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862089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内容。它从政治统治思想与方略、经济措施、民族与对外政策、个人修养和为君素质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讲述并分析了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的为君之法和治国之道。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为,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教学要求:基本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发展要求:理解唐太宗在

2、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入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玄武门之变”与“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中已学过有关唐太宗的知识,且平时多多少少也有看过关于唐太宗的影视作品,对唐太宗这一人物应该比较熟悉,这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和目标的达成。2、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主动参与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解决,突出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的历史贡献,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课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历史资料,了解唐太宗,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由学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实时体验,评说唐太宗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会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方面的诸多示例,感受唐太宗的优秀品质,并以此为借鉴,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通过

4、借鉴唐太宗历史经验的学习,感悟这一历史人物给今天的我们所带来的启示,体会唐太宗留给后世的丰富的精神遗产。【教学理念】1、以课标为依托,立足教材,围绕主题重新整合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2、以学生为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根据本节内容,初步拟定为“君臣关系组”、“君民关系组”、“民族关系组”与“对外关系组”等四大组。3、通过猜想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三个板块,把三维目标的落实融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难点: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教学流程】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序幕 猜想历史探究历史 感悟历史 尾声五大板块具体分为:从“天

5、平”引入说说唐太宗可能采取的措施自读教材,分组探讨,板书总结录像导悟,活动体验,评价唐太宗以古鉴今,深化提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浏览网络等媒体寻找有关唐太宗的资料。(注意将影视作品混同于历史史实的问题,力避将影视作品中有关唐太宗这一人物的艺术演绎作为立论的依据,使人物的评说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史实基础之上。)一、序幕:皇帝师:假如面前摆放一架天平,左盘放上 “江山”,右盘加上砝玛 “老百姓”,而定盘的“皇帝”就是天平的游码。我们经常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其实就是让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天平中央的游码或右盘的砝码发生变动,都会使“江山”摇晃不已,甚至有可能使“江山”

6、不保。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就像一架天平,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哪个朝代相对比较平衡?生:汉朝、唐朝等。师:在这些朝代中,比较突出的是唐朝。在唐朝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二百八十九年)你最欣赏哪一位皇帝?生:唐太宗、唐玄宗等。师:今天,我们来聚焦唐太宗,了解唐太宗如何使天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二、猜想历史:投影历史档案:隋朝末年,人民不堪忍受隋炀帝的暴刑,爆发了全国性的起义。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建立唐朝。次子李世民,经过政权的争夺,最终基登成为唐朝第二任皇帝。李世民执政初期,国家刚刚经过长期的战乱,国力疲惫,人民因饱受战乱之苦,民心思安。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7、 贞观政要纳谏师:面对这种现象,如果你是唐太宗,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稳固江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太宗是从哪些方面着手稳固江山,并根据本节内容,将学生分为“君臣关系组”、“君民关系组”、“民族关系组”与“对外关系组”等四大组。学生参照课前准备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信息,采取由学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历史。三、探究历史:(一)君臣关系组: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遂亡一镜矣。”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

8、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柴绍、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二)君民关系组: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材料二:“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材料三:“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简宽”“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材料四:唐太宗说:“通过科举考试后,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材料五:唐太宗尤提倡儒学,对群臣说:“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 范文谰中国通史 (三)民族关系组:“

9、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四)对外关系组:唐朝和世界的交往包括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的使臣、留学生和艺人、僧侣来到唐朝,来到长安,使长安成了当时世界性的都城。为管理对外交往,唐朝政府还专门设鸿胪寺,负责接待工作。当时和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有七十多个。大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内容,如佛教、伊斯兰教。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

10、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尤其巨大。经过合作讨论、探究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君臣关系组: 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说明了什么?唐太宗为什么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为什么唐太宗听到“逆耳”的话感觉难受,但还是采纳呢?产生了什么作用?君民关系组:据材料一、二、三,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体现了什么思想? 结果如何?材料四、五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产生什么影响?民族关系组:唐太宗通过哪些方式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对外关系组:唐太宗的对外政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等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可以适当补充、提升,板书归纳如下:贞观政

11、绩 流芳千古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民惟邦本,慎用刑法广开言路,克己纳谏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文德治国,崇儒尊孔以诚相待,民族融合对外交流,兼收并蓄师:通过以上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由初期的“乱”逐渐地走向了“治”,从而推出“贞观之治”的内涵,即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四、感悟历史:师: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唐太宗的形象已比较清晰。有专家指出: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唐帝国,其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的精神,为古代封建

12、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如何理解专家的这一点评,让我们进一步走近唐太宗,观看上下五千年的视频,体会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在观看之前,教师布置问题:1、录像介绍了唐太宗哪些治国策略?2、根据课前准备,请一位同学上台讲演唐太宗和魏征或其他大臣的故事。3、请大家即兴扮演唐太宗,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功过。生:讨论,表演,回答。教师总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

13、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过小”的评价是贴切的。教师补充:评价历史人物要考虑:所处社会背景;功过两方面;对历史的影响;生产力标准等等。五、尾声:师:读史可以明智,我们要学会以史为鉴。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借鉴唐太宗哪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如:用人原则

14、、处理民族关系、对外交流、民生问题、法制问题等。本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唐太宗在统治时期形成的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他为唐朝三百年历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他的为君之道与治国思想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纳谏和用人方面的优点,特别是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唐太宗以自己的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问题研讨】1、本课的教学设计,着重要求学生掌握“贞观之治”的表现。以及唐太宗系列政策对后世的影响。但设计时对教材的收放度把握不准,感觉有点面面俱到。2、问题问得巧妙,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梯度合理能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有思考的余

15、地。本课设计的问题广度与深度挖得不够。3、本课设计了合作探究与角色扮演等环节,关注学习过程,课堂气氛比较“热闹”。 但是,我觉得历史新课程仅有“热闹”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加工”。4、根据“教学指导意见”,本节可以安排两课时。但是本课设计的内容如果安排一节课觉得紧了点,如果安排两节课又觉得有点松,如果要求学生确立探究小组,从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或概括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等学习过程所需的时间又是两个课时难以完成的。附课前资料:1、房玄龄、杜如晦不善于断案和处理杂务,但他们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做为宰相,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戴胄则相反,他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办事异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宗的赏识。2、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至今还被我们经常引用。当时,唐太宗就将魏征的这句忠言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为了鼓励大臣进谏,唐太宗有句名言:“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确实是发自内心。在626年(武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