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9864922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保险)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保险)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保险)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保险)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编者按:赵西三,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产业经济学。近日,就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接受了院信息中心的专访。 信息中心:欢迎赵西三接受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网站的专题采访,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正在不断加深,广大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如何生存与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您能就这个问题给我们谈一下您的观点吗? 赵西三: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观点。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一场经济危机,甚至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属于百年一遇,欧盟、

2、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均已经陷入衰退,世界银行等机构纷纷下调了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缓慢增长期,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实从2007年年底开始沿海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规模以下的就更多了。当然,除了外部经济放缓的影响外,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也有内部因素,那就是,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转型期,依靠低成本优势的我国产品正在逐渐丧失竞争力,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和比较优势的演化,我国产业发展将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

3、型进行转型,这种转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情形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与亚洲四小龙比较类似,当年它们也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借助于当时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它们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成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现在我国经济转型与世界金融危机叠加,我们没有了当年它们所处的较好的国际环境,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增大,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是否能够抓住历史机遇,选择正确的升级路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转危为机,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信息中心:可以这样来理解您的观点,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全球金融危机不

4、期而遇使得这种转型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经济转型的本质是企业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那么中小企业在我国的产业升级中处于什么位置呢? 赵西三:产业升级一般是指一个区域或企业由低层次产业向高层次产业的演进过程,首先我想强调一下中小企业在一个经济体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中总结了两种类型,分别是韩国方式和台湾方式。韩国方式是全力支持大集团、大财团发展,台湾方式是主要靠民间中小企业。吴敬琏认为,现在看,韩国方式虽然当时发展速度较快,但成本太高,而台湾方式强调了中小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的主体性,更加能够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升级的效率更高

5、,这一方式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许多研究证实,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是加快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 信息中心: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产业升级一般有那些路径呢? 赵西三:从企业层面看,美国学者Humphrey和Schmitz提出了产业升级的四种路径,即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我国学者张其仔认为这四种路径均为产业线性升级,其中前三种为产业内升级,后一种为产业间升级,但产业升级也可能是非线性的,可能会产生分岔,即表现为产业内升级和产业间升级的交叉进行,由此,非线性产业升级路径可以分为产业内优先升级和产业间优先升级,关键区分孰先孰后的问题。 从企业

6、角度考察,产业升级不同路径的涵义如下。线性产业升级有四类:工艺升级:新工艺、新技术、新流程的引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升级:改进老产品,推出新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功能升级: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如由加工环节向设计、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链条升级:凭借在一条价值链上的知识积累跨越到另一条价值量更高的价值链。非线性产业升级有两类:产业内优先升级:优先实现产业内升级,在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时再实现产业间升级;产业间优先升级:优先在某一价值环节实现产业间升级,再对产业内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产业内升级。 信息中心:那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升级采取了什么样的路径呢? 赵西三:我国的产业升

7、级问题近几年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张其仔引用杨汝岱和姚洋对我国出口之谜的分析,认为我国的产业升级主要是通过产业间优先升级路径取得的,产业间优先升级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后进国家又不会面临升级路径的信息不足问题,所以我国可以采取跟随战略,沿着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路线实现产业间优先升级路径,这一分析与罗建兵、许敏兰论述的落后国家产业升级的“蛙跳”理论(克鲁格曼首次提出)近似,其理论渊源均来自于Stephen Redding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即一个国家可以发展在未来某个阶段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所谓“产业赶超”,其实在2003年林毅夫先生就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反

8、驳,林毅夫认为发展我国家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调整产业和产品技术结构,产业升级的前提是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这实际上产业内优先升级的思路,近期黄亮对台湾IC(集成电路)产业升级路径的研究,验证了即使在高技术领域,由于产业内优先升级更容易实现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上的积累,产业升级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这些争论主要是在区域层面上进行的,当然区域和企业在产业升级上面临的问题不同,对于区域产业升级的正确路径未必适用于企业,区域产业升级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即本土企业升级与引进域外企业,域外企业的引入搭载了高层次的资本、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区域的要素禀赋结构,加快了产业间升级步伐,产业

