺激,幼儿很愿意进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么做,于是出现到处乱跑等现象,因而,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活动规则,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从而使幼儿认识并适应活动区这种教育环境,顺利过渡到活动阶段。(二)开放和练习活动区应逐步开放,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以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即使进入了自主阶段,当在某区投放一

12、些新材料、新工具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行事。开始最好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区,循序渐进,介绍的同时,提供给幼儿练习的机会。(三)教师的主要任务1、教师应评估各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了解目前的设置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还要评估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以此来考虑材料的投放或变换问题。2、 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况,主要包括:幼儿间的冲突与环境关系、事故与环境关系、幼儿的兴趣,看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活动参与情况,社会交往水平,认知发展水平,遵守规则情况。3、教师指导的方式(

13、1)以自身为媒介教师可以两种身份指导幼儿游戏,即“游戏者”或“指导者”。游戏者是指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进入游戏,可采取平行式或合作式两种方法。指导者是指教师以特定的角色参与幼儿游戏,无论教师采取哪种身份,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包括言语的方法和非言语的方法。言语方法主要有描述、询问、重述、提问等。非言语的方法主要有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等手段。(2)以材料为媒介 它指教师通过提供材料的方法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3)以幼儿伙伴为媒介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伙伴交流、互动的很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结论 总之,区域活动是学前儿童自我学

14、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开展区域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共同参与设置各种活动区。同时,教师应特别重视在各区域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活动材料对儿童的发展作用。引导儿童与材料“对话”,让儿童与材料和同伴的“对话”中不断积累有关活动经验,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杨枫主编,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 张琳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3】 郑健成主编,学前教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4】 刘电芝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