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9112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38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冶金行业)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冶金行业)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冶金行业)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冶金行业)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95 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平顶山市“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的决胜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平顶山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立足于平顶山实际,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阐述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是政府推动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一篇 现实基础与发

2、展环境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平顶山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开拓创新,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和走在全省前列的态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三大任务”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生产总值跨进全省前列,胜利实现在全省率先崛起的第一阶段目标。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初步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12亿元(

3、现价,下同),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2%(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6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713亿元和350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和2.4倍,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继续提升。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1.3,比“十五”末提高3.3个百分点;六大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9.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16.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3.9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

4、1%。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深化城市创建活动,中心城区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6县(市)全部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舞钢市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宝丰县创建为全国卫生县城。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4,比“十五”末提高8.4个百分点;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两个规划”,五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万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55;城乡交通、电力、通信、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高速公路235.7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大中型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效能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粮食流通、集体林权、公用事

5、业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新进展。五年实际利用外资6.84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2.2倍;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搭建了招商选资重要平台。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建成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举办了曲艺节、魔术节、戏剧梅花奖、书法兰亭奖大赛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1.85倍和2.05倍,占全省平均水平比重分别提高2.3个和5.6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全民医保、农村低保和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等制度,解决和巩固温饱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科技、教育、卫生等

6、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市上下满怀求发展、图振兴的愿望和信心。这些都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平顶山市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05年“十一五” 规划目标2010年年均增长(%)1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5581100131213.22人均生产总值(当年价,元)115052160026000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当年价,亿元)29.16080.62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4961500235030.35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2.14.22.96.76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3.1(累

7、计)3.5(累计)6.8(累计)30.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4629035019.18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889291.39非公有制经济比重(%)49.96053.810城镇化率(%)354843.411城镇登记失业率(%)3.34.53.512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万)7.5354913人口自然增长率()5.166以内14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0.331.51.515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万人)4.957.57.27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6884000550415.41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723140001620813.218农村居

8、民恩格尔系数(%)464040以下19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7.23030以下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29595以上2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799992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2.321.8331.829累计-212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806764-4.42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6758025城市绿化覆盖率(%)29.14537.626林木覆盖率(%)23.3302727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08585以上2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29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2232803203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9、%)-10(累计)-22.1(累计)3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累计)-14.5(累计)32城市住房成套率(%)81.490以上90以上3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286300300左右34发电装机容量(万千瓦)202600560(关停小火电47)35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160.3370以上39636全市农村公路路网总里程(公里)655384758475“十一五”时期,是全市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平顶山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的五年。五年的发展成就,为“十二五”时期奠定了发展基础,创造了发展条件,积蓄了发展势能,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与

10、时俱进,在不断深化对市情认识中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实施“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战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发展趋势,提出统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三大任务”,持续提升改革开放、和谐稳定、党的建设“三项保障”,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二是必须创新发展方式,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把创新发展方式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创建“一个载体”(品牌产业集聚区),推进“两个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11、提升“一个比重”(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实施城市扩容规划,持续开展创建活动,争创和谐社区,增强城区吸纳承载能力,努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通过实施农民增收和新村建设“两个规划”,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增强了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在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积极推进“招商选资”,打造招商选资平台,扩大引资引智成效,优化了资源配置,拓展了发展空间。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持续改善民生中凝聚发展力量。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推动公共财政更多地用于调节公平、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必须弘扬优良作风,在攻坚克难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水平。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等主题教育活动,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和“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要求,增强把握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主动性,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五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为确立“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指明

13、了方向。第二章 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经过“十一五”时期的不懈努力,全市经济总量跃上1000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越过3000美元大关,已进入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已进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阶段。 “十二五”时期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发展。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已全面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必将促进经济结构

14、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河南省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设想,将促进中原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城市间互动合作共赢形成共识。国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持和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扶持政策,以及中原地区交通区位条件的持续改善将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提速阶段,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资源、产业、区位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在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中将赢得新的发展契机。发展环境仍有不少风险挑战。国际环境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区域之间对资源、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日渐激烈,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增强,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市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缺口较大,社会矛盾较多,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十二五”仍然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既是一个“爬坡越坎、负重赶超”的发展阶段,也是一个“调结构、转方式、破难题、惠民生”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攻坚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