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的藏书印痕.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8778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3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裳的藏书印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裳的藏书印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裳的藏书印痕.docx(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裳的藏书印痕翻开惊鸿集,一行行隽秀字迹映出了一个几十年前或“挥汗理书”,或“拥炉题识”学人身影黄裳先生是当下知名学者、藏书家,曾有人揣测:“黄裳嗜书如命,青年时期就开始藏书。时至今日,步入耋耄之年的黄裳,其藏书之多,可想而知。”而黄先生则说:“书籍过手,也如不动的衙门流水的官,是经常流动的,原因多方,有因兴趣转移,或与书估、藏家互换,或因生活困难而易米一时也说不尽。”他买书喜作跋尾,有写在原书上的,也有写在前后副叶上的,而“每当书去之日,凡写于副叶的跋文,不忍便弃,辄取下以为纪念。”惊鸿集一书就是这些写于副叶的跋文集结。黄先生题跋,多谈得书故事,流传始末、藏家掌故及与书商的交往等,买书藏书的

2、点点滴滴,诉诸笔端,读来引人入胜,不类那些干枯、烦琐的版本考订,所以他十分推崇黄丕烈、傅增湘。如他跋明抄吹剑录、幻迹自警:“嘉业堂书于劫中散出,先有一部归朱嘉宾,后张叔平更巧取豪夺以去。张以事遁香港,久不敢归,其书则由三马路新张之文海书店售出,余获其多种。今所见刘翰怡书之前后有朱张二印者,则皆如此展转以出者也。”寥寥数语,将嘉业堂书散出故事及自己购书过程勾勒清晰,读来韵味无穷。又如他跋永乐刻(刘尚宾文集):“(王)季玉为虞山赵烈文娅婿,所藏颇富,多获之旧山楼,抗战中游蜀,其家困居金陵,无以为活,乃举所藏售之估人,精本不少又谈及滂喜斋书将散出,有荛翁跋宋椠颜氏家训等,力不足以获之,聊记所闻于此。

3、近来异书间出,而苦无买书之钱,云烟过眼,此事殆亦不足深慨,惟积习未尽,闻之殊不能不动心也。后日估人约余往观海宁钱氏所藏,闻有柳如是手抄书及荛翁校跋周易本义,傅节子手抄明末五小史、稿本国榷及劳季言所校书等,恐亦未能谐价,只能过屠门而称快而已。”将书籍流散过程与自己的购书心境结合起来,面对精善之本而囊中羞涩,只能过屠门而大嚼,其惋惜不甘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唐?曾说过:“书话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它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享受。”这一点深得黄先生赞赏。黄先生很重视书林掌故、书籍的流散过程,这些也都是其题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的题跋、书话内容酌料甚多,也深得人喜爱。他在书坊中走动多年,结识了不少阅历深广的书交商,如上海的郭石麒、杨寿祺,北京的孙实君、孙助廉等,并劝他们就所知见的善本与藏家流散故事记录下来,最后都无结果,实为憾事。翻开惊鸿集,一行行隽秀字迹映出了个几十年前或“挥汗理书”,或“拥炉题识”学人身影,你会体会到意想不到的韵味也许你会想到荛圃藏书题识和西谛书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