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驿站油麻圩.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88678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驿站油麻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百年驿站油麻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年驿站油麻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驿站油麻圩.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年驿站油麻圩驿道,古代官府为传递公文修建,沿途设有驿站和凉亭;旧时起于或经广西桂林市,穿越临桂县境的驿道有:桂(林)邕(南宁)驿道、桂(林)梧(州)驿道,桂(林)龙(胜)驿道。前二者均为80公里;桂龙驿道最长,达262公里。 临桂县两江、五通、临桂三镇交界的油麻圩,是桂龙驿道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驿站,数百年来,见证无数人间传奇及世态炎凉。盛产芝麻名油麻现在的油麻圩,周边依然有上千亩的岭地,平整肥沃,盛产芝麻。当地方言“芝麻”,即油麻。古圩数十里内,村民居家过日走亲访友,皆操近似广东白话的粤方言。油麻圩分五个居民组,近二十个姓氏,两百多户,一千多人口,沿着街道两旁居住,门当户对,鸡犬相闻。民

2、居皆木柱屏风,竹菊幽兰,门窗大开,长长的走廊,上下两进或者三进,前厅是商铺,后厅是仓库,中间住人。古圩分正街和后街,从东到西2000米。远道客商披星戴月赶夜路,早早到来,把自己的农副产品、鸡鸭鱼肉、柴米油盐竹木农具沿街摆放。桂龙驿道建于清代,穿田垌,爬山岭,趟河流,经临桂县葛家村、黄塘村、草鞋岭、油麻圩、鹅塘岭,再经旧时义宁县现在的五通圩、中庸圩、宛田圩,延伸至龙胜县境内。在远离人烟处都有凉亭、古树和水井,供过往行人歇脚纳凉解渴;沿途铺就方正厚实的青石板,入油麻圩改用碗口粗的鹅卵石,砌成不同形状的古朴精美的图案。能工巧匠出油麻油麻古圩名气远播,东至桂林,西到龙胜、湖南,北上灵川,南下永福、融安

3、,老少妇孺皆知。集市上染青布缝衣服,开木行做牛皮,补锅打铁,马戏杂技,三百六十行样样有。三天一次的圩日人声鼎沸,热闹的气氛两三里路外就能听到。上世纪50年代初大炼钢铁,特别是321国道开通后,久负盛名的油麻圩日渐萧条,最后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出自油麻圩的能工巧匠,仍然享誉百里之外。“潘家制糖”主人潘科胜,中等模样的身材,干净利索,衣着整洁,一副老花眼镜,尽显衣食无忧、知足常乐的心态。潘师傅平时外出采购黄糖或白糖,回来以文火熬制,冷却后,经揉、?x、拉、甩、打、切、包装等工序,在阵阵吆喝声中制成品糖;之后,撒上黑芝麻粉,白糯米粉。潘家的糖香甜酥脆,形状各异,有棱有角,不薄不厚,小似指头,长如中指

4、,或呈三角形。潘师傅心慈面善,乐善好施,与世无争。那时,普通的农家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颗糖,好心的潘师傅忙不过来时,常常请前来围观的小朋友帮忙,然后分给每人几颗,才让其离去。距“潘家制糖”十多米外的黎家,世代以制作狮子、龙头、麒麟和虾兵蟹将为生,已有200多年历史。过去,从秋收结束到次年清明,黎家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有时在自家,有时带上篾片和绵纸及刀锯,被人请到外村去。上世纪70年代以前,特别是解放前夕,没有电视也少有电影,逢年过节,婚嫁娶丧,舞狮子挑龙灯是各村各寨老少皆宜的娱乐节目,这时黎家制作的狮子龙头就大有用武之地,百里之外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制作的狮子龙头及虾兵蟹将。珠宝文物藏油麻历经沧桑

5、的古圩,逝去的繁华依稀可见,临街的木板屏风仍然保留斑驳的“*”遗风:“*”工作队员精心绘制的“红色标语”如“忠”“公”“祖国山河一片红”“人民公社好”等,绘制在门板上方的“领袖”画像依然简洁传神。油麻圩多寺庙和古樟古榕,树干盘根错节,遮天蔽日,七八人才能将其围拢。现在的村委会所在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太阳寺;油麻小学解放前夕是具有规模相当的寺庙,常年住着一斋婆,门的左边是两座佛像,一年四季香火不断。女人求子男人求财,老人祈求全家老小出入平安;距其数百米远的南面有一古井,日“双佛井”,千百年来,古树参天,曲径通幽,井边亦有两个佛爷。油麻圩后面的村子叫“佛子背”,该村前面叫“佛子门”。六年前,村民周新发

6、建房挖地基从老鼠洞里掏出一捆民国时期的文书,有“营业税据”“免役证”“身份证”“圩民疏散证”等。沉睡了70多年的文书,虽然纸张和大小不一,但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加盖印章。其中,“广西省普通营业税税款收据”是一张发黄的公文纸,字体为毛笔书写的行楷,营业者姓名是“黎建坤”,加盖有“临桂县税务局两江办事处”的蓝色印章;“国民政府印花税票”上,有一把用毛笔画的大“”;“壮丁免役证书”和“圩民疏散证”均是用毛笔在绵纸(宣纸的一种)上填写。最为有趣的是“国民兵身份证副证”,其主人是黎天寿,所设内容有年龄、籍贯、家属、职业、面貌、身长、特征、箕斗、身份证字号、收缴和发还日期等栏目,加盖“临桂县国民兵团渡头乡部队”红色印章。“面貌”一栏则填着“东瓜脸”,“箕斗”一栏填“左?,右?”,“身长”栏书“壹尺陆寸贰分伍”。周新发邻居黎才桂,83岁,是有名的“油麻通”,他说,这文书是他叔叔黎天寿早年的资料。抗战时期,周新发的曾祖父在油麻从事餐饮和住宿业,有名的“万和客栈”就是他家开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是一家人老小衣食之源;而自己的叔叔则开杂货店,与其一墙之隔。“国民兵身份证”是当时官府给成年国民颁发的身份证明。由于当时照相技术尚未普及,查验手纹箕斗是检验持证人最科学、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填证时要将持证人的十个手指一一看过,“斗”纹画“?”“箕”纹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