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之口头文学对王憨山花鸟画的影响.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86813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山文化之口头文学对王憨山花鸟画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梅山文化之口头文学对王憨山花鸟画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山文化之口头文学对王憨山花鸟画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山文化之口头文学对王憨山花鸟画的影响.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山文化之口头文学对王憨山花鸟画的影响湖南中部,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土地,山水隽永,民风淳朴。从远古时候开始,这里便孕育了一种神秘古朴的巫文化。在这种古朴巫文化的影响下,这里原始遗风千姿百态,民俗事象多姿多彩,极富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这种独特的巫文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是湘中地区自远古到今一直保存较为完备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梅山地区人们世代创造、传承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文化。 出自湖南湘中农村的花鸟画家王憨山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美术界脱颖而出,其艺术风格集“土气”、“大气”、“才气”、“文气” 于一身,而正是这种朴实淳厚、稚拙大气、清新刚健、富有泥土气息的不同于其他文人画的

2、独特之处,深深打动了观者,也震撼了中国美术界。这位常年居住在农村的画家以湘人自居,画如其人,人如其文,其魂其灵于悄然之间自刻梅山文化的标识。 梅山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宗教信仰;二是生活习俗;三是反映梅山峒民的劳动、生活,表达思想的文化方式,或称为文化载体。梅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巫文化,该地域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尤其是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和民间艺术等,可谓是中华文化遗产大观园里的朵朵鲜花。 梅山峒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反映生活、记事传书,甚至宗教教义都用歌谣表现。梅山歌谣组合起来,就是梅山历史的再现和写照。在记事传经方面,他们有峒事歌、族歌、节气歌、樵歌、秧歌等

3、,这些歌或直传史事,或细唱传文,或详述经历,或明教事理。如史诗酒歌有3000多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部族迁徙、人伦教育、民情风俗等,是一部综合学科价值极高的史诗。梅山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立足生活,想象丰富,意境奇特。同时,音节匀称,顿数整齐,具有音乐之美。小孩从懂事起就由父母或兄弟姐妹教唱,以代代相传。这些诗歌和炎帝传说、神农传说、孟姜女传说等诸多传说都是中华民间文化宝库中的颗颗明珠。民间艺术是古文化的积淀,由潜在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在起作用,始终保持了民族的气魄和个性,它的拙朴恣肆、雄浑天趣的原创力和蓬蓬勃勃的内美,构成了文化的浩荡之势。其中高贵的精神品质和优秀的基因一旦发挥出

4、来,将会形成无穷的力量,其意义是深远的,无可估量的。正如鲁迅先生说:有地方特色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的。情与美是民间艺术的灵魂。艺术大师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也可以说美就是感情。美随情萌生,情借美而发挥。民间艺术正是情与美的高度融合。真诚是心声的自然流露,惟有真诚才是感人的。深受梅山文化熏染、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王憨山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他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秦汉雄风,唐代兼容外来文化盛极一时,就是在元代、清代,外族入主中原,还是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民间艺术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真情,对幸福的祈望,并由此体现出一种乐观、向上

5、的精神,形成我们民族的风貌和气派。他要实行鲁迅的“拿来主义”,吃别人的东西,长自己的肉。他冥思苦想,寻求突破,寻求变法的路子。他从我国传统民歌民谣等民间艺术中,领略到了传统艺术中闪现的民族气魄和真诚博大的精神力量。在他晚年变法时,大胆地将梅山民歌引入国画中,并借鉴滩头年画的形式来进行创作,搞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土得出奇的“民歌系列”。如梅山情歌牵牛花唱到:“妹妹好比牵牛花,缠住哥哥往上爬。旁人要讲由他讲,雨打风吹妹不怕。” 他觉得把牵牛花比作情妹,不怕雨打风吹,那股蛮劲,那个野味,和文人眼中的牵牛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当即便把这首民歌抄下来,回家奋笔疾写,即兴创作出笔墨色彩近似于民间木版年画的

6、写意国画牵牛花。 再如村姑黑牛图中的题词也是一首情歌: “妹在山下看黑牛,哥在山上打石头。石头打在牛背上,看妹回头不回头。” 图中主体是用浓墨阔笔涂画出的黑牛,以及类似于用儿童简笔画勾画出的村姑,画中没有传统的笔墨功夫,也没有鲜艳润泽的色彩与之映衬,有的只是大片的黑墨块与几抹单纯随意的颜色。看上去笔墨过于板结,形象过于笨拙,但是,这种稚拙、粗犷,不合艺术常规的画法反而使整个画面透出质朴、率真的淳风之美(见图)。而大璞不雕、返璞归真正是许多艺术家向往的境界。王憨山从理性的观念出发,运用意象造型手段(夸张、变形等)来进行创作,这使作品在笔墨、色彩、造型等方面展现出童心般的情趣来,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

7、。他要将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爱、对民间艺术无遮无拦的感情、对老百姓艺术追求的理解皆综合起来,将写意花鸟从民歌、民间木版年画中画出来。后来,王憨山又依据梅山歌谣一连创作了莲与鱼、扇、稻穗、剪子等一批“民歌系列”,皆天真直白,极富民间情趣。遗憾的是,1999年8月,他挑拣出离离原上草、江南好采莲等十幅六尺对开的新作去娄底请画界朋友看一看听一听意见,谁想只离开一个把钟头画作便不翼而飞。王憨山痛心疾首,这都是他绞尽脑汁求新求变、笔墨纵横恣肆的倾心之作!这些作品至今还未露面,这无疑在众多关注者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也为后来的研究留下了悬念与期待。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

8、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这恐怕是艺术规律的一种自然规律。原始人如天真未泯的儿童一样,尽享着原始的、浑然的自由,他们创造的艺术也是那样无拘无束,原始美术造型的雄厚质朴,大气浑成,天然去雕饰的气度为历代后人所神驰心往。 就艺术自身规律而言,画家对稚拙风格的追求是从低到高、由外向内的衍变和飞越,是渐悟和顿悟的结果。西班牙画家米罗说:“我喜欢历史上离我们最久远的画派原始的艺术家们。”他在年迈之时,童心未泯,仍以孩子般天真、好奇、敏感的眼睛感受世界,愈到晚年,愈追求复归人类童年天性的单纯,那单纯的回归恰恰是成熟的标志。 而民间艺术,这种长期根植于远乡僻野的民间文化形态,始终保持着传承性,为原始美术的保留提供了理想寓所。 王憨山这位特殊的当代国画家就更不例外,由于其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特殊的画艺人生。他独出心裁地将梅山文化的民间歌谣引入到国画创作中,将民间的“野味”、“土味”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他与众人迥然不同的极富民间土味的画风,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刘瑛;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信息技术系刘琳。此文系湖南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基于湖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背景下的梅山文化与王憨山创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2009ZK4004。) 责任编辑:翁婷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