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传承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8921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剧传承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剧传承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剧传承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剧传承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剧传承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探讨摘 要 分析湘剧存在的现状,发现制约湘剧发展的因素,探讨湘剧传承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湘剧 传承 保护 现状分析 发展路径湘剧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素有湖南“省剧”之称。其起于明洪武年间,朱元璋第八子被封为长沙王,他依照金陵律制,在长沙的吉王府内蓄养家班,带来了弋阳腔,这便是湘剧四大声腔之高腔的缘起。随着昆腔、徽调、汉调相继流传到长沙,湘剧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 50 年代湘剧发展达到巅峰。湘剧的一些代表剧目如拜月记、生死牌、百花公主、金丸记等享誉全国:或拍成电影全国放映,或巡演于国内各大城市。“*”期间,湘剧遭受重创。至80 年代,湘剧又迎来了短暂的辉煌。据悉

2、,当时湘剧团下乡演出,百姓买票要凭户口本,盛况空前。湘剧院团招生挤破门槛,报名的人很多。而这之后,为看湘剧排队买票的场景便很难看到了。湘剧院团招生也冷冷清清,问津者寥寥无几。直至 2008 年,湘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一切才又有所改观。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如今,湖南省及长沙、衡阳、桂阳、涟源等省市县各级湘剧传承中心,积极响应“文化惠民”政策,通过“雅韵三湘?好戏连台”省会周末剧场、“雅韵三湘?艺动校园”湘剧走进校园活动、湘剧演艺惠民月等公益性演出项目,将湘剧再次带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文化东风劲吹,湘剧再度回归。作为具

3、有湖南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湘剧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如何保护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彰显艺术魅力,吸引社会受众,是广大湘剧艺术爱好者及相关工作者尤为重视的课题。笔者以为,当今之世,应乘文艺发展的时代春风,及时总结湘剧发展经验,剖析其中遇到的问题症结,探求湘剧繁荣发展的有效对策,方为推动湘剧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正确途径。一、面临机遇1. 湘剧发展的新常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曾提出,中国的发展仍旧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新常态”,同样也应成为当下湘剧发展的现状表征。首先是维持“常”,即保持湘剧的存在

4、状态,使其不至于“人走戏亡”。湖南湘剧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曾坦言,在过去将近50年的时间里,湘剧这个地方剧种在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时代,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即使如此,这么多年来,湘剧院团的众多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对湘剧的坚守和传承,到今天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其次是追求新,即呈现出一些新的面貌。新面貌的呈现一方面是体制改革下湘剧的自我发育。2003年6月,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戏剧团体的改革试点工作随之展开。并在不断走向深化的体制机制改革中,湘剧院团事业单位属性开始松动,体制外的流动性因素开始增多。当前,在国有湘剧有限责任公司及传承中心之外,湘剧发展已经显露出了这样

5、一种分化趋势:一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民营商业戏剧的涌现,另一种则是各种形式的非营利戏剧的活跃。民营商业戏剧大多远离政治性的内容,虽然少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但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接受习惯。民营湘剧制作团体所创造的小剧场商业戏剧的繁荣,成为如今湘剧演出市场中引人注目的景象。“非营利” 湘剧的活动主体主要是各高校校园剧社和各种民间戏剧社团。“非营利” 湘剧拥有更多的创作视角,这也使得他们在创作上获得了更多自由,形成千差万别的艺术风格。从艺术生态面貌角度来讲,非营利湘剧的存在,有利于湘剧形成良好的艺术生态格局。新面貌的呈现另一方面表现在多媒体时代多种传播优势下湘剧传播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当前,便捷性媒体终

6、端为传者、受众提供的信息交流方式与互动程度,是过去无法比拟的。湘剧在如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潮流中,做到了在一定程度上扣住时代脉搏,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搭乘新媒介载体的湘剧,不仅仅是一个曾经存在的地方剧种,也是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努力繁衍、传承、延续、壮大的网上剧种。2. 传承发展的多样化近年来,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湖南湘剧不论在剧目打造,还是在剧情安排、唱腔表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呈现多元融合发展趋势。如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谭嗣同、李贞还乡等就是如此。湘剧谭嗣同改编自历史小说崩霆琴,由邵展凡、庞奂丽、王阳娟等中青年演员担纲演出。谭嗣同为湖南浏阳人,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同时也是湖湘人物的