9、间升级也能够促进区域的产业内升级,整体上可以带动区域产业升级进入新的阶段,这也是我国鼓励外商投资的一个主要动因。另外,仅从我国出口产品高度化指数较高验证我国产业发展具有有限赶超的特征,可能夸大了我国出口产品中所含的我国技术含量,以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为例,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当年全部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68.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机电产品占当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72.5%,也就是说这些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中的我国因素是比较低的,技术含量主要包含在加工贸易的进口环节中,近期许多学者认为如果按出口产品附加值计算,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应该是10%左右,而不是一般认为的40%

10、。 信息中心:也就是说企业和区域在产业升级上面临的约束条件是不一样的,是不是企业面临的约束条件更苛刻一些? 赵西三:是这样的。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说我国的产业升级是以产业间优先升级路径为主的话,该升级也主要发生在外资企业或加工贸易企业,而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升级路径面临的约束条件比一个区域更加苛刻,更强调外部经济环境、要素积累的连续性以及对企业自身能力的高要求。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产业升级路径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即企业发展所处的外部宏观经济,其决定了一个企业产业升级的基础;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即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是否能够给企业

11、进行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支撑;三是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即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以及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积累是否为产业升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三个约束条件决定了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升级路径,以及产业升级是否成功。中小企业在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上,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前面临的约束条件的特殊性,采用最优化的产业升级路径。 信息中心:面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产业升级上面临的约束条件有哪些呢? 赵西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全球经济放缓的外在约束。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无疑是当前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最为重要的约束条件,该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有效需求下降。在经济衰退期,经济领域

12、存在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大幅下滑,业务持续萎缩,企业投资更加谨慎,产业升级的难度与风险加大,大多数企业会选择收缩战线,尽量避免新增投资,而产业升级往往与新增投资同步,企业产业升级的意愿降低;其次是产业调整加剧。经济危机是一次淘汰旧产业、旧技术,推出新产业、新技术的过程,这会伴随着对大量过剩生产能力的淘汰,大批的产业和企业会陷入困境,到处充斥着过剩产能,大多数企业对产业发展前景更加悲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产业升级信息不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经济萧条持续一段时间后,技术创新会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但是在萧条期,技术创新并不

13、明朗,尤其是遇到像本次经济危机这种深度调整,对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信息更加缺乏,大多数企业会失去产业升级的方向感,企业发展以规避风险为主,不愿进行新的尝试。目前这些情况在发达国家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国内中小企业也开始有所体现,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做外贸与配套较多,与需求端距离较远,缺乏消费者信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产业升级就更加没有方向感。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约束。 虽然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但是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我们的要素禀赋结构层次较低。30年来的经济增长虽然使得资本与劳动的比重有所改善,但是当前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特点

14、仍然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未来经济发展还要依赖于劳动力资源由边际效率低的领域向边际效率高的领域进行优化配置,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但是产业发展又面临着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型,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在产业升级路径选择时就必须更加慎重,以防与要素禀赋脱节而没有自生能力;其次是产业结构的低端化。当前我国企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装配环节多,附加值高的环节较少,终端产品少,现有的分工层次在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中会导致路径依赖,企业在产业升级中会面临着两难境地,突破低端锁定的产业升级会削弱要素积累能力,亦步亦趋的梯次升级又将使企业一直处于“低利润低积累低层次低利润”的恶

15、性循环,从而制约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最后就是后发优势日趋弱化。当前我国企业较为倚重的所谓后发优势越来越弱化,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不断强化,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我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已经被削弱,近几年许多跨国企业纷纷把工厂往东南亚、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我国经济发展的这些阶段性特征已经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内在约束。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靠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成本普遍比较高,造成了企业积累比较薄弱。首先是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先天不足,面临着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处于产业链

16、的低端,附加值较低,所以在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实力,避免错误的路径选择导致产业升级失败;其次是要素积累比较薄弱。一般来说,产业升级需要资本、技术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上的积累,产业结构升级直接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也就是要素积累相关,没有前期积累就没有发展基础,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产业附加值低,在这些要素尤其是高端要素积累上比较薄弱;三是抗风险能力差。中上游企业多,大多数加工型中小企业都是在给海外企业做配套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存在着传导时滞,对经济波动的敏感度差,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需求端出现波动,国内中小企业损失更大,所以在产业升级上就更加保守。 信息中心: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如此苛刻的约束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