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解析)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9855840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1956年,北京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作为北京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递了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此时的同仁堂()A归乐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 B归国家所有,乐家得到部分利润C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 D归国家和乐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2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3下面是从旧货市场收集到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模糊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

2、于()日期:?年二月廿六日时间:上午九时零分地点:党支部主持人:刘海亭,记录:经硕钰出席人:全体党支部成员会议内容:1.讨论当年国家计划的有关指标和当月作业计划; 2.关于资本家排队分类问题;3.关于文化学习问题;4.有关职工生活问题。A.1952年 B1956年C1966年 D1977年4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5“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

3、我国工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实行了“一五”计划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6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 D邓小平全面整顿7表格为19521957年各产业社会劳动人数统计表单位:万)。据此可知,当时()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1957第一产业17,31717,74718,15118,59218,54419,309第二产业1,5311,7151,8821,9132,4682,

4、142第三产业1,881,1,902,1,7991,8232,0062,320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城市化有一定发展C第三产业一直持续发展 D农业发展陷入停滞8一位农民曾说道:“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A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B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C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9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

5、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A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C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 D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10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该方案的实施()A促进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 D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1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

6、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A分田到户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B分田到户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D走合作之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12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机械类型世界亚洲中国拖拉机(台)19113954收割机(台)313809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使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13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

7、构改革,国务院的部委办、直属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而在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则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能源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由此可知()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政府职能调整转变已经实现C机构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D依法治国方针得到全面贯彻141978年12月,中粮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达成协议,在华设厂装罐并销售可口可乐。原本计划在上海设厂,但上海出现了“卖国主义、打击民族工业”等声音,不得不改在北京一烤鸭厂的厂房里。上述案例表明()A引进外资是对民族工业的严重阻碍 B旧的政治路线依然阻碍着

8、社会进步C改革开放需要思想解放、观念开放 D社会生活巨变椎动了经济文化发展15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主要反映的是()A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16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

9、式的变化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A BC D17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8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C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91

10、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私下签订了一份包干合同书,“(分田到户后)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由此开始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这一尝试()A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20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2

11、1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3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

12、南五个经济特区。这五个经济特区()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享有高度自治权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24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25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26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27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喻指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喻指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喻指()A深圳 B宁波 C海南 D浦东28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