7、典型代表。选择这样一个代表人物进行湘剧创作,对湘剧的品味提升及扩大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像这样,通过选取重大的本土历史题材来进行湘剧精品的打造,对湘剧的发扬光大是一个很好的策划和推动。大型现代湘剧李贞还乡,在剧情上跳出了湘剧传统剧目的宏大叙事诉求,以感性关怀和情感主线为重点,将话语方式进行了转变,再现大时代背景下的细枝末叶。李贞还乡讲述了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戎马人生和心路历程。该剧剧情的设计为两条线并行,一是李贞将军回忆中的家乡见闻,二是李贞将军的革命斗争生涯。全剧在现实和过去中不停地转换,对舞台的转场安排和衔接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突破转场的问题,本剧将影视艺术和戏曲舞台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8、,巧妙地融合电视剧中“回闪”手法及电影中“蒙太奇”等手法,将时空转换得合乎情理,在较为自然的状态下引领着现场观众随着剧中人物穿梭于不同的时空情景中,是融合其他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的成功试验,为湘剧的现代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3.湘剧传播的新空间广播电视出现以前,边看边演成为当时的湘剧演出和传播最显著的特征;广播电视出现以后,人们欣赏湘剧的方式超越了戏台的固定模式。如今,新媒体时代到来,湘剧的传播方式也日趋多元化,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拓展。首先,传播者由湘剧工作人员拓展到拥有一定湘剧素材和自主使用传播工具能力的人。这里的湘剧素材既可是湘剧演员本身所具有的湘剧演出素材,也可以是附着在声音图像等载体

9、上的湘剧素材。不同的传播者根据自身拥有的素材和工具,挑选各不相同的外在形式,再融合个人的观点等进行再编辑,之后向大众传播,获得受众的收听和关注。 其次,现代的舞台舞美灯光效果及立体声音质量较过去提高很多,录制下的湘剧演出,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老艺术家的高端演出水平及经典剧目的高品质,为湘剧传播突破时空限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如湖南图书馆建立的湘剧数字资料库便保存了大量的湘剧现场演出视频资料,其中不乏某些已故湘剧名角的演出内容,这让受众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体会到老艺术家曾经的风采。再次,网络资源的存在,为长时间保存各种演出资料、自主检索和反复点播观看提供了条件。对于受众,他们既可以观摩付费性

10、或者公益性湘剧演出,体验无可替代的现场感;又能利用网络资源,不需要现场观摩的门票成本和交通成本,几乎是零成本的形式来观看湘剧,这对于巩固湘剧边缘受众群体具有重大作用,为湘剧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存在困难1.体改碰硬戏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湘剧传承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这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党和政府无疑是最核心的推动力量,所有改革方案都是经过党和政府的设计和推动才得以实施。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改革对象的内生动力不足;其二,改革对象的转制愿望不强。改革对象的内生动力不足,是由于改革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没有很好地照

11、顾和协调内部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利益和诉求。改革愿望不足,是因为群众对改革方案的认识和走向,缺乏明确的判断,不能较好地理解,所以对改革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改革是一个自新过程,在对旧体制的否定和新体制尚未建立之间,必然经历一个失范磨合的阶段,一切都处于模糊状态,改革的试验性远远大于系统性,不利于调动湘剧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当前,旧体制所搭建的以“政府单位” 为基本结构的资源流动体系还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强大的控制作用。在戏剧艺术行业,重要艺术资源要素的流动,如大量的资金、优秀的演员、出色的导演以及舞台设施、剧场等,还是在这个体系内完成。这样以来,政府的行政控制依然很强大。湘剧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依然受其

