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上传人:byq****87 文档编号:12986829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求甚解(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求甚解(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求甚解(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求甚解(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求甚解(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

2、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

3、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种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

4、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

5、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童蒙须知(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2)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文章开头两段提出论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然后具体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进行具体阐述“不求甚解”的内涵,最后强调书要反复读。【解答】(1)本题考查对论点

6、的分析能力。提炼中心论点,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有时候论点就是题目,也有可能出现在开头一段,还有可能是出现在结尾,要通读全文,仔细分析。本文的论点在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再结合前文,就可以概括出论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的内容在文章的38段,相关的句子有;第四段“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第五段“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种实质”;第七段“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根据上

7、述内容概括具体内容要点。(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议论文常见的辩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作用一般都是为了论证论点。“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是举例论证,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是引用王粲的文字,属于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内涵的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作答时先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再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注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8、细意去领会”、“大抵观书须先熟读”、“继以精思”。答案:(1)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内容:读书全在于会意(或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不死扣字眼,重视整体的理解。(2)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王粲的文字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更具说服力。(3)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理解,然后熟读精思,层层深入。【点评】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1)标题即为中心论点,或点明论题;(2)在开头部分直接指出中心论点,或以某种形式(如相关事例、名言名句、诗歌、问句等)引出论题或中心论点;(3)先列举相关论据进行分析论证,在文章结尾部分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4)在论证过程中(即文章中)表明中心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