12、制约。并且,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相对于体制内团体, 体制外的艺术组织显得势单力薄,它们所能获得的资源要素不但有限,而且多数质地低下,缺乏必要的竞争力。2.资金匮乏资金不足是影响湘剧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据悉,目前全省湘剧表演传承中心就5家左右,主要由2012年成立的湖南省湘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负责统筹联络协调。而维持湘剧发展主要开支,为政府专项拨款。尽管每年政府拨款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剧院资金的匮乏,致使湘剧传承发展受到影响是最主要的。首先是创排剧目欠缺经费。好的剧本的创作,必要的排练,优美的灯光和优良的舞美设备,才能保证好的剧目的生产。目前,由于缺乏资金,极大地影响

13、了湘剧精品的产出。其二,演出和工作人员薪酬较低,演出经费匮乏。因为政府拨款不足,演出和工作人员工资一般只能维持生存,尚不能养家糊口。很长一段时间,湖南的演出很多都是公益性质,没有门票收入,而政府基本上都是差额补贴,这样一来资金更加不足,湘剧演员亦觉生活有压力。甚至出现靠开黑的和唱流行歌曲来补贴家用的情况。演出成本增加、演员收入减少,政府投入不足,这些都给湘剧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制约作用。其三,场租费用高,剧场难以支撑。如今,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可是,百姓文化生活的空间似乎正在变窄。观演戏剧本为平民文化,以前乡下唱戏,搭个台子便可以了。如今在城市演出,必须要有剧场,而一般情况下,剧场

14、都要付租金,承担演出的文化机构如何支付费用,就是一大难题。其四,演职人员培训费用欠缺。常规性培训是提升演职人员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可是,如今剧院资金匮乏,很难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来对演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资金的匮乏,大大制约了演职人员专业水准的提升。3.人才缺失现今,现代文化生活对湘剧的冲击越来越大,关注湘剧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很多人都不知道湘剧。湘剧的观众群体不够,懂得欣赏、喜欢湘剧的人越来越少,而有志于湘剧、希望成为湘剧演出人员的人就更少了。另外,收入甚少也成为湘剧队伍人才缺失的重要因素。湘剧人才缺失表现在诸多层面。其一,管理人才的缺失。对文化资源的管理,往往较难产生大的经济效益,为

15、此,湘剧的管理队伍常常缺失专业的管理人才。其二,演出人才的缺失。湘剧演员收入少、生活比较清贫,而练功辛苦又枯燥;许多年轻人认为,在湘剧中成名太慢,十年也难得出个人才,而电视、电影、歌舞之类的,演员不仅收入高,出名也快,外形条件好的人都愿意选择后者。近年来,一些湘剧名老艺人相继离世,一些中坚艺术家也因为待遇微薄而纷纷转行或流失,致使湘剧人才队伍出现老、中、青断层现象。其三,湘剧的传播人才及后勤保障人员缺失。比如,新媒体传播成为时代潮流,而其传播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资金的缺乏,湘剧单位对新媒体传播投入甚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传播人才致力于湘剧的传播。剧院的后勤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却收入微薄,给湘剧传承

16、发展带来不利因素。4. 氛围堪忧1964 年至 1978 年,湘剧传统剧目被整整禁演了十四个春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得到拨乱反正,对优秀传统剧目逐渐开禁。此后,湘剧虽然迎来了新的发展,但那十四个春秋的禁演,却带来不少的后遗症及负面影响。随着一批名家和老艺人的逝世,大部分可贵的优秀剧目纷纷失传,更为严重的是,整整形成了一代戏曲观众的断层。1990 年代,各种时髦观念、新的思潮亦不可避免地对戏剧艺术带来冲击与干扰,一些本来供戏剧演出的剧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进行经济性开发,使湘剧等戏剧类演出阵地纷纷丢失,让本来衰微颓势的湘剧表演团体陷入更为窘困的境地。史料载,19501960 年代,长沙市北从湘春路南到劳动路,东起芙蓉路、西抵湘江东岸这一片区域,便有湘江剧院、劳动剧院等十几家剧院,十余家俱乐部剧场。而如今,却只有湘江剧院、红色剧院、长沙市实验剧场等寥寥几家。至于后建的田汉剧院及湖南大剧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